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1977年的长春街头,到处都在热烈庆祝着“十一大”的召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农民正在溜达,时不时和别人说会儿话,脸上露着非常幸福的笑容。

别看这个老农民穿得不怎么样,但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都带着几分尊敬和客气,看起来倒像个

“大人物”

正在这位农民和百姓相谈甚欢之际,一个人突然找到了他,急匆匆地说:

“哎呀,洪老,您就别在这儿散步了。咱们赶紧回去收拾东西,时间不等人,咱们得马上出发,中央的专机可在机场等您半天了!”

这位老农民愣了一下,还以为对方是骗子,结果对方非常认真得回答:

“这是中央组织部的通知,是真的!您要是不相信,跟我们去一趟不就知道了?”

这位农民不急不忙地说:

“你看这天已经到中午了,我们也不急在这会儿,不如吃完中午饭再走。再说,你看我这衣服都没换!”

“洪老,来不及了,在飞机上吃吧!”

谁知那人非常急迫,不容这位农民分说,一定要把他带到北京去。

到了北京这位农民才知道,原来这么着急把自己召回北京,竟然是因为“十一大”,自己被推选为了军委委员,需要参加这次的军委会议。

由于出发匆忙,这位农民连衣服都没换,参加完会议后合影,他穿的也是农民的衣服。

这位农民到底是谁?为什么会这么紧急被召回北京呢?而且,上一秒还是衣衫褴褛的农民,下一秒竟然成了中央的军委委员?这样的身份落差,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将军县”走出来的大将军

这位农民叫做洪学智,参加过

长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

等众多战争,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

洪学智和邓华也是非常亲密的战友,因为受到了政治牵连,所以他的人生经历了几次变动。

洪学智家在安徽省的金寨县,熟悉这个地方的人都知道,这个小县城地处豫皖鄂的交界,前后走出了59名将军,素有

“将军县”

之称。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洪学智(1913-2006),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被人称之为"六星上将"

洪学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据他自己晚年回忆:

“我家比较穷,连房子都没有,租了地主4间茅草房居住,只有2亩贫瘠的坡地,父亲为了养活一家,编制各种工艺品,裱糊字画,又开了个杂货店,这才勉强养活一家人。父亲那时候整天晚睡早起,每天工作到深夜才入睡,早上又早早起来奋斗,为了让我上学,父亲一直忙碌着,十岁那年我才走上学堂里。然而,十三岁时父亲病逝,我也被迫辍学。”

洪学智的小学校长是名共产党员,见到洪学智聪明伶俐,便有意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并且送洪学智一本《共产党宣言》。

革命知识和道理从此在小小年纪洪学智的心中扎根发芽,影响了他的一生。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洪学智

1929年,洪学智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并且担任了小队长。经过一次次的起义活动,洪学智越来越明白,想让穷人当家做主,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定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

就这样,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无意中被引领上了革命的道路。

未来的几十年风风雨雨,虽然吃了很多苦头,日子过得也比较艰辛,但洪学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共产党人责任和使命,

始终坚持在革命一线,抛头颅、洒热血

,只为中国人民能够早日迎来幸福和解放。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洪学智的话,

“金戈铁马、文武双全”

可能再合适不过。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在参加游击队后不久,洪学智因为内心对革命事业的向往,毫不犹豫地宣誓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洪学智的革命信念坚定,革命能力也非常突出。1987年,在洪学智即将退休的年龄,再次接到了

邓小平

的委任,让他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其实就跟洪学智卓越的军事能力有关。

在土地革命时期,还很稚嫩的洪学智先后

担任了红一军、红四军的班长、排长

,后来又慢慢成为了

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

在此次的战斗中,洪学智得到了锻炼,能力也得到了彰显。

别看他升迁这么快,可手底下的人却十分服气,对于洪学智提出的作战意见,大家都非常认同。可见,洪学智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

可像洪学智这样的“奇才”,总要经历几次生死考验,老天才敢放心让他“功成名就”。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

红军时期的洪学智作战十分英勇,结果在苏家埠战役时,红四军第10师29团负责阻击陈调元援军,由于作战实在激烈,一连选任了两个机枪连的连长,都在冲锋时壮烈牺牲。

洪学智临危受命,接任了机枪连的连长一职,在浴血奋战的过程中,洪学智遭到了敌人的扫射,

其中一枪正好打在了洪学智的肺上

,当时鲜血直流,失去意识的洪学智一个趔趄滚下了山。

经过战友们的抢救,洪学智被抬到了红军医院,但因肺部受伤,血流慢慢在肺部凝聚成了血块,洪学智开始变得呼吸困难,大家都以为洪学智没命了。

奄奄一息之际,一名敌军俘虏为了立功,告诉大家自己是军医,给洪学智吃了几片药后,已经在阎王爷那儿报过到的洪学智,身体竟然慢慢开始恢复。

这样的奇迹,让大家非常诧异。可能上天也觉得,像洪学智这样心系天下苍生的英雄,不该这么早早陨落吧!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1933年,洪学智率领第三大队学员,跟随

