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村上春樹說:一個人最大的成功是活出自己。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們在面臨抉擇時,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麼,我要選擇什麼?”

即便是活到三十多歲的大人,依然有這樣的困惑。

很多人活得與自己很遙遠,跟自己的關系像是一個陌生人。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一個孩子長成一個大人,有的孩子在一點點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探索屬于自己的路。

而有的孩子,正在父母不當的養育過程中,不斷忽視自己,掩藏真實的自己,最後一點點弄丢了真實的自己。

而這種錯誤的教養方式還在無意識地代代相傳。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01

這樣的教養方式,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當一個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會說“你别生氣了,你再這樣,媽媽生氣了!”

媽媽可以生氣,孩子卻不可以。

一個從小不被允許生氣的人,當他們成年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他們和别人争論得面紅耳赤。對方說,你别那麼生氣,他卻說,我沒生氣啊,我隻是說話聲音大一些而已。

一個人連自己的情緒都不認識,他要怎麼認識他自己呢?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當孩子很難過時,大人常常安慰他,“沒事,不要難過”。

當大人這樣說了,孩子就真的不難過了嗎?

我們經常告訴家裡的男孩,不要哭,不要難過。

當他長成一個男人的時候,他還會允許自己難過嗎?他可以承認他是傷心的嗎?他真的認識他自己嗎?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當孩子不敢從高高的滑梯上滑下來時,他膽怯地說:“媽媽,我害怕”。

媽媽會說:“這有什麼好怕的?你看别的小朋友都下來了,沒事的。”

或者“不用害怕,你要相信你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可這些話一說出來,孩子就離自己更遙遠了。

一個不能接受自己害怕的人,要怎麼相信自己呢?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父母這樣随口安慰的話,本意是希望孩子更好,更堅強。但卻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變得更加畏懼。

因為孩子被教會,害怕代表軟弱,生氣是不被接納的,難過情緒是不好的。

而抹掉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正是抹殺真正的自己的開始。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02

你真的允許孩子自由選擇嗎?

一次在商場門口,看到這樣一幕:

媽媽問她的女兒,"你今天想吃什麼?這次讓你來選擇,你吃什麼媽媽都給你買。"

女兒的眼神透露出一絲詫異,立馬又轉為開心、興奮。

"我真的可以自己選嗎?"得到媽媽的再次肯定,她開始想自己要吃什麼。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但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出來。

(自由意志就像小鳥,當被關得久了,就不會飛了,女兒很少做決定,當選擇權一下落入自己手中時,卻有些不知所措。)

終于女兒想起來吃什麼了,她興奮地說,"媽媽我想到了,我要吃炸雞腿。"

媽媽臉色立馬冷了下來,“你确定真的要吃這個嗎?”“媽媽不是告訴過你,炸的東西不健康,你看要不要重新選擇?”

女兒立馬接受了媽媽的意見,又開始絞盡腦汁地想,她的第二個答案是,“我想吃冰激淩。”

媽媽不耐煩地說:“中午飯,不是零食,要吃正餐。”

女兒有些無奈地說:“媽媽還是你來決定吧!”

這個媽媽真的是在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嗎?

孩子是應該相信自己,還是應該相信媽媽的臉色?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一個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在大人看來往往是幼稚和不理智的,是以,我們總想去建議他、打壓他、糾正他,好讓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正确”的選擇。

但這些"正确的選擇",卻讓孩子學會了一件事——不要相信自己。

一個内在不相信自己的人,他隻能跟着外面的标準,他人的評價,随波逐流。

很多人之是以活得疲憊不堪,不是因為生活有多累,而是他們總是在違背自己的意願過生活。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有句話說:有自由才有選擇,有選擇才有興趣,有興趣才願意努力,努力了才有成就,有成就才有自信,自信了才有幸福感。

作為父母,我們肯定深愛着我們的孩子,都希望他能幸福地生活,是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幸福的第一個前提正是給他自由。

父母的這些話,正在讓孩子遠離他自己

讓他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選擇,一切美好才會自動開啟。

歡迎點贊,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