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長假最後一天,這些知識請和孩子共讀

今日

我們迎來——清明

二十四節氣中隻有清明

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桃花綻放,楊柳泛青

莺飛草長,風輕雨潤

處處給人清新明朗之感

“清明”由此得名

黃陂農民忙播種。城市攝影隊金思柳 攝

陣陣和風吹綠原野

百花争先恐後挂上樹梢

絲絲細雨浸潤大地

繪成一幅詩意清新的水墨畫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

郊野嬉戲,放飛心情

此時正是踏青賞春的好時節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華

純白的桐花迎風開放

花開花謝、幾許年華

(圖檔來源 | 網友供圖)

二候田鼠化為鴽

萬物向陽而生

喜陰的田鼠回到洞中

三候虹始見

七彩霓虹架橋

定格時光最美瞬間

清明習俗

植樹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是種植莊稼的最好時節,于是就有了“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

祭祖

清明不僅是節氣,也是大陸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主要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後及行孝的具體表現。

踏青

古詩“踏青結伴過南塘,二月春風夾路香。蜂蝶緊随衣袖舞,田野十裡菜花黃”,描述的就是清明節親近自然、踏青春遊的民俗風情。

蕩秋千

這是大陸古代清明節的習俗。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桠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漸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闆。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仍為人們特别是兒童所喜愛。

放風筝

每逢清明,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筝,夜間也放。過去,有的人把風筝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詩詞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明)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節選”

人言落日即天涯

望極天涯不見家

清明這一霎細雨

更能引起人們對家的思念

曆經滄桑的人生

最眷戀的

還是出發的地方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将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宋)蘇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節選”

故鄉、故人、故事

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

躍然于我們的眼前

曆曆在目

而清明

給了相思最鄭重的儀式感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宋)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節選”

在宋代吳惟信的筆下

此時正是風和日麗

楊柳蔥翠,莺啼婉轉

人們結伴郊遊,盡興方歸

清明養生

【衣】多穿幾件,有備無患

清明時節,時暖時寒、乍陰乍晴,因為早晚溫差大,人們在中午有太陽氣溫高時,可以穿着稍微單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還是那樣穿衣,就會感到涼意了。

【食】飲食宜清淡,少吃發物

清明時節,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是以,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羊肉、雞等;可多食時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蘿蔔、芋頭、荠菜等。

飲食調攝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對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别強調低鹽飲食,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

【飲】菊花茶養肝利膽,散冬季寒邪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是以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借此将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内的寒邪散發。

【睡】多睡不是解決春困的辦法

要解決春困,多睡反而不是辦法。不妨經常開窗透氣,使室内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适當增加适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選擇聽一些動感的音樂等,都有助于保持頭腦清醒。

【動】多活動,保持心情舒暢

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是以,建議大家穿着寬松衣服,盡量多活動,還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

清明提醒

清明掃墓

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這一習俗從唐朝開始盛行

相傳至今

人們鏟除雜草,放上供品

于墳前上香禱祝

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

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節是祭祀掃墓的高峰

小編提醒

大家在掃墓祭祖時

要注意防火安全

今年受疫情影響

有的地方

暫停清明節期間的現場祭掃活動

提倡居家追思

網絡“雲”祭掃

在此小編提醒大家

合理安排行程,減少不必要出行

堅持做好個人防護,少聚集

嚴格落實個人防控責任

倡導文明、簡約的祭祀新風尚

(本文綜合整理自 | 新華社、人民日報、人民網等)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