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在一些人認為是“

抗日神劇

”的《亮劍》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在一次戰役中承擔保衛八路軍總部安全的重擔,卻擅離職守,把任務交給了政委趙剛,自己帶着一部分隊伍去打早已偵查好的日軍的伏擊。

而從據點出來的鬼子卻不是以前看到的鬼子,誤打誤撞,李雲龍竟然碰上了日軍的軍官觀摩團,他們專門組團來觀看山本特種部隊的作戰效果,結果走進了李雲龍的伏擊圈。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通過簡單的戰鬥,這夥日軍軍官被全殲,李雲龍誤打誤撞,撈了一網大魚。這個故事情節看起來非常過瘾,是李幼斌版《亮劍》的名場面之一。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場面,被一些人認為是胡編亂造,被扣上“抗日神劇”的帽子,他們認為八路軍在抗日中不可能有這樣的戰鬥成果,這樣的劇情屬于誇大戰果。

《亮劍》屬于文藝作品,并非紀錄片,當然存在藝術加工的情況,李雲龍也并非曆史上存在的人物。不過藝術加工也是基于曆史基礎的,比如這個伏擊日軍觀摩團的情節,原型就是著名的韓略村伏擊戰,而指揮作戰的就是李雲龍的主要原型——王近山“王瘋子”。

1. 受命趕赴延安

1943年10月,為了保證延安的安全,毛主席電告129師的劉伯承,讓他選一個得力幹将奔赴延安組建一個新的守備旅。

劉伯承和鄧小平不約而同想到了一個人選,他就是129師386旅的旅長王近山。

和電視劇中不同,《亮劍》中的李雲龍隻是386旅下的獨立團的團長,而王近山這時已經是386旅的第二任旅長了,第一任旅長就是陳赓,李雲龍最怕的人。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王近山1915年出生于湖北紅安縣,這個縣一共出過200多位将軍,王近山就是其中之一。他15歲參加紅軍,17歲就當上了連長,20歲當上了副師長。

王近山打仗時身先士卒,即使當上了首長,也經常沖鋒在第一線。在長征途中,冒着如雨的子彈,強渡大金川,登岸後端着機槍搶占灘頭陣地,一個人就消滅了100多敵人,順利的掩護了紅軍過河。

每次戰鬥,都端着機槍沖在前面,是以得到一個“王瘋子”的外号。劉伯承對王近山的作戰風格首先進行了肯定:

“一人投命,足懼萬夫。我們共産黨人打仗就應該有近山同志不要命的那股瘋勁。”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但是随後又提醒王近山,作為一個指戰員,不能隻有匹夫之勇:

“指揮員又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個沖鋒陷陣的士兵,因為你還要發号施令,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光有呂布之勇,夏侯之猛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有子房(張良)之謀,孔明之智。”

王近山這次接到的任務和以往不同,是去延安保衛黨中央,而不是在路上打鬼子。而且他要把幹部部隊和中央的部分幹部家屬安全護送到延安,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妻子和女兒。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再喜歡打仗的“王瘋子”,在路上也不能無所顧忌的亂打。

而日軍此時正在對太嶽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從太嶽到延安路途遙遠,路上難免會遇到日軍部隊,如果遇到了怎麼辦呢?按照王近山的性格,去延安的路上,主動找敵人打仗應該不大可能,但是如果遭遇了日軍,不打,就不是王近山了,從太嶽一路打到延安也未可知。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劉伯承在臨行前反複囑咐:

“此次西行,你是獨立應付各種局面,在敵衆我寡,上級又無法及時指導和支援的情況下,你必須發揮機斷行事、勇敢果斷的傳統,不許戀戰,速抵延安。”

王近山的老上級陳赓也特别叮囑他說:

“隻一個特别要求:盡快去延安,路上不要求戰;如發生戰鬥,力求速戰,速決、速離。”

2. 正面突圍,這很“李雲龍”

從太嶽到延安500多公裡,路途并不好走,沿途還要躲避日軍。王近山反反複複地看着地圖,尋找從太嶽前往延安的最佳路線,默默地在心中準備了多種方案。最終,王近山選擇帶領16團從長子縣東裕、西裕地區向西南方向進發。

但是走了沒幾天,就被一股日軍盯上,尾随了過來。

指戰員們迅速開會,讨論是否與之交戰。會議上氣氛比較緊張,部隊的任務并非戰鬥任務,如果與日軍交戰,很可能脫不開身,不能完成到達延安的任務。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在《亮劍》第一集中,李雲龍部接到突圍的指令,但是沒有按照既定的突圍路線,而是不按常理從正面硬扛突出重圍,為此,團長的職務還被拿下。

和《亮劍》中的劇情類似,王近山神色輕松的想出了一條擺脫敵軍追擊的妙計。

日軍從北面尾随而來,現在部隊掉頭向北,正面沖着日軍而去,但是不接觸,而是從側面滑過去。天黑行動,日軍不會想到八路軍會正面迎上來,這樣可以擺脫日軍。而如果繼續往前走,很可能被日軍追上,難免一戰,而部隊又帶着幹部家屬,顯然是不适合打仗的。

就這樣,按照王近山的計策,部隊掉頭,直沖着日軍而去,與日軍擦肩而過,當時天黑,日軍竟然一點都沒發覺,輕松的甩掉了這股追擊的日軍部隊。

3. 到達韓略村

王近山擺脫了日軍的追蹤,到了日軍的背後。10月22日清晨,他們抵達臨屯公路上的一個小鎮——韓略村,這裡南面是臨汾,35華裡,北面是洪洞縣,50華裡。

韓略村有中共的抗日組織,還有民兵,老鄉見部隊來了,個個歡喜,趕快騰房子、燒開水、送柴、送菜,做好飯送給部隊吃。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據當地的民兵講,日軍天天從公路上經過,并央求王近山狠狠打一仗,替鄉親們出口氣。出于軍事保密原則,王近山并未透露此行的任務,并未答應打日軍,但是要求部隊在此地稍作休整。

