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這是南宋著名詞人葉夢得在筆記中對柳永歌詞的流行程度的記載,從葉夢得的記載中可以得知,柳永的詞在宋代廣為流傳,深受當時廣大群眾喜愛。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柳永,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出生在一個學風濃厚的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是鄉裡遠近聞名的文人,他的父親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侍郎,以孝行聞名,他的幾位叔父也是大宋公務員。

柳永還有兩個哥哥,也都考中進士,進入大宋公務員的序列。劉永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世代奉儒,進士滿門的家庭,家庭的環境氛圍給柳永規劃的人生道路當然是讀書、科舉、為官,然後像他的父輩、兄長一樣,以科舉入仕,實作人生逆襲。走進士大夫的行列。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然而柳永的科舉之路卻充滿坎坷,柳永第一次參加科舉是在23歲,那一年,他依仗着滿身的才華,懷揣着滿腔的熱情,背負着家人的期待,來到北宋都城開封。柳永自信滿滿,認為自己一定能金榜題名,可是主考官的橄榄枝并沒有垂青這位青年才子,柳永第一次品嘗到了落榜的苦澀滋味。

初次科舉試水,卻不幸落第,在失望和無奈、徘徊和躊躇中,柳永寫出了“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以此抒發自己的滿腹牢騷。

柳永的才華顯然是足以應對科舉的,但他似乎就是差那麼一點點的運氣,在之後的三次科舉考試中,他始終與金榜題名擦肩而過。四次落榜之後,柳永在萬般無奈之下,離開了他寓居多年的城市開封,似乎他在這座城市找不到歸屬感,于是他過起了漫遊生活。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但他51歲那年,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如期而至,這一次的科舉考試對曆年落榜的學子采取了寬松的錄取制度。柳永聞訊,随即由鄂州趕赴開封,在這次科考中,他終于金榜題名,終于在科場實作了人生夙願,被授予了睦州團練推官的職務。暮年及第,讓柳永喜悅不已。

柳永的科舉之路是漫長的,在他為每次的科舉考試而殚精竭慮地準備的歲月裡,開封、鄂州、揚州、杭州等城市成為了他定居多年的城市。柳永雖然暮年及第,但他的仕宦之路也是充滿坎坷,長期得不到重用,一身才華卻得不到展示的機會,于是發出了“遊宦成羁旅”的人生感慨。

柳永通曉音律,擅長填詞作曲。同時,科舉久試不中讓柳永不得不換一種方式去求取功名,不斷為仕途奔波于各個城市之間。不論是進入仕途前,還是仕宦期間,城市都是柳永生活最久的地方。繁華的都市生活燃起了柳永對生活的追求,城市的熱鬧富庶讓柳永留戀不已,描寫城市生活自然也成為其詞作的一個主題。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由于有着這樣的人生閱曆和生活經曆,是以柳永十分熟悉市民的生活習俗,他的詞作不免染上煙火氣息。

柳永在杭州時,曾寫下脍炙人口的《望海潮》。詞中的“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成為了自宋代以來,人們對杭州城市印象的定格;“市列珠玑,戶盈羅绮,競豪奢”,是杭州市民生活富足、經濟繁榮的寫照。

西湖是杭州的一張名片。而柳永在《望海潮》中用大量精美的詞章盛贊西湖妩媚動人: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裡湖和外湖交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重疊的山嶺,清秀美麗。杭州景色優美,秋有丹桂飄香,夏有滿目荷花;晴天羌笛悠揚,歌聲徹夜,聲聲入耳,音樂極好地烘托了祥和的氣氛;垂釣的老翁和采蓮姑娘喜笑顔開,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安定富足。杭州的風土人情躍然紙上,柳永在《望海潮》一詞中将杭州生活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緻。

柳永《望海潮》不失為宋代都市詞的典範,詞人以精深的文學造詣和非凡的藝術腕力,生動、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杭州都市的繁華,描述了真切的見聞感受,展現出宋代城市的繁華盛況:不僅人口衆多、規模巨大、商業貿易繁榮,經濟發達、文化豐富,樓宇精緻、交通便捷,而且生态環境優美,娛樂活動繁多,人們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實,人與自然和諧一體。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在柳永的詞作中包含了許多以城市風景和城市生活為對象的詞。當然,在其詞中出現最多的城市是開封。自青年時期,柳永以學子的身份來到都城開封,他遍遊開封,每到一處都會填詞作曲,贊詠開封。

