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村上春树说: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活出自己。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在面临抉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么,我要选择什么?”

即便是活到三十多岁的大人,依然有这样的困惑。

很多人活得与自己很遥远,跟自己的关系像是一个陌生人。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一个孩子长成一个大人,有的孩子在一点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探索属于自己的路。

而有的孩子,正在父母不当的养育过程中,不断忽视自己,掩藏真实的自己,最后一点点弄丢了真实的自己。

而这种错误的教养方式还在无意识地代代相传。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01

这样的教养方式,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当一个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会说“你别生气了,你再这样,妈妈生气了!”

妈妈可以生气,孩子却不可以。

一个从小不被允许生气的人,当他们成年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他们和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对方说,你别那么生气,他却说,我没生气啊,我只是说话声音大一些而已。

一个人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认识,他要怎么认识他自己呢?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当孩子很难过时,大人常常安慰他,“没事,不要难过”。

当大人这样说了,孩子就真的不难过了吗?

我们经常告诉家里的男孩,不要哭,不要难过。

当他长成一个男人的时候,他还会允许自己难过吗?他可以承认他是伤心的吗?他真的认识他自己吗?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当孩子不敢从高高的滑梯上滑下来时,他胆怯地说:“妈妈,我害怕”。

妈妈会说:“这有什么好怕的?你看别的小朋友都下来了,没事的。”

或者“不用害怕,你要相信你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可这些话一说出来,孩子就离自己更遥远了。

一个不能接受自己害怕的人,要怎么相信自己呢?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父母这样随口安慰的话,本意是希望孩子更好,更坚强。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变得更加畏惧。

因为孩子被教会,害怕代表软弱,生气是不被接纳的,难过情绪是不好的。

而抹掉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正是抹杀真正的自己的开始。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02

你真的允许孩子自由选择吗?

一次在商场门口,看到这样一幕:

妈妈问她的女儿,"你今天想吃什么?这次让你来选择,你吃什么妈妈都给你买。"

女儿的眼神透露出一丝诧异,立马又转为开心、兴奋。

"我真的可以自己选吗?"得到妈妈的再次肯定,她开始想自己要吃什么。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但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

(自由意志就像小鸟,当被关得久了,就不会飞了,女儿很少做决定,当选择权一下落入自己手中时,却有些不知所措。)

终于女儿想起来吃什么了,她兴奋地说,"妈妈我想到了,我要吃炸鸡腿。"

妈妈脸色立马冷了下来,“你确定真的要吃这个吗?”“妈妈不是告诉过你,炸的东西不健康,你看要不要重新选择?”

女儿立马接受了妈妈的意见,又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她的第二个答案是,“我想吃冰激凌。”

妈妈不耐烦地说:“中午饭,不是零食,要吃正餐。”

女儿有些无奈地说:“妈妈还是你来决定吧!”

这个妈妈真的是在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吗?

孩子是应该相信自己,还是应该相信妈妈的脸色?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一个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在大人看来往往是幼稚和不理智的,所以,我们总想去建议他、打压他、纠正他,好让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这些"正确的选择",却让孩子学会了一件事——不要相信自己。

一个内在不相信自己的人,他只能跟着外面的标准,他人的评价,随波逐流。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疲惫不堪,不是因为生活有多累,而是他们总是在违背自己的意愿过生活。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有句话说:有自由才有选择,有选择才有兴趣,有兴趣才愿意努力,努力了才有成就,有成就才有自信,自信了才有幸福感。

作为父母,我们肯定深爱着我们的孩子,都希望他能幸福地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幸福的第一个前提正是给他自由。

父母的这些话,正在让孩子远离他自己

让他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选择,一切美好才会自动开启。

欢迎点赞,转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