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中國的媽媽,活得這麼累?

也許是因為我以前關注過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的話題,我總是能收到相關推送。

我也做過一陣全職媽媽,我一直覺得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都是個人選擇。

但當我看到一個知乎上的高贊回答時,心底湧現出非常深厚的罪惡感。

這個回答的大意是說,全職媽媽能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女性能享受到的社會地位,都是職場媽媽在職場打拼換來的。

回答裡還非常有理有據有節的列舉了民國時期,新中國剛成立時期,女性們為了争取權益所做的鬥争。

為什麼中國的媽媽,活得這麼累?

看完這篇回答,我真的有種拖了全社會女性後腿的内疚感。而人一旦有了内疚感,就會活得更累了。

01

擺脫不了内疚的中國媽媽

不管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都很難擺脫對孩子的内疚。

職場媽媽會自責,對孩子缺少陪伴,搬磚的手抱不了娃。全職媽媽也會内疚,有陪伴孩子的時間,卻很難成為孩子的榜樣。

再加上社會對女人的期望從來是多元的:相夫教子,養家糊口,實作自我價值,這才是新時代女性的樣子。

不管女性事業多麼成功,隻要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都是個失敗者。

而成為賢妻良母的全職媽媽,卻又因為要伸手要錢,沒有實作個人價值,沒有對社會做貢獻,沒有成為孩子的榜樣,受到世人的憐憫和抨擊。

為什麼中國的媽媽,活得這麼累?

是以,中國媽媽會感覺格外的累,因為不管她們如何努力,都無法滿足旁人對她的期望。

我有時候就想,現在是一夫一妻制度,可對妻子的要求,卻是以往三妻四妾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

有的妻子負責養家糊口,有的妻子負責照顧家庭,有的妻子專門照顧孩子,這樣的分工才能實作新時代女性的價值。

02

所作所為皆是選擇

我特别喜歡《心理營養》裡的一段話:

這世界上沒有一種叫“非如此不可”的事兒,尤其是時間、金錢,完全是選擇問題。

當你的内疚足夠大,你自然會減少工作量、減少應酬。當内疚沒有讓你做出改變時,至少可以說,内疚沒有你内心的某些需要重要。

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選擇。對很多媽媽來說,要不要繼續工作,就是很艱難的選擇。

有的人可以選,有的人根本沒得選。

為什麼中國的媽媽,活得這麼累?

我很幸運我是可以選的。我想工作的時候,有爺爺奶奶幫我照顧孩子,我可以安心地工作。

當我不想工作,想回歸家庭的時候,我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援。他們沒有因為我沒工作沒收入薄待我,也沒人給我臉色看。

我也看到過沒有選擇的人。不工作家人就吃不飽飯,不全職在家孩子就沒人管,萬般無奈被迫做出選擇。

不管選擇是怎麼做出來的,一旦做了選擇,就應該朝着標明的路往前走。

就像走過一個岔路口,沿着標明的路往前走,留意路上的風景,才能有收獲。如果邊走邊後悔,惋惜另一條路上錯過的美景,隻能越走越凄涼,到最後一無所獲。

03

沒有人可以批評媽媽

無論媽媽最終做出的選擇是什麼,沒有人可以批評她,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相同。

特别想把上面這句話廣而告之,讓所有的人都看到,讓那些滿口“社會進步”“做新時代女性”的人看看,沒有人故意扯社會後腿,沒有人不想事業家庭雙豐收,但現實呢?

我看到過年輕女性立flag,說自己一定不會成為家庭主婦,一定怎樣怎樣的,話裡話外充滿對全職媽媽的敵意。

我隻能說,如果有得選,誰不願意家庭事業兩兼顧,誰不願意成為新時代的女性。但現實就是很無奈,顧得了一頭,就顧不了另一頭。

為什麼中國的媽媽,活得這麼累?

每個媽媽做出的選擇,都是她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慎重選擇。

孩子在家嗷嗷哭着沒人帶,還談什麼獨立女性?不工作家裡就揭不開鍋,孩子吃不上飯,還談什麼全身心陪伴?

因為糾結的選擇,媽媽内心已經充滿痛苦了,再強加給她們很多非做不可的事情,讓她們更累更苦,實在是太過殘忍。

如果你是旁觀者,請口下留情,不要随意評判别人的生活。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無論媽媽做什麼選擇,沒有人可以批評她。

如果你是媽媽,請放過自己,這世界上沒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做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夠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