北宋文學家陳師道在《後山詩話》中記載了柳永遊賞開封的逸聞趣事:“柳三變(柳永)遊東都南、北二巷,作新樂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遂傳禁中。”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在諸多描寫開封城市風光的詞作中,他的這首《看花回》可以說是同類作品中的出類拔萃之作,原詞如下:

玉墄金階舞舜幹。朝野多歡。九衢三市風光麗,正萬家、急管繁弦。鳳樓臨绮陌,嘉氣非煙。

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負芳年。笑筵歌席連昏晝,任旗亭、鬥酒十千。賞心何處好,唯有尊前。

詞作開篇就烘托出一派安定、歡樂的氛圍:這裡交通便利,是風景秀麗的宜居之地;這裡的人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這裡的人們沉浸在繁華、熱鬧、繁榮、富庶的城市生活中。

開篇句“玉城金階舞舜幹”,詞人先從開封的宮廷寫起,此時的宮廷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玉城與金階為互文,皆指宮廷中的台階。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接下來的“朝野多歡”,是對上一句描寫的延伸。詞人的言外之意是說,朝野上下、宮廷内外都彌漫着歡樂的氣氛。由于“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的觀點主導,宋代的士大夫階層的待遇是很高的。

朝廷不僅給士大夫提供了優厚的待遇,還允許他們在家舉辦大型的歌舞宴會,這就形成了士大夫“未嘗一日不宴飲”的及時行樂的風氣,而且這一風氣成為宋代士大夫階層中很流行的事物。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北宋經濟發達,坊市合一的城市新格局為城市生活注入了活力,城市商業經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給市民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發展,文化娛樂活動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以為了滿足市民階層的需求,文化娛樂活動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新面貌。

當時的北宋都城開封,俨然是一座國際大都市。這裡的文化娛樂活動是非常興盛的,這裡聚集了一流的文學家、藝術家,他們從四面八方彙聚到這裡,在這裡追尋藝術、追尋名利,柳永也是其中的一員。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接下來的“九衢三市風光麗”,詞人将視野聚焦在開封的交通和城市的風光上。街道上人潮湧動、熙熙攘攘,這是一派繁花似錦的都市圖景。

柳永在開封生活多年,他的很多詞作中都有對開封街道的描寫,如《鳳歸雲》“戀帝裡,金谷園林,平康巷陌,觸處繁華”,這些詞句都描寫了開封以街道為軸心的熱鬧景象,街道貫通了開封的發展,大量的人口集中于此,為其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

街道的繁華,交通的便捷極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發展空間,進而滿足并提升了人們的生活需求。道路的拓展使城市不再是簡單的人群聚集地,親朋出遊、貿易往來、節日歡慶等人在街道上的活動使城市成為因人而設的公共設施。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正萬家、急管繁弦”,街道上車水馬龍,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從歌樓酒樓中傳出的悅耳的絲竹管弦,正是城市繁華的一個縮影。城市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

城市經濟的繁榮發展帶動了城市文化娛樂的興盛,城市文娛産業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歌樓與酒樓成為重要的演出場所,興起于宋代的小唱、雜劇、講史、小說、散樂、影戲、諸宮調、商謎等各種文化藝術演出都集中于此。

在歌樓與酒樓中,開封的各階層人士,抑或以詩會友、切磋文藝;抑或傾聽音樂演唱,觀看各種藝術表演;抑或靜靜地坐着,在一杯酒、一盞茶的惬意中消磨一天的時光。

而柳永也是這城市的一員,是以他從心底對他們的生活有着深深的認同感,這是柳永筆下的“萬家競奏新聲”的繁榮的都市景象。是以,柳永願意将他們刹那間轉瞬即逝的美好填進詞中,以文字的形式定格這美好的畫面。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鳳樓臨绮陌,嘉氣非煙”,還是詞人對開封繁榮的文化娛樂生活的叙寫,鳳樓這裡代指秦樓楚館。柳永在開封寓居時,曾流連煙花巷陌,他在歌樓寫下了大量的歌詞,歌樓的生活給詞人帶來了很多的靈感和素材。

