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沉默的烈士墓碑

上个世纪60年代初,还在读小学的

董耀东

,每年都会随学校老师来到沈阳北陵的烈士陵园,为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墓扫墓。

当时的他一直是以普通祭奠者的身份前来的,多次从那一排排静默的墓碑前走过。

其中有一方墓碑,上面写着

“烈士蔡正国同志之墓”

,董耀东听老师说,

这位烈士就是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我军职位最高的指挥员。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图:“烈士蔡正国同志之墓”

董耀东对这位烈士肃然起敬,之后每次来都会与同学一起仔细清理这块墓碑周围的杂草,拭去碑上铭文间的尘土。

他虽然不认识这位烈士,但每次从这块墓碑前经过时,总有种莫名地被墓碑注视的感觉。

那时的董耀东还不清楚,自己与这位烈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等他知道时,已经是十多年后了。

时隔18年的真相

直到1971年长到18岁时,董耀东还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就是身为驻军医院政委的

董凤奎

。他的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与他同龄的孩子家中都有着兄弟姐妹,唯独他没有,这在那个鼓励生育的年代显得有些特别。

董耀东生怕别人误以为他作为独生子会被娇生惯养,于是想尽办法磨练自己,为此还早早参军入伍。

18岁这一年,董耀东就是在部队里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世。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图:参军后的董耀东

当时董耀东正在操场上带队训练,突然听到有人高声呼喊他的名字。来人是他所在部队的政治部主任,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来不及缓一口气,便急急忙忙地告诉他:

“你母亲来看你了,快把任务交代一下,去大连黑石礁49号楼吧!”

这个地址董耀东虽然没去过,却听说那是

专门接待高级干部的地方

虽说他父亲董凤奎也算是军中干部,但是他的母亲

张博

却只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除了平时似乎格外受身边人尊重,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为什么他的母亲来看他,会被送去高干处所呢?

董耀东一头雾水地赶去了那里,一进门就看到了许多位首长的面孔。董耀东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其中的一些首长还专门接他出去玩,教他区分武器,还教他游泳。当时他年纪小,只顾着玩乐,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首长们的身份。

如今看到这些首长不像过去那般和蔼,反而十分严肃,甚至带一些悲悯的神情,董耀东意识到有重大事情正在向他靠近。

他还以为是自己犯了错要被惩罚,结果就听到旅大警备区第一副司令

赵国泰

开口问:

“你知道《红灯记》吗?”

董耀东懵懵懂懂地说知道,却不明白这跟把他叫来这里有什么联系。

赵国泰继续说下去:

“今天叫你来,是因为你已经成年了,是堂堂正正的军人,也是时候将你的身世告诉你了。”

母亲张博已经在一旁呜咽起来,而董耀东听到赵国泰沉稳有力地诉说:

“小东,你不姓董,而是姓蔡,你的亲生父亲名叫蔡正国,是抗美援朝中牺牲的我军职位最高的指挥员。”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蔡正国

董耀东听完还有些茫然,下意识去看母亲张博。在母子两人目光相接的瞬间,张博不受控制地落下眼泪,董耀东则如同雷击般,整个人脑海中一片空白,感觉心脏都要揪成一团了。

随后,他流着眼泪激动地说话说了很久,直到整个人不受控制地晕过去。

醒过来之后,董耀东发现自己正被首长们包围着,

医生解释说他是因为过度刺激才会晕过去的。

在场的首长们都是蔡正国过去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他们等董耀东冷静下来,这才向董耀东讲述了生身父亲的过去。

“百战将星”

参加革命很早,1932年加入红军,同年加入了党组织,经历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无数次战斗,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有名的“百战将星”。

他刚加入红军的时候,有一次随部队向建昌进军,不料蔡正国所在的部队遭到敌人突袭,整个部队都落入了敌人的包围中。虽然部队的主力在政委彭雪枫的带领下成功撤离,但是蔡正国与一部分战友却走散了。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他们被敌人俘虏后关押在南昌,除非选择成为国军部队的士兵或者老实回家,否则就不能安然离开。当时看守他们的国军士兵气势有些吓人,好像他们不选择加入国军就会被枪毙似的。

倔脾气的蔡正国才不管那么多,坚决不肯加入国军部队,带头站出来表示要回家。

不过等蔡正国被放出来之后,他毫不犹豫地掉头去找原来的部队会合去了。

可惜没等他找到部队,便再次被国军抓住,被强行留下当了壮丁,咬牙干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力活后,才终于与红军部队重逢。

后来在长征的路上,蔡正国不幸中弹负伤,身边没有医生和药物,他就躺在一块门板上,让战友按住他的四肢,生生将子弹挖了出来,这才保住了性命。蔡正国之后高烧不断,烧得眼前发晕,仍咬牙跟着部队前进。

最后战友们实在担心他的身体状况,就把身上的钱全拿出来,趁着蔡正国休息的时候把钱留给他,继续赶路了。等蔡正国醒过来,部队早就走远了。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蔡正国(左)

他拿着那些钱,明白部队是想给他一个回乡养伤的机会,但是蔡正国有过与部队分离的经历后,死都不愿意再离开部队了,于是咬紧牙关,拖着沉重的步伐,一边打听一边继续追赶部队。

