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沉默的烈士墓碑

上個世紀60年代初,還在讀國小的

董耀東

,每年都會随學校老師來到沈陽北陵的烈士陵園,為抗美援朝犧牲的烈士墓掃墓。

當時的他一直是以普通祭奠者的身份前來的,多次從那一排排靜默的墓碑前走過。

其中有一方墓碑,上面寫着

“烈士蔡正國同志之墓”

,董耀東聽老師說,

這位烈士就是抗美援朝時期犧牲的我軍職位最高的指揮員。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圖:“烈士蔡正國同志之墓”

董耀東對這位烈士肅然起敬,之後每次來都會與同學一起仔細清理這塊墓碑周圍的雜草,拭去碑上銘文間的塵土。

他雖然不認識這位烈士,但每次從這塊墓碑前經過時,總有種莫名地被墓碑注視的感覺。

那時的董耀東還不清楚,自己與這位烈士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系。而等他知道時,已經是十多年後了。

時隔18年的真相

直到1971年長到18歲時,董耀東還一直認為自己的父親就是身為駐軍醫院政委的

董鳳奎

。他的父母隻有他一個孩子,與他同齡的孩子家中都有着兄弟姐妹,唯獨他沒有,這在那個鼓勵生育的年代顯得有些特别。

董耀東生怕别人誤以為他作為獨生子會被嬌生慣養,于是想盡辦法磨練自己,為此還早早參軍入伍。

18歲這一年,董耀東就是在部隊裡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世。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圖:參軍後的董耀東

當時董耀東正在操場上帶隊訓練,突然聽到有人高聲呼喊他的名字。來人是他所在部隊的政治部主任,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來不及緩一口氣,便急急忙忙地告訴他:

“你母親來看你了,快把任務交代一下,去大連黑石礁49号樓吧!”

這個位址董耀東雖然沒去過,卻聽說那是

專門接待進階幹部的地方

雖說他父親董鳳奎也算是軍中幹部,但是他的母親

張博

卻隻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除了平時似乎格外受身邊人尊重,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

為什麼他的母親來看他,會被送去高幹處所呢?

董耀東一頭霧水地趕去了那裡,一進門就看到了許多位首長的面孔。董耀東記得自己小的時候,其中的一些首長還專門接他出去玩,教他區分武器,還教他遊泳。當時他年紀小,隻顧着玩樂,并沒有意識到這些首長們的身份。

如今看到這些首長不像過去那般和藹,反而十分嚴肅,甚至帶一些悲憫的神情,董耀東意識到有重大事情正在向他靠近。

他還以為是自己犯了錯要被懲罰,結果就聽到旅大警備區第一副司令

趙國泰

開口問:

“你知道《紅燈記》嗎?”

董耀東懵懵懂懂地說知道,卻不明白這跟把他叫來這裡有什麼聯系。

趙國泰繼續說下去:

“今天叫你來,是因為你已經成年了,是堂堂正正的軍人,也是時候将你的身世告訴你了。”

母親張博已經在一旁嗚咽起來,而董耀東聽到趙國泰沉穩有力地訴說:

“小東,你不姓董,而是姓蔡,你的親生父親名叫蔡正國,是抗美援朝中犧牲的我軍職位最高的指揮員。”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蔡正國

董耀東聽完還有些茫然,下意識去看母親張博。在母子兩人目光相接的瞬間,張博不受控制地落下眼淚,董耀東則如同雷擊般,整個人腦海中一片空白,感覺心髒都要揪成一團了。

随後,他流着眼淚激動地說話說了很久,直到整個人不受控制地暈過去。

醒過來之後,董耀東發現自己正被首長們包圍着,

醫生解釋說他是因為過度刺激才會暈過去的。

在場的首長們都是蔡正國過去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們,他們等董耀東冷靜下來,這才向董耀東講述了生身父親的過去。

“百戰将星”

參加革命很早,1932年加入紅軍,同年加入了黨組織,經曆了漫長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期間參加了無數次戰鬥,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

是有名的“百戰将星”。

他剛加入紅軍的時候,有一次随部隊向建昌進軍,不料蔡正國所在的部隊遭到敵人突襲,整個部隊都落入了敵人的包圍中。雖然部隊的主力在政委彭雪楓的帶領下成功撤離,但是蔡正國與一部分戰友卻走散了。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他們被敵人俘虜後關押在南昌,除非選擇成為國軍部隊的士兵或者老實回家,否則就不能安然離開。當時看守他們的國軍士兵氣勢有些吓人,好像他們不選擇加入國軍就會被槍斃似的。

倔脾氣的蔡正國才不管那麼多,堅決不肯加入國軍部隊,帶頭站出來表示要回家。

不過等蔡正國被放出來之後,他毫不猶豫地掉頭去找原來的部隊會合去了。

可惜沒等他找到部隊,便再次被國軍抓住,被強行留下當了壯丁,咬牙幹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苦力活後,才終于與紅軍部隊重逢。

後來在長征的路上,蔡正國不幸中彈負傷,身邊沒有醫生和藥物,他就躺在一塊門闆上,讓戰友按住他的四肢,生生将子彈挖了出來,這才保住了性命。蔡正國之後高燒不斷,燒得眼前發暈,仍咬牙跟着部隊前進。

最後戰友們實在擔心他的身體狀況,就把身上的錢全拿出來,趁着蔡正國休息的時候把錢留給他,繼續趕路了。等蔡正國醒過來,部隊早就走遠了。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蔡正國(左)

他拿着那些錢,明白部隊是想給他一個回鄉養傷的機會,但是蔡正國有過與部隊分離的經曆後,死都不願意再離開部隊了,于是咬緊牙關,拖着沉重的步伐,一邊打聽一邊繼續追趕部隊。

