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1977年的長春街頭,到處都在熱烈慶祝着“十一大”的召開,一個衣衫褴褛的老農民正在溜達,時不時和别人說會兒話,臉上露着非常幸福的笑容。

别看這個老農民穿得不怎麼樣,但别人跟他說話的時候,都帶着幾分尊敬和客氣,看起來倒像個

“大人物”

正在這位農民和百姓相談甚歡之際,一個人突然找到了他,急匆匆地說:

“哎呀,洪老,您就别在這兒散步了。咱們趕緊回去收拾東西,時間不等人,咱們得馬上出發,中央的專機可在機場等您半天了!”

這位老農民愣了一下,還以為對方是騙子,結果對方非常認真得回答:

“這是中央組織部的通知,是真的!您要是不相信,跟我們去一趟不就知道了?”

這位農民不急不忙地說:

“你看這天已經到中午了,我們也不急在這會兒,不如吃完中午飯再走。再說,你看我這衣服都沒換!”

“洪老,來不及了,在飛機上吃吧!”

誰知那人非常急迫,不容這位農民分說,一定要把他帶到北京去。

到了北京這位農民才知道,原來這麼着急把自己召回北京,竟然是因為“十一大”,自己被推選為了軍委委員,需要參加這次的軍委會議。

由于出發匆忙,這位農民連衣服都沒換,參加完會議後合影,他穿的也是農民的衣服。

這位農民到底是誰?為什麼會這麼緊急被召回北京呢?而且,上一秒還是衣衫褴褛的農民,下一秒竟然成了中央的軍委委員?這樣的身份落差,在他的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麼故事呢?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中國共産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将軍縣”走出來的大将軍

這位農民叫做洪學智,參加過

長征、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

等衆多戰争,并且立下了赫赫戰功。

洪學智和鄧華也是非常親密的戰友,因為受到了政治牽連,是以他的人生經曆了幾次變動。

洪學智家在安徽省的金寨縣,熟悉這個地方的人都知道,這個小縣城地處豫皖鄂的交界,前後走出了59名将軍,素有

“将軍縣”

之稱。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洪學智(1913-2006),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将軍銜,被人稱之為"六星上将"

洪學智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據他自己晚年回憶:

“我家比較窮,連房子都沒有,租了地主4間茅草房居住,隻有2畝貧瘠的坡地,父親為了養活一家,編制各種工藝品,裱糊字畫,又開了個雜貨店,這才勉強養活一家人。父親那時候整天晚睡早起,每天工作到深夜才入睡,早上又早早起來奮鬥,為了讓我上學,父親一直忙碌着,十歲那年我才走上學堂裡。然而,十三歲時父親病逝,我也被迫辍學。”

洪學智的國小校長是名共産黨員,見到洪學智聰明伶俐,便有意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并且送洪學智一本《共産黨宣言》。

革命知識和道理從此在小小年紀洪學智的心中紮根發芽,影響了他的一生。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洪學智

1929年,洪學智參加了紅軍遊擊隊,并且擔任了小隊長。經過一次次的起義活動,洪學智越來越明白,想讓窮人當家做主,過上幸福的生活,一定要跟着共産黨鬧革命。

就這樣,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無意中被引領上了革命的道路。

未來的幾十年風風雨雨,雖然吃了很多苦頭,日子過得也比較艱辛,但洪學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身為共産黨人責任和使命,

始終堅持在革命一線,抛頭顱、灑熱血

,隻為中國人民能夠早日迎來幸福和解放。

如果用八個字來形容洪學智的話,

“金戈鐵馬、文武雙全”

可能再合适不過。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在參加遊擊隊後不久,洪學智因為内心對革命事業的向往,毫不猶豫地宣誓參加了中國共産黨。

洪學智的革命信念堅定,革命能力也非常突出。1987年,在洪學智即将退休的年齡,再次接到了

鄧小平

的委任,讓他擔任軍委副秘書長,其實就跟洪學智卓越的軍事能力有關。

在土地革命時期,還很稚嫩的洪學智先後

擔任了紅一軍、紅四軍的班長、排長

,後來又慢慢成為了

政治指導員、支部書記。

在此次的戰鬥中,洪學智得到了鍛煉,能力也得到了彰顯。

别看他升遷這麼快,可手底下的人卻十分服氣,對于洪學智提出的作戰意見,大家都非常認同。可見,洪學智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

可像洪學智這樣的“奇才”,總要經曆幾次生死考驗,老天才敢放心讓他“功成名就”。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鄧小平 (中國共産黨第二代上司集體核心人物)

