天天看點

奧密克戎已蔓延至我國10市,春節如何應對?專家:精準防控,不必層層加碼

閱讀提要:

健康時報記者根據各地通報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20日11時,奧密克戎已席卷大陸内地10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安陽、遼甯大連、廣東廣州、廣東中山、廣東珠海、廣東深圳、廣東梅州。

健康時報記者采訪多位奧密克戎确診者發現,感染奧密克戎後,每個人身上的表征不同,大多表現為低燒、咳嗽、喉嚨疼、嗜睡、全身乏力等。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流行病學教授何納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關鍵是做好個人防護、社群防控精準到位,不必層層加碼。

奧密克戎已蔓延至我國10市,春節如何應對?專家:精準防控,不必層層加碼

春運首日的北京南站。健康時報記者牛宏超 攝

奧密克戎本土傳播:多與境外輸入相關,尤其需警惕國際快遞

2021年12月13日,天津通報大陸内地首例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病例,系入境人員在隔離點檢出。1月8日,天津津南區報告兩例确診病例,均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病例。

2021年12月16日,廣東廣州報告1例境外關聯本土病例,系奧密克戎變異株。

奧密克戎變異株于2021年11月9日首次在南非被檢出,2022年1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奧密克戎已經取代德爾塔成為全球範圍的優勢毒株。相比此前的4種毒株,奧密克戎傳播速度更快、病毒載量更高、傳播能力更強。

因奧密克戎隐匿傳播的特性,天津奧密克戎的傳播源頭尚不明确,但已經擴散到遼甯大連、河南安陽等地。

1月13日,上海新增2例本土确診病例和3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一天時間,上海鎖定了疫情源頭為一名境外輸入無症狀人員,精準地劃定了靜安區愚園路的一家奶茶店為“全球最小的中風險區”。

1月15日,北京市報告1例本土确診病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通報,該病例曾于1月11日簽收一份來自加拿大的國際快遞。北京疾控已采集該國際郵件環境标本22件,經核酸檢測均為陽性,并檢測出奧密克戎變異株特異性突變位點。

1月16日,深圳市報告首例感染奧密克戎病例。1月17日,深圳市政府新聞辦釋出會通報,感染奧密克戎的病例17從事境外冷凍試劑收發貨工作,1月12日接觸和分拆了來自北美的快遞,未做個人防護,14日出現咽痛症狀,15日核酸初篩陽性,不排除本起疫情由暴露于境外輸入的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感染的可能性。

據1月17日珠海市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通報,廣東珠海、中山、梅州的奧密克戎感染者在同一傳播鍊上,早期發病的個案從事某企業客服工作,經常接觸境外入境物品。根據目前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專家研判本次疫情不排除由暴露于污染入境物品導緻。

奧密克戎已蔓延至我國10市,春節如何應對?專家:精準防控,不必層層加碼

西安國際港務區,從業人員分揀快遞。新華社記者劉潇 攝

北京、廣東深圳、珠海、中山、梅州等地奧密克戎疫情似乎都與境外輸入的物品有關,北京、廣東深圳、河南還在面臨奧密克戎和德爾塔兩種毒株的雙重壓力。成都市疾控中心相關從業人員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奧密克戎傳染性強,附着在物體表面的可能性更大。自1月17日起,其所在小組連夜加強國際快遞的消毒、檢測。

如何應對國際快遞可能帶來的疫情隐患呢?記者查詢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國際郵件快件省内寄遞環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發現,國際郵件快件到達郵件互換局、快件監管中心後,先對集包袋進行六面消殺,靜置24小時後拆開集包袋,對散件再次進行六面消殺,再靜置24小時。

奧密克戎感染者:幹咳、低燒、聲音嘶啞,痊愈後仍覺得累

“剛确診那兩天,我每晚都睡不好,上颚很痛,咽口水都痛。晚上睡覺的時候,每咽一口水都會被痛醒。”身處意大利的華人王瑜(化名)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剛開始确診奧密克戎時,她發低燒、畏寒,每天要睡12小時以上。三天後,症狀減輕,轉為低燒、幹咳。

一周後,王瑜自測結果呈陰性。已接種兩針疫苗的她未服用任何藥物,一周後痊愈。“痊愈後仍然可以感覺到身體上的‘累’,乏力,是那種大病一場之後的乏力。”王瑜說。

美國華人簡妮(化名)在感染奧密克戎的前幾天也沒有睡好,每天隻能睡2、3個小時。自測陽性後,她沒有發燒、喉嚨痛,但聲音嘶啞,晚上輕微咳嗽。“比感冒症狀更輕,但我本身的免疫力很強,也接種了三針疫苗。”簡妮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美國華人林麟(化名)則表示,感染奧密克戎和重感冒的體驗相似。在醫院測試陽性後,他前往便利店購買了退燒藥和感冒藥,開始了為期一周的居家隔離。開始時,林麟斷斷續續地發低燒,體溫呈38℃。退燒後,最強烈的體驗是喉嚨疼,疼到吃不下飯。但一周後症狀悉數消退,如今,林麟已恢複正常的社交和生活。

“一開始是流鼻涕,後來幹咳,一周左右症狀就消褪了。”奈及利亞華人高海(化名)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身邊有近30個同僚确診了奧密克戎,也有同僚二次感染,暫未發現任何後遺症。

多名奧密克戎确診者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感染奧密克戎後,症狀表現為低燒、咳嗽、喉嚨疼、嗜睡、全身乏力等,治愈的時間約為一周,奧密克戎在每個人身上的表征不同,這和個體的免疫系統有很大關系。

雖然奧密克戎感染症狀和感冒相似,多位采訪對象表示“類似重感冒”“像輕度感冒一樣”,但能否認為奧密克戎就是“大号流感”?确診者王瑜表示,對于新冠這類後遺症人們知之甚少的病毒,将奧密克戎形容為大号流感是部分國家無法妥善控制它的托辭。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此前也駁斥過“大号流感”的說法,據他介紹,這種變異株“會咬人”。一個國家和地區需要強大的免疫屏障和醫療資源,才能抵禦奧密克戎的威脅。一方面要通過接種疫苗構築起強大的免疫屏障,另一方面要将病死率控制得很低。

春節将至,如何迎戰奧密克戎?專家:精準防控,不必層層加碼

“我們都是連軸轉,每天需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核酸檢測也做了超過10輪。”河南安陽一名社群工作者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自疫情暴發後,她負責帶着醫護人員為行動不便的居民入戶做核酸檢測,打電話流調,保障居民日常生活供應,順利就醫等。該從業人員表示,面對傳播力度更強的奧密克戎病毒,當地隻能采取多輪核酸檢測的方式,盡快篩查,加強流調溯源。

健康時報記者從廣東、浙江、天津等地醫護處了解到,奧密克戎的傳播力度更強,但在具體防疫時的應對措施和其他毒株并無不同。

奧密克戎已蔓延至我國10市,春節如何應對?專家:精準防控,不必層層加碼

“奧密克戎毒株傳染性較強,而且因基因變異有可能在疫苗接種人群體内出現免疫逃逸。”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榮光在接受健康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個人出行時,應服從防疫人員訓示,正确佩戴口罩,減少聚集,注意手部面部衛生,對公共設施及時消毒,盡量避免無保護性暴露于可能污染的公共環境。

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楊海燕則表示,目前形勢比較複雜,奧密克戎傳播較隐匿,傳染性強,春運期間,建議減少流動,避免不必要聚集,做好個人日常防護措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