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教育孩子是一件講究方法和技巧的事情

家長要想孩子的未來更豐富多彩,就千萬不要在“魚缸”裡養孩子

——題記

前天晚上好不容易将孩子哄睡,正準備收拾一下看會兒書

沒想到表姐卻發來了視訊請求

我一接,對面就是一張郁郁寡歡的臉,還沒等我開口

表姐就說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妹兒,我抑郁了,我覺得自己太差勁了,我真不是個好媽媽”

表姐這個人平常非常的自信強勢,這下子這麼說我倒是有些擔心了

于是趕緊問她怎麼了

結果她告訴我說,最近兒子小刀,一直很反感去學校,她一開始還覺得兒子這是青春期了

于是簡單批評了幾句也就沒再管他

沒想到那天兒子卻用刀劃破了自己的手腕,還給她說自己不想活了

結果第二天去醫院兒童精神科一看,醫生直接告訴她

“孩子是抑郁症中度”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的确,現代社會青少年抑郁的案例越來越多

著名的心理學家陳默老師甚至斷言,在未來的社會中,父母見面很可能第一句話就是

“你孩子抑郁了嗎”

而據其30年的臨床心理實驗也發現

在抑郁的青少年中,那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往往更多

那麼,為什麼越是優秀的孩子,越容易得抑郁症呢?家長們又該如何應對?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兩個故事,也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01

第一個故事

辛辛苦苦培養了許多年的學霸兒子,最後竟然變成了抑郁症患者

南楠的父母可以說是百思不得其解

他們實在想不通,為何自己的兒子會患上抑郁症呢?

對于父母來說,南楠從小就品學兼優

是人人交口稱贊的“别人家的孩子”,妥妥的大學霸

不僅平時的學習成績好,還參加了很多省市級的校園大賽,而且獲獎無數

此外,作為班長的他,和同學們的關系也非常好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卻在一次比賽失利時,因為自己辛苦排練許久的節目沒被選上,就一下子變得情緒崩潰

回家後,更是将自己關進了衛生間,整個人大喊大叫,甚至還出現了自殘行為

一次小小的打擊,竟讓孩子如此難以接受

南楠的父母可以說是吓壞了,于是第二天,他們就帶孩子去看了醫生

沒想到一番檢測之後,心理醫生直接通知他們

孩子患上了抑郁症

面對這個結果,夫妻兩一時間呆住了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他們完全無法相信,自己這麼優秀獨立的孩子會得這種病

而随着治療的深入,他們才發現,一切原來早有端倪

而他們就是罪魁禍首

南楠的媽媽是一個很争強好勝的女子,有了兒子之後

她也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自己的驕傲

是以從小到大,都對南楠管得很嚴

吃什麼,穿什麼、剪什麼發型,都要按照媽媽的想法來做

學習上更是管得嚴格,就連在家寫作業,媽媽都不讓南楠關門,都要一直盯着他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更過分的是,連他交朋友,媽媽都要插手

好多次,将他的好友從手機裡删掉

就是因為她覺得那個孩子不好

媽媽的這種控制和管教,讓南楠越長大,越是感到窒息

可是隻要他有一點點反抗,媽媽就會說

“我還不是為了你好”

眼見反抗無效,南楠就越來越封閉自我,久而久之,他的抑郁情緒也就越來越嚴重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02

第二個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女孩子,她的名字叫做小依

小依家境普通,父母文化都不高

也正因為如此,是以他們對女兒的教育很緊,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兒的身上

國小時,為了鍛煉她的英語聽力

即使她已經累到哭,累到打瞌睡,父母還是會攙着她,讓她繼續

她數學成績不好,媽媽卻給她報了超常班的奧數

她學不會,媽媽就罵她笨

到了國小最後一年,更是一口氣給她報了五個教育訓練班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可是說是一天24小時,她都沒有什麼休息時間的