紅軍時期的洪學智作戰十分英勇,結果在蘇家埠戰役時,紅四軍第10師29團負責阻擊陳調元援軍,由于作戰實在激烈,一連選任了兩個機槍連的連長,都在沖鋒時壯烈犧牲。

洪學智臨危受命,接任了機槍連的連長一職,在浴血奮戰的過程中,洪學智遭到了敵人的掃射,

其中一槍正好打在了洪學智的肺上

,當時鮮血直流,失去意識的洪學智一個趔趄滾下了山。

經過戰友們的搶救,洪學智被擡到了紅軍醫院,但因肺部受傷,血流慢慢在肺部凝聚成了血塊,洪學智開始變得呼吸困難,大家都以為洪學智沒命了。

奄奄一息之際,一名敵軍俘虜為了立功,告訴大家自己是軍醫,給洪學智吃了幾片藥後,已經在閻王爺那兒報過到的洪學智,身體竟然慢慢開始恢複。

這樣的奇迹,讓大家非常詫異。可能上天也覺得,像洪學智這樣心系天下蒼生的英雄,不該這麼早早隕落吧!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1933年,洪學智率領第三大隊學員,跟随

抗大總校參與百團大戰、反掃蕩戰役

次年率抗大總校華中派遣大隊前往蘇北抗日前線,橫跨六省,沖破了敵人的封鎖和防線,順利抵達了新四軍的總部,

做出了“全隊無一人減員”的突出表現

,受到了劉少奇和陳毅的高度贊揚。

洪學智也因為此事,成為了抗大第五分校的副校長,為新四軍培養了大批革命戰士。

然而到了1935年,洪學智再次遭遇了“不測”。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長征期間,洪學智奉命負責紅四軍方面的後勤工作,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洪學智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卻因為積勞成疾,洪學智竟然病倒了。

面對高燒不退的洪學智,醫生們束手無策,中醫和西醫用了個遍,卻唯獨不見起色。

最後,戰友們從70裡外,用擔架“擡”來了一位70多歲的老中醫,把脈後說洪學智是傷寒,開了一個藥方子,直言“藥到病除”。

得知洪學智有救了,大家非常開心,但看到藥方子,大家又犯起了愁:

“這荒山野嶺的,去哪兒找藥材啊?”

經過戰友們的四處尋找,大部分的藥還是湊齊,但唯獨四味最關鍵的藥,卻始終沒有找到。

因為當時長征經過草地,部隊醫院的醫護人員們提議,在山林中碰碰運氣,結果卻意外發現了這四味“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藥材。

三服藥下肚,昏迷了數日的洪學智緩緩睜開了眼,在老中醫的悉心調養下,洪學智慢慢恢複了健康,生龍活虎的樣子,和生病的時候判若兩人。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長征

聰明才智,意外救了彭德懷

說起洪學智,

他也算彭德懷的“救命恩人”。

1950年8月,解放戰争結束後,洪學智奉命留守南方。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南方悶熱的天氣,讓洪學智得了一種奇癢無比的皮膚病。在當地幾經治療無效後,洪學智便想到北京試試看。

結果沒想到,剛到北京,時任十三兵團司令的鄧華就找到了洪學智,這一次碰面,改變了洪學智的命運。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鄧華(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 ,開國上将

當時鄧華已經受到委任,應該在東北就職,按理說,兩個人不會在北京碰面。是以在北京遇到了自己的老戰友,洪學智心中非常意外,然而鄧華卻始終笑而不語。

洪學智哪裡想得到,鄧華此次遲遲不肯動身,竟然是因為

有自己的“小算盤”。

“學智同志,東北邊防需要你,火車票我已經給你訂好了。這樣,吃完飯你就一起去東北吧!”

林帥得知洪學智已經到了北京,趕緊派人把洪學智和鄧華接到了自己家中,結果竟然是給洪學智準備了這樣一份“大禮”。

“你不是好奇我為什麼一直沒走嗎?我就是為了等你來,讓你給我當十三兵團的副司令,幫我管理軍隊。”

鄧華笑呵呵地說。

這時候的洪學智早已經是“趕鴨子上架”,不去也得去了。不過洪學智卻有些尴尬,自己一點準備沒有,還得了皮膚病,這突然就要去東北了,還真有點措不及防。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次的安排,讓他後來

參與了抗美援朝,并且有了“現代後勤第一人”的美稱。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代主要上司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到了東北後,

東北的邊防任務異常艱巨

。當時的志願軍沒有制空權,是以敵人經常出動飛機轟炸。作為前線指揮的彭德懷,他所在的司令部,存在很大程度的安全威脅。

為了保護保護彭德懷的安全,接到軍令後,洪學智提議建造一個防空洞,把司令部搬到防空洞裡,這樣就能保護彭德懷的安全了。

洪學智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但卻遭到了一個人的強烈反對,這個人就是彭德懷本人。

彭德懷認為,自己一身浩然正氣,連天王老子都不怕,還會害怕美國的這些飛機嗎?是以當看到有工兵連在司令部附近施工,彭德懷非常生氣,當下就把施工隊趕跑了。

洪學智知道後,讓施工隊不要在意,繼續按計劃施工就行。彭德懷知道後,讓警衛員把洪學智叫來:

“你一天天的是不是沒什麼事?成天就知道瞎鼓搗!”

“報告!這是防空洞!是為了您的安全考慮。不管你怎麼想,我是按照上面的指令做事,你管不着我!”

