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7歲的江蘇漣水中專學生姜萍在阿裡巴巴舉辦的全球數學競賽中一鳴驚人,以超過清北等世界名校博士的成績殺入決賽前12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姜萍的成功,既讓人驚歎于她的數學天賦,也引發了對大陸教育制度的反思。
姜萍的成功,無疑證明了她過人的數學才能。對于這樣一位天才,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和肯定,而不應該過度強調她的中專生身份。姜萍之是以能夠脫穎而出,靠的是她的天賦和努力,而不是中專的身份标簽。
姜萍的成功,也折射出大陸教育制度下中考分流帶來的問題。姜萍這樣的數學天才,卻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被分流到中專,這是否是對人才的一種浪費?
當然,姜萍的成功是個例,不代表所有的職業學校都能培養出天才。職業學校的主要職責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而非學術拔尖人才。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理性選擇,不要被職業學校的誤導性宣傳所蒙蔽。
一位江蘇淮安的網友如是說:江蘇淮安本地人,十幾年前,村裡讀中專的基本都是考不上高中,年齡又小,隻好去中專過渡下。那些同學回來告訴我:打架、早戀、早孕的非常多。一百個去上所謂的大專,最後大機率提前走向社會,去工廠,打零工。2隻有一個鄰居姐姐一直自學,後來創業發家,其他一言難盡。是以,孩子能讀高中就讀高中,讀中專過渡可以,學習不能停,哪怕是學一門有用的手藝也可以。
更有網友道:前段時間,湖北宜都市職業高中,霸淩事件,讓家長心疼至極,……七八個孩子毆打、皮鞭抽打一個男生達2小時之久,真不知道這群惡魔是什麼樣的人生養的,隻期待這群惡魔早日收監。也讓那些呼籲“職業高中可以報國”的專家們的子子孫孫去讀一讀這樣的職業高中。
進一步說,目前中專高中的分流整體大方向是沒錯,但是實踐下來很沖突,确定的事實是絕大部分中專收的分數比高中低,這就決定了這個學生群體在學習和學習的習慣上大體是不好的,那在這種環境下去學習職業技能,真的能學有所成嗎?
通過姜萍的成功,給我們帶來了以下啟示:
1. 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特長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孩子的個性和特長,因材施教。家長和老師應該多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并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引導。
2. 避免過度的雞娃行為
雞娃行為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不僅會扼殺孩子的興趣,還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家長應該放平心态,接納孩子的平凡,支援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3. 改革教育評價體系
大陸現行的教育評價體系過于重視考試成績,這導緻許多學生為了分數而放棄興趣愛好,扼殺了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過早的分流,讓很多有個性、有才華的年輕人被埋沒,我們的教育體制需要進一步的改革,發掘更多的“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