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近日,網絡流傳一則視訊,一位女士推着自行車,在街上打一個女孩。女孩的發箍掉落在了地上,她往回走去撿,女士又用單車前輪撞了幾下女孩,女孩倒到了綠化帶裡,剛站起随後又被這女士狠狠地掌掴了好幾下。

視訊在不少群裡流傳,引發熱議。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8日)下午3時許,西安市警察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對此事進行了通報,網傳女子用自行車撞擊并掌掴女童視訊,查實系母親打罵體罰女兒,警方對其已批評教育。

警方提醒,為了避免女童再次受到傷害,請廣大網友理性上網,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故意釋出謠言者将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即使孩子犯錯了,居然在大街上用車撞孩子,很大力地掌掴孩子,那如果在家裡關上門在看不見的地方呢?你會怎樣打孩子?

警察的處理有點輕描淡寫,這暴打的程度已經超出了教育體罰的範疇,大街上人來人往,孩子的尊嚴和自尊心置于何地?她的皮肉痛不痛?她的心痛不痛?

如此種種問題,當地的婦聯還有街道辦是否要走訪鄰居親友,還有學校班級,對女孩在生活中是否受到過嚴重的暴力體罰,是不是有必要幹預下呢?

既然在大街上被人拍到暴打孩子,我希望她能受到一定的警告,而不是所謂的批評教育。

即使就這麼一次,也要給這親媽一次震懾,教育孩子不是這種教育法。以前的新聞中,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新聞也有很多,沖動是惡魔。評論中的主觀臆測也能了解,畢竟沒幾個親媽能下得去這麼狠的手,不過好像對“後媽”們太不公平,後媽不全都是“惡毒的繼母”。

官方通報已經查清楚了,是親媽,不是大家猜測的後媽打孩子。看了視訊确實被氣得血往腦門沖,被學校約談,就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從視訊看,孩子也就上國小的年紀吧,有什麼事,回家慢慢跟孩子說,幫孩子分析對錯,幫孩子改正。

也在頭條看到@河南都市頻道的一則《尋子啟事》,一個11歲的女孩離家出走,身上沒帶一分錢,已經四天了,還沒找到。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做了母親後,最看不得這種新聞,我心急如焚,第一時間在朋友圈和好幾個群裡轉發了,然後又仔細看了一些頭條裡的評論,肺都快氣炸了。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孩子同學校家長說,女孩去年五月底已離家出走過一次,不過次日就找回。這次已離家四天,女孩家裡有四個孩子,她是老三,據說在家裡經常挨打,如果她故意躲起來不讓找到,那找到的難度就太大了。

看了這些,我一時間語塞,真的無言以對!是的,如果家是溫暖的港灣,誰又會舍得離家出走呢?唉……

真的,一方面不想讓家長盡快找到孩子,讓家長找着急,吸取點教訓,心疼如果孩子再回到讓她恐懼的那個家,她怎麼面對;另一方面,又想趕緊找到孩子,孩子太小了,身上也沒有錢,萬一在外面遇到危險怎麼辦?想想女孩的處境,心裡堵得難受。今年兩會上有委員提出,父母應該持證上崗,我真的覺得太有必要了,就以上兩個案例中的父母都太不合格了,他們愧為父母。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醫學博士蒙台梭利女士曾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白岩松老師曾在接受訪談中談到家庭教育: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起碼要承擔51%控股的責任,中國的父母需要成長!

01 中國傳統教育觀:“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

教育,真的是一個專業性太強的行為,在教育學、兒童心理學、親子關系發展等理念相對落伍的年代,由于認知有限,曾将棍棒當做“教育神器”。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當下,我們年輕一代的父母們的教育觀念,有一些仍然停留在傳統階段,如果不汲取先進經驗,不走出暴力教育等思想誤區,等待将來,後悔已晚矣。

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方法管孩子。那些習慣用“拳頭”教育孩子的家長,如果打不管用了,還怎麼管教?

父母容易發火生氣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否意識到,在向孩子發火時,我們更注重的是“孩子”?是“面子”?還是在發洩我們的情緒?