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說:“柳永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

柳永與歌女們的關系極其親密,與她們的交往也十分誠摯。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柳永以真摯的情感、流瀉的文筆和飛揚的才情贊美了歌女美麗的容貌、綽約的風姿、善良的品質以及多種多樣的技藝。這些歌詞恰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開封文化娛樂的興盛。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柳永譜寫的歌詞深得歌女們的欣賞,她們喜愛柳永的詞,并把柳永視為知己。柳永也在詞中稱她們為知己,願意把自己的愛好、同情、關愛、以及愛情給予她們,他願意與她們分享喜怒哀樂,他願意與她們見證生活的點點滴滴,他願意與她們感受城市的煙火氣息。

是以柳永會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以他會寫出“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負芳年”,其中的況味是不言而喻的:既蘊含了詞人的一片深情,也蘊含了詞人與歌女們“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身份認同感。

而柳永的歌詞也通過歌女們的傳唱,成為風靡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一度造成“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盛況。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笑筵歌席連昏晝,任旗亭、鬥酒十千”,是詞人對開封夜景的描寫。人們通宵達旦舉行宴會,歡聲笑語響徹雲霄,所有人都在縱享歡樂。酒樓中,人們肆意飲酒鬥歡,歡樂的氛圍在酒的醞釀下達到了極點。

詞人筆下的開封燈紅酒綠,夜市的燈火通宵達旦,完全是一座不夜城的盛況,夜市的繁榮也是開封經濟繁榮的寫照。

在柳永的詞作中,開封的夜景也是詞人經常描摹的景象之一。夜景不僅可以看出當時城市夜生活的繁榮,還可以讓人們時隔千年後,依然能從柳永有情感、有溫度,帶有煙火氣息的文字中感受開封的夜生活氣息。

親眼見證過都市的繁華,才能寫出宏闊壯麗的都市詞。如果說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以繪畫的形式表現了城市風光的話,那麼柳永則是以詞作的形式生動地再現了北宋的城市風光。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如在《長相思》一詞中,柳永是這樣描寫開封夜景的:“畫鼓喧街,蘭燈滿市,皎月初照嚴城。”詞人将華燈初上的光芒與月亮所映照的街景用兩種不同的色彩顯示出來,具有濃郁的夜生活儀式感。

柳永在《看花回》一詞中,以“賞心何處好,唯有尊前”收束全詞,這兩句音韻協婉,情韻兼備,餘味隽永。樽前把酒,低吟淺唱,這是詞人體悟出的人生最為惬意、最為浪漫的事情。在詞人眼中,無論多麼波瀾壯闊的人生,終将還是包裹在熱氣騰騰的煙火人世,終将還是會被世界溫柔以待。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看花回》一詞展現了開封的蓬勃生機和繁榮景象,字裡行間透露出詞人對開封的熱愛與留戀,這種對開封發自内心的眷念與留戀伴随了詞人的一生。

在晚年,這種情感更加強烈,柳永在《傾杯》一詞中說“想帝裡看看,名園芳樹,爛漫莺花好”,或許那裡有他深愛的人,有他深愛的城市景象,有他眷戀的煙火氣息,這一切彙成一種強有力的磁場,深深吸引着柳永。

通過柳永寄寓在《看花回》字裡行間的情感,我們又何嘗看不出他是一位率真、任性、浪漫的詞人。他的詞作能被人們廣泛接受,并傳唱至今,或許真的是他的那份存于心底最深處的天真和柔軟托住了他。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柳永對開封的愛,卻是因為城市的煙火氣息

柳永在宋代詞史上是一個裡程碑,其詞标志着宋詞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柳永大膽地創新都市詞的寫作模式,将賦的手法開創性地引入詞中,以誇張的修辭手法展現北宋都城的風景名勝和世态人情。柳永一生多在城市生活,親身體會着城市的風俗與熱鬧,而這些成為柳永都市詞的創作源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