抗大总校参与百团大战、反扫荡战役

次年率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前往苏北抗日前线,横跨六省,冲破了敌人的封锁和防线,顺利抵达了新四军的总部,

做出了“全队无一人减员”的突出表现

,受到了刘少奇和陈毅的高度赞扬。

洪学智也因为此事,成为了抗大第五分校的副校长,为新四军培养了大批革命战士。

然而到了1935年,洪学智再次遭遇了“不测”。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长征期间,洪学智奉命负责红四军方面的后勤工作,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洪学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却因为积劳成疾,洪学智竟然病倒了。

面对高烧不退的洪学智,医生们束手无策,中医和西医用了个遍,却唯独不见起色。

最后,战友们从70里外,用担架“抬”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中医,把脉后说洪学智是伤寒,开了一个药方子,直言“药到病除”。

得知洪学智有救了,大家非常开心,但看到药方子,大家又犯起了愁:

“这荒山野岭的,去哪儿找药材啊?”

经过战友们的四处寻找,大部分的药还是凑齐,但唯独四味最关键的药,却始终没有找到。

因为当时长征经过草地,部队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提议,在山林中碰碰运气,结果却意外发现了这四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药材。

三服药下肚,昏迷了数日的洪学智缓缓睁开了眼,在老中医的悉心调养下,洪学智慢慢恢复了健康,生龙活虎的样子,和生病的时候判若两人。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长征

聪明才智,意外救了彭德怀

说起洪学智,

他也算彭德怀的“救命恩人”。

1950年8月,解放战争结束后,洪学智奉命留守南方。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南方闷热的天气,让洪学智得了一种奇痒无比的皮肤病。在当地几经治疗无效后,洪学智便想到北京试试看。

结果没想到,刚到北京,时任十三兵团司令的邓华就找到了洪学智,这一次碰面,改变了洪学智的命运。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邓华(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 ,开国上将

当时邓华已经受到委任,应该在东北就职,按理说,两个人不会在北京碰面。所以在北京遇到了自己的老战友,洪学智心中非常意外,然而邓华却始终笑而不语。

洪学智哪里想得到,邓华此次迟迟不肯动身,竟然是因为

有自己的“小算盘”。

“学智同志,东北边防需要你,火车票我已经给你订好了。这样,吃完饭你就一起去东北吧!”

林帅得知洪学智已经到了北京,赶紧派人把洪学智和邓华接到了自己家中,结果竟然是给洪学智准备了这样一份“大礼”。

“你不是好奇我为什么一直没走吗?我就是为了等你来,让你给我当十三兵团的副司令,帮我管理军队。”

邓华笑呵呵地说。

这时候的洪学智早已经是“赶鸭子上架”,不去也得去了。不过洪学智却有些尴尬,自己一点准备没有,还得了皮肤病,这突然就要去东北了,还真有点措不及防。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安排,让他后来

参与了抗美援朝,并且有了“现代后勤第一人”的美称。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到了东北后,

东北的边防任务异常艰巨

。当时的志愿军没有制空权,所以敌人经常出动飞机轰炸。作为前线指挥的彭德怀,他所在的司令部,存在很大程度的安全威胁。

为了保护保护彭德怀的安全,接到军令后,洪学智提议建造一个防空洞,把司令部搬到防空洞里,这样就能保护彭德怀的安全了。

洪学智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但却遭到了一个人的强烈反对,这个人就是彭德怀本人。

彭德怀认为,自己一身浩然正气,连天王老子都不怕,还会害怕美国的这些飞机吗?所以当看到有工兵连在司令部附近施工,彭德怀非常生气,当下就把施工队赶跑了。

洪学智知道后,让施工队不要在意,继续按计划施工就行。彭德怀知道后,让警卫员把洪学智叫来:

“你一天天的是不是没什么事?成天就知道瞎鼓捣!”

“报告!这是防空洞!是为了您的安全考虑。不管你怎么想,我是按照上面的命令做事,你管不着我!”