父母是人,當然會有情緒,但如果我們有勇氣誠實面對自己,就會覺知打罵孩子不是因為愛和教育,而是因為缺乏自我管理和有效溝通的能力。使我們情緒失控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從小到大未滿足的需求和掩藏在内心深處的創傷被觸動。

有了這份覺察,父母便可能在育兒中完成自我療愈和成長。

02 孩子有情緒時候,父母怎麼做?

情緒不可知的時候,就是不可控的。當情緒可以被接納的時候,就可以流暢地表達出來。在我們的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引導和告訴孩子,他此刻的情緒是什麼,是憤怒?難過?失落?開心?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當孩子能夠認識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就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常常也意味着,他對别人的情緒也就有了覺知的可能,感同身受才會發生。

根本原因:溝通過少親子溝通11個技巧用孩子能了解的語言;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用孩子願意接受的語言;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态度;體會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發展程度;回答時要注意方式;避免用負面意義語氣;要注意孩子的非語言反應;經常變換新鮮話題;充實孩子生活經驗。

03 “棍棒教育”的危害

今天,各種教育成果和理念已得到了開拓性發展,早該對棍棒教育進行全面警醒了。體罰,帶給孩子的不僅是皮肉之苦,還會對心理帶來傷害。

1、任何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違法的。《教育法》規定“禁止體罰學生”,《義務教育法》一再強調要尊重和愛護學生。《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幼稚園、事先串通的人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家長和教育者所謂的“愛心幌子”再動人,也不能将教育法則,建立在違法亂紀的平台上,隻有教育行為合法、合情、合法、合情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2、“棍棒教育”會給被打者帶來嚴重創傷。一般人多認為,打幾下,沒事,我們的傳統教育規則就是,“打是親罵是近,不打不罵是遠人”,一味強調打的效果,而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傷害和重創。比如,體罰和暴力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大學研究發現,從來沒有挨過打或極少挨打的孩子,在智力測驗中的表現,要比常挨打的孩子好得多。在5歲至9歲年齡組中,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績比不挨打的孩子低2.8分。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另有研究結果顯示,長期生活在體罰環境中,兒童的情商會受到負面影響。

打罵教育的确有“管理速效”,卻抹殺了孩子的遠景發展能力、快樂發展能力,雖然“快”,卻是一種殺雞取卵的教育短視。這種經由心理性、實驗性資料得出的結論,應該得到中國家長的廣泛認同:體罰是“害”,而絕對不是“愛”。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3、開明的家長和教育者,更應該站在世界教育的高度,認識教育,将尊重和快樂進行到底。

西方國家的教育,早已将尊重落實到了細枝末節,落實到了“不許體罰”的高度。比如美國等國家,對于暴力教子實施了強制報告和救護制度,美國還開設了接聽兒童遭受家庭暴力投訴的熱線電話,由兒童保護部門的專門接線人員負責接聽投訴熱線。

以孩子最佳、最大利益為最高原則,受過專門訓練的從業人員接受家庭體罰的舉報,對舉報進行初步評估,判斷舉報是否有效、調查是否必要,警察或社會工作者及時幹預家庭體罰,法庭針對體罰者做出判決、針對孩子提供服務,政府提供家庭危機幹預及社群幹預兩方面的服務。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尊重孩子做到以下8點

真正投入感情和孩子一起玩;

不借孩子出氣;

鼓勵孩子有自己的看法;

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認真聽取孩子想要叙述的事情;

孩子說話時不打斷;

讓孩子自己回答他人的問題;

履行諾言

兒童心理學家馬克布·萊利說: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探索身邊世界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他們正從種種‘壞毛病’中汲取教訓,逐漸懂得分辨是非對錯。因為當孩子面對錯誤或挫折的時候,内心會産生一些沖突,體驗到恐懼、憤怒、焦慮等情緒,這會促使他去思考如何去處理和面對所處的情境,這樣的孩子會從犯錯中學習到責任和聰明的應對方法。

哎!這親媽!你太過分了!

孩子就像一粒種子,我們做父母的任務就是在它生根發芽的階段,給它充分的、适合的營養,幫助它把根紮得足夠深足夠穩,為未來孩子獨自面對這一切做好準備。

請懂得引導與尊重,用寬容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長。

【虎妞說】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作者,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