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都是馬家軍,為何甯夏王馬鴻逵看不起青海王馬步芳?

民國時期的西北大地上,曾經盤踞着一股強大的勢力,無論中原華北的政府怎麼樣風雲變幻,在西北這一畝三分地上始終是馬家軍的天下,老蔣的手也始終不敢伸向這裡,當年紅軍西征的時候,遇上了“西北三馬”可以說吃了大虧。

同樣都是馬家軍,為何甯夏王馬鴻逵看不起青海王馬步芳?

當然,“西北三馬”對外都号稱是馬家軍,可是他們本質上并不屬于同一派系的,雖然他們都姓馬,且同出自河州,可是西北三馬内部也是有一條鄙視鍊的,這到了解放戰争的時候就能夠看出。

當時西北三馬如果真的能夠一條心的話,那麼我軍解放大西北确實還需要費些功夫,可惜的是西北三馬就如同當時國府之中大部分的軍閥一樣,内部派系林立。

青海的馬步芳以及甯夏的馬鴻逵對希望對方被解放軍殲滅,然後自己坐收漁利趁機獨自西北。

那麼“西北三馬”之間究竟有着什麼沖突呢?為何還存在着這樣一條鄙視鍊呢?

馬家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左宗棠收複新疆那個時候,當時由于列強的欺壓和繁重的賦稅導緻百姓怨聲載道,終于在鹹豐年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不巧的是,“屋逢偏漏連夜雨”,在清朝全力鎮壓起義軍的時候,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大大小小的叛亂,撚軍、小刀會等等。

同樣都是馬家軍,為何甯夏王馬鴻逵看不起青海王馬步芳?

而此時的西北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但是這裡的叛亂和中原等地有些不同,因為西北宗教勢力相較中原等地有點強大,如果強行鎮壓的話無疑就是自讨苦吃。

而左宗棠則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分化瓦解,以穆治穆”,雖然同屬叛軍勢力,可是叛軍内部并不是每個人信仰宗教的,有些人完全就是頭腦發熱,而這就是左宗棠可以利用的地方。

當時出身河州的馬占鳌對于宗教的信仰不怎麼強烈,可是此人的軍事才華非常卓越,清軍幾次派兵圍剿都被此人擊敗,而這個人就是左宗棠的突破口。

于是在這之後左宗棠就任命馬占鳌為朝廷在西北的代理人,一下子就把馬占鳌給拉倒朝廷這邊了,于是乎,叛軍一下子成為了正規軍,而馬占鳌則成為了“西北三馬”的始祖,馬步芳的父親馬麒當年就是馬占鳌的心腹愛将。

同樣都是馬家軍,為何甯夏王馬鴻逵看不起青海王馬步芳?

而和馬步芳的始祖不同的是,馬鴻逵的祖先卻并非靠着“謀反”出身的,馬鴻逵先祖馬千齡在這之前是河州當地的富商,當年馬家軍在西北作亂的時候,馬千齡也曾經是馬占鳌的謀士。

不過此人非常有遠見,知道以馬占鳌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割據西北,故而當馬家軍在西北連戰連捷的時候,唯有馬千齡立主讓馬占鳌投降左宗棠。

由于西北土地貧瘠,是以這裡民風彪悍,這對于朝廷來說治理是非常難的,而且這裡宗教勢力又極其強大,是以如何治理也成為了一個問題。

而左宗棠一方面采取以穆治穆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在西北實行勸學興教的方式想要遏制宗教勢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科舉制度,為了盡快肅清西北當地的叛亂,左宗棠為甘肅争取了額外的名額。

而我們之前也說了,馬千齡在這之前本身就是地主和富商出身,從唐朝開始,科舉入仕一直是一條正道,是以馬千齡和馬占鳌所不同的是,他在西北穩定之後就千方百計讓自己兩個兒子由科舉進入仕途。

同樣都是馬家軍,為何甯夏王馬鴻逵看不起青海王馬步芳?

而次子馬福祿以及私自馬福祥均是武舉出身,光緒二十一年的時候,西北再一次發生了叛亂,而這次叛亂對于甯馬家族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機遇,武舉出身的馬福祿跟随官軍迅速平定了叛亂,而馬福祿則是以得到了一個總兵的頭銜,他的部隊從此之後也被編為了“安甯軍”,是以甯馬家族正式成為了“正規軍”。

不過甯馬家族的崛起讓馬占鳌感覺到了威脅,馬占鳌死後,他的兒子馬安良繼承了他的位置,在他的經營下西北俨然就是馬安良的天下。

可是問題在于,馬福祿兄弟根本不是他父親馬占鳌的麾下,是以對于馬福祿、馬福祥兄弟他非常猜忌,在這之後為了遏制馬福祿兄弟的勢力。

在馬安良的操作下,本該出任西甯總兵的馬福祥被馬步芳之父馬麒代替,這也成為了兩家交惡的源頭,而馬福祥之後不得不就任甯夏總部,這就是青海馬家軍和甯夏馬家軍的前身。

在子孫三代的經營之下,青海馬家軍和甯夏馬家軍逐漸成為了當地一霸,至抗戰勝利時候也已經成為了國府内部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三大戰役之後,老蔣精銳盡失,餘部退守寶島,唯一能夠依靠的唯有馬家軍和西北的胡宗南。

同樣都是馬家軍,為何甯夏王馬鴻逵看不起青海王馬步芳?

然而,由于上一代的恩怨兩馬根本不在同一條戰線上,甚至想要看對方出醜。

而且馬鴻逵的先祖是科舉出身的,可謂是“根正苗紅”,而馬步芳的祖先則是“謀反”在被“招安”的,用古代話來說就是亂臣賊子,這也就是為何馬鴻逵看不起馬步芳的原因,還一直自稱是忠良之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