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逼近南京,進階将領建議不守,唐生智主動擔責:誓與城共存亡

1937年淞滬會戰國軍潰敗之後,日軍一路向南京追擊。這時南京守不守就成了一個問題。時任軍委會執行部主任的唐生智在會議上主張堅守南京,與蔣介石不謀而合。最終由其出任南京衛戍司令,負責防禦南京。南京保衛戰慘敗以後,有的人認為唐生智是想重掌兵權而主動攬下責任。但據唐生智本人回憶,他是被蔣介石将了軍,作為執行部主任不能帶頭違抗指令,而接下了守衛南京的擔子。這

一點從南京戰敗至今已經83年了仍有争議,究竟真相如何呢?

日軍逼近南京,進階将領建議不守,唐生智主動擔責:誓與城共存亡

被日軍炸毀的城門

決定守城人選的過程

南京守與不守,派誰守的問題,都是經過國府進階幕僚會議決定的,參與的人大概有蔣介石、軍政部長何應欽、軍令部長徐永昌、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執行部主任唐生智等人。

根據劉斐回憶,決定由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大概經過三次會議,時間是11月中旬。第一次會議讨論的是守與不守的問題,

劉斐的建議是派少量部隊,象征性地抵抗以後撤離

。何應欽、白崇禧、徐永昌等人均贊成其觀點,蔣介石認為南京要守,但怎麼守未明确表态。第二次會議時,唐生智認為南京非固守不可,蔣仍未明确表态,隻說唐的意見很對,再研究研究。第三次會議,唐生智仍主張守,蔣介石明确同意其觀點。

接着問誰負責守,這時候沒有一個人出聲。唐生智站起來說願意負責,并表示“堅決死守,與南京共存亡”(

劉斐《抗戰初期的南京保衛戰》)

日軍逼近南京,進階将領建議不守,唐生智主動擔責:誓與城共存亡

日軍攻陷南京後拆除市政府牌子

回憶材料一般是事後幾十年寫的,對當年的具體細節或者言語未必百分百準确。但是親曆者徐永昌的日記裡面所記叙的内容是能與劉斐的回憶大緻印證的。日記為當時所記,其中有許多隐私,一般為自己所看,并未想到日後會公開,是以其内容的真實性是要比回憶錄之類的史料高許多。徐永昌記錄這個決策過程大概也經曆了三次會議:

11月14日,八時會報,何(應欽)、俞(未知)、唐(生智)、白(崇禧)等均來,時間盡為不切實的守南京,論所耽誤,唐孟潇(唐生智字孟潇)自請誓死守城,且引證日本廣播太原守城事以自戒,恥宜生(傅作義)之不能與城共亡。

11月15日,十一時蔣先生召集會議,餘先到,何、唐、白、錢(錢大鈞)、劉(未知)繼來,決定努力抵抗掩護遷都辦法。

11月16日,六時舉行會報,決定守城辦法,唐孟潇任長官期以三個月乃至一年。

(以上引自徐永昌日記,括号為筆者注)

徐永昌的日記中也提到,是唐生智自請負守城責任。以上兩人的回憶也與白崇禧的回憶相印證:“

會中詢問誰願擔任防守責任,唐生智立起發言,慷慨陳詞,自願防守。他批評自抗戰以來中下級士官犧牲甚多,但未見有進階軍官犧牲者,他願擔任防守責任與城共存亡

。”(《白崇禧回憶錄》)

日軍逼近南京,進階将領建議不守,唐生智主動擔責:誓與城共存亡

徐永昌

唐生智在回憶錄中也不避諱自己主張守南京的觀點,但關于南京衛戍司令一職,他回憶說起初自己并未表态要自己守,是蔣介石私下找他交談,将了他的軍。當天上午,蔣介石将他帶到桂永清的陣地上視察工事,說:“這個地地形應該有辦法。”唐生智委婉地表達很艱難。下午,蔣介石又找他去,抛出了“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的言語,唐生智才最終答應。(唐生智《衛戍南京之經過》)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蔣介石先私底下說服唐生智,他才在會議上表态呢?

要知道老蔣也是個寫日記的狂魔,大小事情都要記錄,但唯獨在其11月的日記中找不到私下勸說唐生智的記錄。關于視察城外工事倒是有的,11月26日,27日,連續兩天的預定事項中都提到“巡視工事”,但因各種原因未能成行。直到29日的日記中才有巡視工事的展現:“本日上午視察天寶城與紫金山麓四周工事。下午視察雨花台工事。”紫金山就是唐生智說的桂永清的陣地。

蔣介石找唐生智去看陣地已經是他被任命為南京衛戍司令之後的事情了,可以推測,是唐生智在記憶上出現偏差,是以才出現與諸多人回憶有沖突的地方。

日軍逼近南京,進階将領建議不守,唐生智主動擔責:誓與城共存亡

白崇禧

唐生智為何冒死守南京?

