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過分期待?

文/學乃身之寶

昨天,好朋友和我抱怨,說老公不體諒她。

她說老公經常以加班為由,不管孩子,也很少做家務,有時明明下班了,還要在車裡打一會兒遊戲才肯回家,這讓既要忙工作,還要忙家裡的她很生氣。

我問她是怎麼知道這些事情的,她很笃定地說,就是如此,因為在車裡打遊戲的事她親眼見過。

我又問她,有沒有和老公好好聊聊這些,說說心裡話。

她很無奈地說,“這些還用我說嗎?他不是應該知道嗎?”

聽她這麼說,我大緻知道了他們夫妻關系有些疏遠的原因,即她的期望有些高了,因為她在期待老公“主動”體諒她,“主動”做些家務事,“主動”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

但現實情況是,“主動”是一種過分期待,而過分的期待,其實是在破壞關系。

正如關系心理學專家胡慎之老師說的:“真的想維持一段關系,就不要過分期待對方去解決問題。”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過分期待,以及過分期待,為什麼會破壞關系。

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過分期待?

1.過分期待,是一種對方無法完成的期待

前面說了,好朋友覺得老公應該“主動”做些事,在我看來,是一種高期待也可以說是過分期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要求”和“自願”是沖突的。

也就是說,她在要求老公不僅在态度方面表現出重視自己的願望和需求,還希望老公的改變是心甘情願的,但問題恰恰出在這裡,即如果老公真的是心甘情願的,就需要她放棄改變他的想法和要求,而如果老公是按照她的要求來做的,那就不會是自發自主的。

我朋友希望老公不需要自己督促,主動關心孩子和體諒她,如果做不到,就是不願改變,如果做到了,她會認為是在她的“要求”下才改變的,她還是不會滿意,而她老公也很生氣,因為他覺得“我都按照你的要求做了,你還要我怎樣?”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一個人要求對方“主動”付出或改變,其實就是一種過分的期待,因為對方無法完成,“要求”這個動作和“自願”本來就是悖論。

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過分期待?

2.過分期待,把解決問題的責任都歸于對方

過分期待,除了是一種對方很難完成的期待外,它還把解決問題的責任歸于對方。

就像我朋友,她覺得和老公關系出現問題都是老公的錯,是老公不願改變,做得不夠好,但事實是,一段關系出現問題,兩個人都是有責任的。

也就是說,她應該想一想,為什麼老公甯願在車裡玩遊戲,也不想回家;為什麼老公不願體諒她呢。

當然,這麼說,并不是在為她老公的錯誤做法找借口,而是想說,關系中的兩個人都要為這段關系負責。

因為我和這個朋友的老公也很熟悉,她老公也和我抱怨,說我這個朋友說話态度不好,說話時總是沒好氣兒,話裡有話,慢慢地,他覺得不說話反倒是最安全的,反正怎麼做她都不滿意,倒不如不說,還避免争吵。

隻是這樣看似平靜的關系,已經生出了嫌隙。

可見,過分期待中,也蘊含着對方不願改變,因為ta背負着“都是我的錯”,也就失去了改變的動力。

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過分期待?

3.過分期待,會讓對方感受到被否定

其實,前面說得過分期待中,還蘊含着這一層意思,即一方幻想自己的伴侶會讀心術,能夠知道自己的每個想法。

就像我這個朋友,她期待老公“主動”改變,其實是想說明“那些事不用我開口,你就應該知道怎麼做;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是不好的人,不愛我的人,就是錯誤的“。

可惜的是,沒有人能真正懂的另一個人的想法,更何況,有時連我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說,過分期待,會讓對方感受到被否定。

正如知名親密關系專家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系》說的:“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因為期望會把接受和讓人自由等充滿愛意的感覺擋在門外。”

也就是說,當我們期待對方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去做時,就是不能接受對方現在的樣子,那就不是真的愛ta,我們與ta建立親密關系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我們内心小小的自私需求,可能是“證明”自己值得被愛,亦或是安撫自己的不安感和無力感,再或是确認自己的重要性,等等。

但克裡斯多福·孟告訴我們:“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人能給,也沒有人能讓我們快樂。”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滿足的期待,不該向外求,而是向内求,一旦執着地向外求,不僅得不到,還會破壞彼此的關系,是以說,過分期待,是對關系的一種破壞。

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過分期待?

4.一段關系中,誰更痛苦,誰先改變

或許有人會想,難道伴侶之間“無欲無求”嗎?什麼都是自己來滿足,那要伴侶做什麼呢?抑或怎麼讓破壞的關系重歸于好呢?

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白,一段關系中,誰更痛苦,誰先改變,因為改變自己相對更容易。

就像我那個朋友,相對于她老公來說,她應該更痛苦,因為她的期待過高,沒有被滿足,是以她要先做出改變。

或許有人還有疑問——“憑什麼是我要先改變呢?明明錯的是對方”或“如果我先改變了,對方不改變,怎麼辦?”這麼想,沒問題,但問題在于,我們先作出改變,不是為了要一個确定的答案,而是為這段關系探索出一個新的可能,否則彼此的關系狀态無法改變,兩個人仍舊處在痛苦中。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自己先改變後,很可能帶動對方的改變,因為伴侶之間一直存在着微妙的互相影響。

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過分期待?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要怎麼改變呢?

答案是,放棄期待和要求,試着去愛對方,看看會怎樣。

就像我朋友,如果她不再期待老公“主動”改變,而是有意識地去愛老公,比如,詢問他為什麼不願回家、改變一下溝通的方式和态度、坦誠地說出自己的需求,等等,相信她老公極有可能改變,因為他感受到的不是否定,而是愛,而愛會促進他“願意”為對方改變。

其實,這才是真正的愛——接納對方本來的樣子,進而促進對方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

看起來好像很沖突,但事實就是如此。

正如知名心理咨詢師李松蔚老師說的:“改變是建立在允許不改變的基礎上的。”

什麼樣的期待才是過分期待?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