4. 指令不讓打仗,為什麼王近山非要打

王近山直到韓略村之前,還是一直遵守劉伯承的指令,但是有一個人的到來,卻讓他再也坐不住了。這個人就是洪洞縣武委會的孫明烈。10月22日下午,孫名烈前來慰問部隊。王近山和團幹部顧不上休息,聽取孫明烈的彙報。

在與孫明烈的交談中得知,臨屯公路上鬼子軍用卡車天天跑,汽車裝載的都是軍用物資,包括鬼子掃蕩所用的槍支彈藥,還有從根據地搶奪而來的财物。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聽到這個消息,王近山手往桌子上一拍,啪地一下就站起來了。很快啊!罵道:“好啊!這狗日的,不給他們點厲害,看來是不行了!”。當時心裡就決定要打一場鬼子的伏擊,把劉伯承的教導忘到腦後了。

團政委也随聲附和:“部隊土氣高得很,3天不打鬼子,手就癢得慌”。但是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說“出發前,陳司令員曾囑咐我,若途中遇敵,應力求速戰、速決、速離;我們應盡快趕路,安全到達延安,沒有在這裡打仗的任務”。

王近山眼前飄過的肯定是一輛一輛滿載财物的日軍卡車,發财的機會就在眼前,豈容它從眼皮底下溜走。“不管!打!捉幾個鬼子,向黨中央、毛主席獻禮。”王近山鐵了心。

團裡的幹部反複考慮,覺得這樣也好,可以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臨汾一帶,不會想到有一支八路軍主力部隊帶着一支幹部與家屬隊伍前往延安,這樣也就不會沿途設伏,可以減少很多危險。此外,他們就要離開戰鬥了多年的太嶽根據地,打一仗再走,減輕一些根據地反“掃蕩”的壓力,既是一個告别,也是一種答謝。

部隊意見統一之後,立即選擇了最佳伏擊地點,接下來就等日軍的到來了。

5. 韓略村伏擊戰

10月23日,韓略村的王明秀前來報告,根據可靠的情報,第二天将有“大太君”路過韓略村。王近山得知後大喜,立刻組織部隊幹部開會,部署伏擊任務,安排部隊埋伏在公路兩側,做好口袋,隻等敵人鑽進來了。

24日淩晨,參與伏擊的部隊全部進入設伏陣地,用田裡的高粱稈、玉米稭做了嚴密僞裝。戰鬥的目的是要迅速打擊敵人,但是也要保證部隊能夠全身而退,不能影響後續的任務。

王近山安排團政治委員常祥考帶第1、第3營大部和團直屬隊過臨、屯公路,北上霍山,保證隊伍的退路安全。

代團長袁學凱帶領一個排和當地民兵封鎖韓略村敵碉堡。王近山自己率領第2營3個連和第3營1個連打埋伏。這就是說,在伏擊戰中直接攻擊敵人的兵力隻有4個連。

24日上午10點左右,前哨偵查員發來報告,公路上出現了鬼子的車隊,10輛卡車和3輛小汽車,但是沒有步兵跟随。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王近山覺得有些困惑,想不明白鬼子出的什麼套路?這種架勢既不像運輸部隊,也不像是作戰部隊,更不是機械化作戰,竟然還有3輛大佐以上軍官才能坐的小汽車。然而,敵人頃刻就到眼前,也不容易他多想了。見招拆招,總要收拾這幫狗娘養的。準備戰鬥!

毫無防備,13輛汽車全部鑽進了伏擊圈。“轟轟轟”幾聲巨響,負責截斷鬼子後路的6連先用集束手榴彈炸掉了最後的兩輛車,阻斷了鬼子的後路。

剩下的連隊一齊開火,子彈射向山溝裡的鬼子。一時間,韓略村這條凹道變成了火溝,打得敵人暈頭轉向,連還槍都來不及。

和《亮劍》中的戰鬥類似,進行的異常順利,半個小時以後,戰鬥基本結束。八路軍清理了戰場,迅速離開。一個小時過後,日軍飛機就趕來了,但是王近山的部隊早就跑遠了。

6. 意外的大收獲

《亮劍》中的李雲龍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主,而他的主要原型王近山也是如此,之是以打這場伏擊戰,就是看中鬼子運輸車上的貨物,但是沒想到,他打的根本不是鬼子的運輸部隊,而是參觀“鐵滾掃蕩”的日軍軍官觀摩團。

王近山的确沒想到,自己糊裡糊塗打了一場伏擊戰,竟然殲滅了一個日軍觀摩團。這股日軍一共183人,除了有3人裝死逃脫之外,其餘180人全部被消滅。其中有旅團長服部直臣少将一名,有聯隊長大佐六名,有少佐十餘名。十三輛汽車全部被燒毀,繳獲重機槍一挺,輕機槍兩挺,擲彈筒兩個,步槍45支。

王近山:違抗軍令卻意外立功,打掉日軍觀摩團,被毛主席誇贊

陳赓得知取得如此巨大勝利後大喜,并沒有責怪這位部下,而是自豪地說:“這比在戰場上打死5萬日本兵的意義還大。”

毛主席知道這個消息後興奮不已,還專門接見了王近山,握着他的手說:“

我早就聽說過紅四方面軍有個‘王瘋子’,現在成了吳下阿蒙了,了不起啊!

”談到韓略村戰鬥,他贊不絕口,誇獎王近山勇敢、果斷、有膽略,沒請示上級就主動積極地打了一個漂亮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