洪學智闆着臉,非常嚴肅地回答。

這兩個人,一個脾氣犟,另一個脾氣更犟。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彭德懷(1898—1974),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人和上司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沒有幾天,防空洞就建好了。但此時的洪學智,又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那就是彭德懷說什麼也不願意進防空洞,這下可讓大家為難了。

當時的北韓戰場風詭雲谲,戰争形勢瞬息萬變。美軍基地派出神鷹突擊隊,制定了

“懷英計劃”

所謂“懷英計劃”,其中的“懷”說的就是彭德懷,而其中的“英”說的就是毛岸英。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毛岸英,毛澤東與其妻子楊開慧的長子

蘇聯情報局接到了這次行動的報告,并且火速将報告内容轉交給了我方。偉人得知此事後,親自拟定了加急電報,讓志願軍總部快速轉移,小心行事。

但彭德懷的脾氣實在太犟,說什麼也不願意轉移。洪學智敏銳地發現,美軍的飛機活動比平常更頻繁一些,而且非常詭異的是,這些飛機總是繞着志願軍總部,行迹非常可疑。

在和鄧華進行商量後,洪學智認為,美方可能有所行動,一定要盡快讓彭德懷進入防空洞。

但我們的這位老總脾氣這麼倔,怎麼可能順順利利進防空洞?洪學智此時心生妙計,他派人把彭德懷挂在司令部的地圖摘了下來,然後秘密挂到了防空洞裡。

彭德懷回到司令部一看,自己的地圖沒了,沒有辦法,隻能按照洪學智的“設計”,乖乖進了防空洞。

誰知道,就在彭德懷進入防空洞後沒幾天,一場意外的發生,讓彭德懷見到洪學智就說:

“還是你洪麻子好人啊,不是你老夫休矣!”

原來,當時美軍飛機的詭異行動,正是在勘察彭德懷的住房。就在彭德懷搬入防空洞後不久,他原本的住房就遭到了瘋狂的轟炸。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毛岸英,就是因為要回到司令部舊址整理檔案,才不幸遭到了美軍飛機投擲的炸彈而壯烈犧牲。

這件事發生後,彭德懷久久不能平息。一方面,他對于毛岸英犧牲非常難過。另一方面,則是有種死裡逃生的後怕。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抗美援朝

兩次被授予上将軍銜

北韓戰場上,洪學智有着突出的表現。當時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遭到了美軍的瘋狂封鎖,為了緩解後勤壓力,志願軍設立了後勤司令部,

并且特别委任洪學智兼任司令

在此期間,洪學智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美軍鬥智鬥勇,保證後勤補給能夠順利抵達前方戰場,解決了前線戰士的後顧之憂,保證了戰鬥的順利進行。

要知道,在兵法上素來就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戰鬥能不能取得勝利,是否能順利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後勤保障工作。

如果戰鬥中有後顧之憂,縱然有奇才指揮,戰鬥的勝算也會大大削弱。

是以,後勤補給工作看起來最“微不足道”,實際上卻“制勝千裡”。

洪學智的工作能力不容小觑,他的工作成績更不容忽視。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由于志願軍在北韓戰場英勇作戰,最終幫助北韓方取得了戰争的勝利。1953年,北韓方面組織授勳,彭德懷名列其中。但彭德懷卻特别提到:

“如果真要論功行賞,那洪學智應該得勳章。”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彭德懷對洪學智的欣賞和認同,也能從側面看出,洪學智在北韓戰場上的卓越戰功。

1955年,我國也組織了大授銜,

洪學智被授予了上将軍銜

。但這位将軍,因為四年後一些事情,受到牽連被免去了後勤部長一職。回到長春,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

直到1977年,全國召開“十一大”期間,洪學智再次被人們重視,是以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圖-授勳1955

洪學智乘專機抵達北京後,沒有歇腳的空就去參加十一大的軍委會議了,到了現場洪學智才知道,自己已經恢複了榮譽,并且

被當選為了中央軍委委員,兼任國防工業的辦公室主任

三年後,洪學智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成為了後勤部的部長。此時,距離他被免職,已經過去了二十年。時光荏苒,物是人非,洪學智的内心非常複雜。

1982年,受到鄧小平的委任和提拔,洪學智被任命為軍委副秘書長,1988年恢複軍銜,再次被授予上将軍銜。

是以,洪學智成為了我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被兩次授予上将軍銜的将領。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生活艱苦樸素

雖然洪學智也是位開國将軍,為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洪學智卻從來沒有“居功自傲”過。

在恢複上将軍銜後,洪學智依然保留着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從不利用職權謀私利,對自己的家人兒女也是要求盡可能地勤儉。

據洪學智身邊的從業人員回憶,這位老先生除了參加公務時穿皮鞋,平常都穿着布鞋,生活非常樸素。

1977年,長春一老農在街上溜達,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洪老一生隻穿過兩雙皮鞋,三十年從未添過,一直到洪老逝世,都沒買過新的。這樣樸素的生活作風,值得大家學習和尊重。

洪老的一生,一直緻力于全國的解放事業,雖然受到了一點“不公待遇”,但從他的生活照片可以看出,他始終保持着樂觀豁達的生活态度。

縱然生活清貧,但洪老卻樂在其中。若非有大智慧有格局的人,怎麼能擁有這樣的人生态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