洪学智板着脸,非常严肃地回答。

这两个人,一个脾气犟,另一个脾气更犟。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没有几天,防空洞就建好了。但此时的洪学智,又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那就是彭德怀说什么也不愿意进防空洞,这下可让大家为难了。

当时的朝鲜战场风诡云谲,战争形势瞬息万变。美军基地派出神鹰突击队,制定了

“怀英计划”

所谓“怀英计划”,其中的“怀”说的就是彭德怀,而其中的“英”说的就是毛岸英。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毛岸英,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苏联情报局接到了这次行动的报告,并且火速将报告内容转交给了我方。伟人得知此事后,亲自拟定了加急电报,让志愿军总部快速转移,小心行事。

但彭德怀的脾气实在太犟,说什么也不愿意转移。洪学智敏锐地发现,美军的飞机活动比平常更频繁一些,而且非常诡异的是,这些飞机总是绕着志愿军总部,行迹非常可疑。

在和邓华进行商量后,洪学智认为,美方可能有所行动,一定要尽快让彭德怀进入防空洞。

但我们的这位老总脾气这么倔,怎么可能顺顺利利进防空洞?洪学智此时心生妙计,他派人把彭德怀挂在司令部的地图摘了下来,然后秘密挂到了防空洞里。

彭德怀回到司令部一看,自己的地图没了,没有办法,只能按照洪学智的“设计”,乖乖进了防空洞。

谁知道,就在彭德怀进入防空洞后没几天,一场意外的发生,让彭德怀见到洪学智就说:

“还是你洪麻子好人啊,不是你老夫休矣!”

原来,当时美军飞机的诡异行动,正是在勘察彭德怀的住房。就在彭德怀搬入防空洞后不久,他原本的住房就遭到了疯狂的轰炸。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毛岸英,就是因为要回到司令部旧址整理文件,才不幸遭到了美军飞机投掷的炸弹而壮烈牺牲。

这件事发生后,彭德怀久久不能平息。一方面,他对于毛岸英牺牲非常难过。另一方面,则是有种死里逃生的后怕。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抗美援朝

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朝鲜战场上,洪学智有着突出的表现。当时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遭到了美军的疯狂封锁,为了缓解后勤压力,志愿军设立了后勤司令部,

并且特别委任洪学智兼任司令

在此期间,洪学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军斗智斗勇,保证后勤补给能够顺利抵达前方战场,解决了前线战士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

要知道,在兵法上素来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战斗能不能取得胜利,是否能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保障工作。

如果战斗中有后顾之忧,纵然有奇才指挥,战斗的胜算也会大大削弱。

所以,后勤补给工作看起来最“微不足道”,实际上却“制胜千里”。

洪学智的工作能力不容小觑,他的工作成绩更不容忽视。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由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英勇作战,最终帮助朝鲜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1953年,朝鲜方面组织授勋,彭德怀名列其中。但彭德怀却特别提到:

“如果真要论功行赏,那洪学智应该得勋章。”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彭德怀对洪学智的欣赏和认同,也能从侧面看出,洪学智在朝鲜战场上的卓越战功。

1955年,我国也组织了大授衔,

洪学智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但这位将军,因为四年后一些事情,受到牵连被免去了后勤部长一职。回到长春,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直到1977年,全国召开“十一大”期间,洪学智再次被人们重视,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图-授勋1955

洪学智乘专机抵达北京后,没有歇脚的空就去参加十一大的军委会议了,到了现场洪学智才知道,自己已经恢复了荣誉,并且

被当选为了中央军委委员,兼任国防工业的办公室主任

三年后,洪学智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成为了后勤部的部长。此时,距离他被免职,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洪学智的内心非常复杂。

1982年,受到邓小平的委任和提拔,洪学智被任命为军委副秘书长,1988年恢复军衔,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因此,洪学智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生活艰苦朴素

虽然洪学智也是位开国将军,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洪学智却从来没有“居功自傲”过。

在恢复上将军衔后,洪学智依然保留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从不利用职权谋私利,对自己的家人儿女也是要求尽可能地勤俭。

据洪学智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这位老先生除了参加公务时穿皮鞋,平常都穿着布鞋,生活非常朴素。

1977年,长春一老农在街上溜达,突然被中央接到北京

洪老一生只穿过两双皮鞋,三十年从未添过,一直到洪老逝世,都没买过新的。这样朴素的生活作风,值得大家学习和尊重。

洪老的一生,一直致力于全国的解放事业,虽然受到了一点“不公待遇”,但从他的生活照片可以看出,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纵然生活清贫,但洪老却乐在其中。若非有大智慧有格局的人,怎么能拥有这样的人生态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