等上了初高中之後,很多興趣班輔導班都沒了,可是父母對她反而管得更嚴了

每天光是做習題,都能做到淩晨一點

在爸爸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下,小依從小也是名列前茅

但是爸爸媽媽卻隻希望她得第一,隻要掉下去,父母就會罵她垃圾

就這樣,這個孩子越來越不開心

甚至早在初二的時候,就産生了自殺的念頭

多年來,她一直用自殘的方式,發洩心中的抑郁,等到父母注意到這一切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小依已經是重度抑郁了

03

“魚缸”裡養孩子,是對孩子最差勁的教育

縱觀兩位學霸的抑郁經曆,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

孩子問題的背後,是家長教育方式的問題

喜歡控制孩子的父母,往往會适得其反害了孩子

相信大家都聽過“魚缸效應”

所謂魚缸效應即是指,将三寸長的熱帶金魚,養在逼仄的魚缸裡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無論你怎麼盡心呵護,投喂多少魚糧

最終還是不會長大,而等到魚缸破裂,金魚養到水池裡,即使你沒那麼精心呵護,魚兒也很快就會長大

其實啊,養孩子就和養金魚一樣

如果你隻懂得束縛孩子,控制和打壓孩子

那麼孩子就斷然不會成長起來,甚至還會因為窒息而被“養廢了”

相反,如果你能夠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主選擇的權利

那麼孩子反而會成長得更快、更好、更健康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知乎網上面有這樣一個問題

“被父母完全控制是什麼感受?”

其中最高贊的一個回答就說

“十九年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父母的“傀儡”,是他們人生的“附庸品”,我從沒有為自己活過,也不知道自我是什麼東西,也許一開始我還反抗過,但是時間久了,也就無所謂了,不過我還是很痛苦,甚至越來越感覺活着沒什麼意思,經常想自殺,更想知道自己死了,他們會不會有點後悔”

十九歲,正是青春年華的時候

可是這個孩子卻滿心絕望

讓人不得不感歎,父母的控制,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大的災難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心理學家柏燕誼老師認為父母的無休止的控制,其實是一種“暴力”

這種暴力通常打着愛的名義,實際卻做着傷害孩子的事情

作為父母,我們千萬不要在魚缸裡養孩子

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揮向孩子的大刀!

04

學會放手,做孩子的“砸缸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教育孩子是一場長跑比賽

作為家長千萬不要隻看中一時的分數和成績,不要将孩子限制在逼仄的“魚缸”裡禁锢起來

要用自己的遠見和卓識

幫助孩子打開人生的視野,引導孩子去追尋更廣闊的天地

學會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和教育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一位90後小姐姐,從小就在媽媽的安排下,學習古典音樂

練習古筝表演,可是媽媽越是管教,這位小姐姐就越是痛苦

而面對孩子的反抗,媽媽卻寸步不讓,,甚至為了讓小姐姐屈服,多次動用武力

不是往古筝上倒咖啡,就是拿起菜刀砍琴闆

結果媽媽的舉動也惹起了孩子的叛逆,兩人一度鬧得很難看,誰也不讓誰

眼見女兒教育成這樣,這位媽媽大概是突然想通了

從此就對小姐姐放手了,再也沒有插手孩子的學習,反而自己選擇了進修

就這樣,母女兩人漸漸恢複了關系

而沒有了媽媽的控制,小姐姐也漸漸找到了真正的興趣所在,高中畢業後,報告了美院

然而不幸的是,她沒有通過

媽媽養了20年的學霸兒子,最後被逼成了抑郁症患者,看完我悟透了

之後她又愛上了“陶瓷”,一年又一年,無論她選擇什麼,媽媽都隻是默默的鼓勵她,支援她

最後小姐姐成為了陶藝老師。,就職于“京城第一窯”的京彩瓷博物館

整個人非常的自信樂觀,有主見

真正高情商的父母,都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魚在魚缸,則困于淺水;放之海洋,則深海無懼。

做父母,一定要站得高,看得遠,為孩子的未來做打算

同時也要懂得适時的放手,做孩子的“砸缸人”

讓他們向着自己的海洋世界,勇敢的乘風破浪吧!

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