有时在路上遇到别的部队,他就跟着走一段路,借伤药疗伤。

宛如奇迹一般,蔡正国的伤势在赶路途中痊愈了。一个月后,蔡正国终于追上了部队,从此再没有离开,直到他牺牲。

铁骨柔肠

其实董耀东并非独生子,在他出生之前,

他的生身父母还有过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他的母亲张博原先是地主家的小姐,为了革命毅然离家,来到陕北后结识了蔡正国。蔡正国原先结过婚,但他为了革命十多年没有回家,原配妻子只得改嫁。他再见到前妻时,并没有介意这件事,反而温和地问她过得还好吗。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蔡正国与张博认识后一见如故,张博对这个铁骨柔情的男人很有好感,蔡正国也很喜欢张博开明进步的思想,两人很快走到一起组建了家庭,还有第一个女儿。

但是这个孩子即将出生的时候,部队遭遇了敌人的追击,

张博艰难地生下了这个孩子,却没有充足的奶水喂养她,只得到老乡家里借奶,一连借到了24家,但这个刚出生只有一个月的孩子最终还是饿死了。

这件事对蔡正国和张博打击很大,直到董耀东的哥哥

蔡四东

出生,两人的悲伤才得以缓解。他们夫妻俩在小四东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爱,抗美援朝时被调任为50军副军长的蔡正国每每给妻子写信,总要关切地问起孩子的状况。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图:蔡正国与妻子张博、长子蔡四东

董耀东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回家找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铁皮箱,这个箱子一直伴随他长大成人,但是在此之前他并不知道这箱子是怎么来的,也从未打开过。

如今他终于打开了箱子,仿佛也开启了一扇通向父亲过去的门。

箱子里装着蔡正国生前获得的

军功章

各种任命书

,其中就包括抗美援朝时的那一份。除此之外,

还有父亲在朝鲜期间写给妻子的信件。

几乎在每一封信中,蔡正国都要事无巨细询问妻子和小四东的近况,他还在信上说

“你们母子身体健康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这位在戎马倥偬中极尽儿女情长的父亲,让董耀东看得热泪盈眶。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他还在写于1953年的信中看到关于自己的部分。

那时他刚刚出生,父亲远在朝鲜不能回来,只能写信询问,还在3月27日的信中征求妻子的意见,

希望给小儿子取名叫“小东”。

然而在这封信写完的16天后,蔡正国便在夜里忙于行军部署时,遭遇敌军飞机偷袭身亡。

在那只铁皮箱里,董耀东还看到了父亲去世时穿的毛背心。

上面有着两个十分清晰的弹孔和有些变黑的血迹,每一个弹孔所在的位置都是致命伤。他捧着这件衣服双手不停地打颤,难以想象母亲会是以何种心情收到这件衣服,又是以何种心情将它珍藏在此的。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图:弹孔清晰可见的血衣

原本他的母亲张博打算带着满月的小儿子去朝鲜与丈夫团聚

,连各种手续都办好,但比启程日期更早到来的,却是丈夫的死讯。她还没能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来,

又在一年后因为车祸失去了年仅7岁的大儿子。

那份悲苦,董耀东光是想象就忍不住落泪。

从未远去

董耀东的养父

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他的母亲在父亲去世后迟迟没能走出来,直到6年后才在组织的劝说下改嫁。

董凤奎非常敬重蔡正国,在与张博结婚前,特意跑到蔡正国的墓前宣誓,告诉蔡正国他将用下半生好好照顾张博母子。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图:董凤奎与张博母子

为了避免小东因为姓氏不同而被人不断询问

,董凤奎就与妻子商量后,先让小东跟他姓。同时为了不让养子心里介怀,

董凤奎与张博婚后也没再生孩子

,这才让董耀东以为自己是独生子。

等到养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

董凤奎便郑重将养子叫来跟前,劝他恢复原来的姓氏。董耀东也就变成了蔡小东。

蔡小东没有在父亲的遗物中找到

《革命烈士证明书》

,询问母亲后才知道,原来母亲并不清楚有这个东西,所以就没去领。蔡小东便到处跑着为父亲办理了这份证明书,

他原本只想要一个身份的证明,谁知在领到证明书后,他还拿到组织发放的抚恤金。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图:张博代表烈士家属在追悼会上发言

这让蔡小东一下子憋红了脸,站在那儿手足无措。

他只是想要一份身份证明,没想到还有抚恤金。

自尊心极强的蔡小东担心别人误以为他就是为了钱,很长一段时间里守着这份抚恤金坐立难安。

直到他将这笔钱加倍捐给了父亲安葬的陵园后,蔡小东这才安心下来。

他感激养父董凤奎的悉心照料,也为生父蔡正国的戎马一生感到万分自豪。他后来在母亲和养父的支持下,走遍了生父的家乡和曾经走过的地方,听到了很多很多关于父亲的故事。

在那些历史碎片中,蔡正国的形象日益丰满。他虽然缺席了蔡小东的少年时代,但蔡小东到陵园中望着他的墓碑,却觉得他从未远离。

一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十几年后才知,他的生父葬在那里

图:蔡小东与父亲的墓碑合照

蔡小东知道,他能有安稳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当年那些如他父亲那般为国牺牲的英烈先辈们。他将用一生来致敬和铭记那些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