有時在路上遇到别的部隊,他就跟着走一段路,借傷藥療傷。

宛如奇迹一般,蔡正國的傷勢在趕路途中痊愈了。一個月後,蔡正國終于追上了部隊,從此再沒有離開,直到他犧牲。

鐵骨柔腸

其實董耀東并非獨生子,在他出生之前,

他的生身父母還有過一女一男兩個孩子。

他的母親張博原先是地主家的小姐,為了革命毅然離家,來到陝北後結識了蔡正國。蔡正國原先結過婚,但他為了革命十多年沒有回家,原配妻子隻得改嫁。他再見到前妻時,并沒有介意這件事,反而溫和地問她過得還好嗎。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蔡正國與張博認識後一見如故,張博對這個鐵骨柔情的男人很有好感,蔡正國也很喜歡張博開明進步的思想,兩人很快走到一起組建了家庭,還有第一個女兒。

但是這個孩子即将出生的時候,部隊遭遇了敵人的追擊,

張博艱難地生下了這個孩子,卻沒有充足的奶水喂養她,隻得到老鄉家裡借奶,一連借到了24家,但這個剛出生隻有一個月的孩子最終還是餓死了。

這件事對蔡正國和張博打擊很大,直到董耀東的哥哥

蔡四東

出生,兩人的悲傷才得以緩解。他們夫妻倆在小四東身上傾注了無限的愛,抗美援朝時被調任為50軍副軍長的蔡正國每每給妻子寫信,總要關切地問起孩子的狀況。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圖:蔡正國與妻子張博、長子蔡四東

董耀東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回家找到了一個塵封已久的鐵皮箱,這個箱子一直伴随他長大成人,但是在此之前他并不知道這箱子是怎麼來的,也從未打開過。

如今他終于打開了箱子,仿佛也開啟了一扇通向父親過去的門。

箱子裡裝着蔡正國生前獲得的

軍功章

各種任命書

,其中就包括抗美援朝時的那一份。除此之外,

還有父親在北韓期間寫給妻子的信件。

幾乎在每一封信中,蔡正國都要事無巨細詢問妻子和小四東的近況,他還在信上說

“你們母子身體健康對我是最大的安慰”

。這位在戎馬倥偬中極盡兒女情長的父親,讓董耀東看得熱淚盈眶。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他還在寫于1953年的信中看到關于自己的部分。

那時他剛剛出生,父親遠在北韓不能回來,隻能寫信詢問,還在3月27日的信中征求妻子的意見,

希望給小兒子取名叫“小東”。

然而在這封信寫完的16天後,蔡正國便在夜裡忙于行軍部署時,遭遇敵軍飛機偷襲身亡。

在那隻鐵皮箱裡,董耀東還看到了父親去世時穿的毛背心。

上面有着兩個十厘清晰的彈孔和有些變黑的血迹,每一個彈孔所在的位置都是緻命傷。他捧着這件衣服雙手不停地打顫,難以想象母親會是以何種心情收到這件衣服,又是以何種心情将它珍藏在此的。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圖:彈孔清晰可見的血衣

原本他的母親張博打算帶着滿月的小兒子去北韓與丈夫團聚

,連各種手續都辦好,但比啟程日期更早到來的,卻是丈夫的死訊。她還沒能從悲痛的陰影中走出來,

又在一年後因為車禍失去了年僅7歲的大兒子。

那份悲苦,董耀東光是想象就忍不住落淚。

從未遠去

董耀東的養父

是個心地善良的人。

他的母親在父親去世後遲遲沒能走出來,直到6年後才在組織的勸說下改嫁。

董鳳奎非常敬重蔡正國,在與張博結婚前,特意跑到蔡正國的墓前宣誓,告訴蔡正國他将用下半生好好照顧張博母子。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圖:董鳳奎與張博母子

為了避免小東因為姓氏不同而被人不斷詢問

,董鳳奎就與妻子商量後,先讓小東跟他姓。同時為了不讓養子心裡介懷,

董鳳奎與張博婚後也沒再生孩子

,這才讓董耀東以為自己是獨生子。

等到養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後,

董鳳奎便鄭重将養子叫來跟前,勸他恢複原來的姓氏。董耀東也就變成了蔡小東。

蔡小東沒有在父親的遺物中找到

《革命烈士證明書》

,詢問母親後才知道,原來母親并不清楚有這個東西,是以就沒去領。蔡小東便到處跑着為父親辦理了這份證明書,

他原本隻想要一個身份的證明,誰知在領到證明書後,他還拿到組織發放的撫恤金。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圖:張博代表烈士家屬在追悼會上發言

這讓蔡小東一下子憋紅了臉,站在那兒手足無措。

他隻是想要一份身份證明,沒想到還有撫恤金。

自尊心極強的蔡小東擔心别人誤以為他就是為了錢,很長一段時間裡守着這份撫恤金坐立難安。

直到他将這筆錢加倍捐給了父親安葬的陵園後,蔡小東這才安心下來。

他感激養父董鳳奎的悉心照料,也為生父蔡正國的戎馬一生感到萬分自豪。他後來在母親和養父的支援下,走遍了生父的家鄉和曾經走過的地方,聽到了很多很多關于父親的故事。

在那些曆史碎片中,蔡正國的形象日益豐滿。他雖然缺席了蔡小東的少年時代,但蔡小東到陵園中望着他的墓碑,卻覺得他從未遠離。

一國小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十幾年後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裡

圖:蔡小東與父親的墓碑合照

蔡小東知道,他能有安穩幸福的生活,離不開當年那些如他父親那般為國犧牲的英烈先輩們。他将用一生來緻敬和銘記那些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