梳理唐生智的人生軌迹,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他一旦得勢就必然反蔣,但每次反蔣都以失敗告終。自從1926年,他聯合桂系趕走自己的老上司趙恒惕,成為湘系領袖以來。

他的帶兵生涯一直就是在争取兵權—反蔣—失去兵權—争取兵權這樣的圈子裡面度過的

1927年8月,唐生智率部東征蔣介石失敗,同年11月通電下野失去兵權。1928年投靠蔣介石,被派去收攏原先投靠桂系的舊部,重掌兵權,同年11月就與閻錫山等人密謀反蔣。後來與汪精衛組建聯合政府,這次擁兵30萬,結果還是失敗,再次通電下野。此後唐生智再也沒有獲得帶兵的機會。

日軍逼近南京,進階将領建議不守,唐生智主動擔責:誓與城共存亡

唐生智

唐生智的幾次反蔣既不涉及國共之争,也不涉及到抗日救亡,而是國民黨内部派系的鬥。

可以看得出來,唐生智是有想與蔣介石一争高低,甚至想取代他的野生的。白崇禧常跟唐生智打交道,與他是保定軍校同窗,他在回憶錄中認為

唐“野心甚大,政治欲望很高”。

事實上在當時的形勢當中,沒有兵權就沒有話語權,遲早要被邊緣化。作為一個曾稱霸一方,野心甚大的軍閥,自然不甘落寞,時時刻刻都想争取兵權。

此外,唐生智還一度認為日軍不會進攻南京,這也許是他敢于接下守衛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徐永昌11月24日日記寫道:“

八時會報,唐孟潇決敵不來南京,此種判斷似又出乎軍事政治以外。聞孟潇學密宗,頗多常人所不知者,信欤。

”唐生智判斷日軍不會攻南京的原因是不是軍事政治,連徐永昌參不透,隻能判斷與其信仰有關。

日軍逼近南京,進階将領建議不守,唐生智主動擔責:誓與城共存亡

日軍劇照

在進階幕僚會議上,主張守城的人本來就寥寥無幾,結果蔣介石一問誰願意守城,大家都鴉雀無聲。這種情況下,唐生智也隻能主動站出來,踐行自己的主張。

結語

實際上,南京從來不存在守與不守的問題,這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先總理孫中山陵墓所在地,不守如何面對滔滔民意。

換了誰站在當時的決策位置,都會做出守城的決定。南京的問題,其實隻是派誰守,怎麼守的問題。

從大量的史料可以看出來,唐生智守南京的主張與蔣介石不謀而合,不能說是唐生智誤導蔣介石做出來錯誤的決定。而他主動攬下守城任務,也是在沒有人願意承擔守城任務的前提下主動站出來的。從這個角度看,唐生智作為一個舊軍閥出身的人,還是有一定當擔的和愛國熱情的。當然這其中可能夾帶其個人私欲,畢竟人非聖賢,你不能指望每個人都做到大公無私。

日軍逼近南京,進階将領建議不守,唐生智主動擔責:誓與城共存亡

《金陵十三钗》劇照

南京保衛戰,敵我實力懸殊,但是前期還是打出了一些氣勢,戰士們的英勇也獲得了西方媒體的認可。在中華門被破,日軍沖入城内以後。唐生智的撤退指令其實也沒有什麼漏洞,每支部隊突圍的時間和方向都做了明确的規定。造成慘敗的原因唐生智走了以後,各部并沒有執行他的指令,而是争先恐後到挹江門逃命。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也很複雜。你說唐生智提前逃了吧,他确實是收到蔣介石撤退指令,安排好了隊伍撤退方案後才走的,況且曆史上各次戰争出現危機不都是指揮官先撤嗎。要說他沒逃吧,他一走确實導緻部隊全部失控,最終導緻慘敗。

對此白崇禧也有非常中肯的評價:“唐之錯誤在于事前未能知己知彼,謹慎考慮,詳細計劃,貿然承擔守城重任,雖勇氣可嘉,終不免受全國輿論之指責,則殊為不值矣。”

接了這個職務,自然就要背這口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