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一個質樸的農家保姆

一個偉大的親情東家

1949 闊别二十年 故人相見

解放 讓時間與空間 再次交接

血與火 生與死之間

是那一段不老的紀念 一段永恒的記憶

1949年7、8月間,長沙即将和平解放的前夜,曾經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女同志悄悄進入了長沙城。此人是楊開慧的堂妹楊開英。她在這個時局微妙的時刻進城,是受毛主席的委托,來處理一些私務。曆史在這裡,引出了一個人,一個給毛澤東與楊開慧當了四年保姆,人稱孫嫂的陳玉英。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孫嫂陳玉英和女兒孫燕

1949年7月25日,距離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還有十天。楊開慧的堂妹楊開英,悄悄進了長沙城。這次回鄉,她是受主席重托,尋找一個叫孫嫂孫八娘的故人。

聯絡上接頭的同志,她得到了一個頗感意外的消息,主席拜托要找的孫嫂,已經在教育西街21号等她了。

楊開英第一次見到孫嫂,還是在1926年。那一年,毛岸英四歲,毛岸青兩歲。時值冬日,楊開慧又即将生第三個孩子,需人照顧。經人介紹孫嫂來到了這個家庭。

開慧後來對陳玉英說,我們當初一眼就看中你了,看中了你的大腳和一頭短發。裹腳盤頭發是封建社會束縛婦女的東西,是要破除的,大腳和短發的女人看起來多精神啊。

陳玉英,夫家姓孫,人稱孫嫂。從小給人做童養媳的孫嫂,10歲就外出幫工。來到這個家庭之前,孫嫂已經有過十多年保姆經曆,但東家的這席話,顯然是她第一次聽到。孫嫂心說,這次遇上了好人家。

孫嫂不會想到,這一次的保姆經曆,将會徹底改變她的人生态度與軌迹。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楊開慧和岸英、岸青

其實,孫嫂在這個家庭中的經曆并不長。四年後的1930年,楊開慧遇難,岸英、岸青兄弟們的父親,那位潤之先生又音訊不通,孫嫂帶着孩子回到長沙闆倉外婆家。幾個月後,有人找過來将孩子接到上海,後又送往蘇聯,孫嫂也回到甯鄉老家。從此,孫嫂與毛家斷了聯系。

不過,從那時起,孫嫂就一直在打聽毛家人的消息。一等二十年,直到1949年春。

孫嫂的女兒孫燕生前回憶,“解放前期的時候,到處打仗,我媽媽就聽說了朱毛要進城,她知道朱毛是誰,聽了以後就到廟裡去抽一支簽,簽上就是說,你如果到外面去的話,需要早點去,去到東方遇故人。”

1949年4月,孫嫂突然決定把當時才九歲的女兒孫燕托給親戚照顧,自己獨身回到長沙城裡,找了個東家住下。

這一天東家要從文運街搬到教育西街。在清理物件時,孫嫂偶然聽到隔壁有人在談話。其中一個名字,讓孫嫂眼前一亮,楊開英,記得楊開慧的堂妹就是叫這個名字。這些年,毛家和楊家親人的名字,早在孫嫂心中,念了無數遍。

如同冥冥中有注定,楊開英就這樣順利找到了孫嫂。

楊開英說,她在北京時見到毛主席,主席多次詢問你的情況,并且托我來長沙,一定要想方設法找到你。明年五月楊老太太過生日,岸英會回來,住在希聖園8号楊老太太家。

岸英也要回來了,這是孫嫂這20年來無數次夢到的一幕。

孫嫂女兒孫燕,“我媽媽在他們家,楊開慧讓我媽媽當家作主,要她去管教三個孩子,打也可以,罵也可以,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當然打的不是很疼。”

将近20年了,孫嫂一直在期盼着這家人的消息,那是一種樸素的親情。那一段時間的相處,孫嫂對這一家人已經産生了深深的情感認同。家庭中的氛圍,更讓孫嫂打開了眼界。甚至,在經曆了風雨磨難之後,這種情緒中還增添了一種患難與共的情懷。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大革命初期,毛澤東經常下鄉考察,還在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楊開慧幫着整理和抄寫各種材料。家中則是聚會場所,著名革命家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人,都是常來常往。

他們開會時,孫嫂總是坐在門外的一張小竹椅上等着,隔一會兒便進屋去給他們添茶。雖然聽不懂他們讨論的事情,但她感覺:東家潤之先生和朋友們商量的,一定是大事。

孫嫂跟随東家一家住在武昌的時候,因為她沒文化,講一口甯鄉方言别人聽不懂,毛澤東擔心她出去辦事找不到回家的路,就給她做了一塊白布條。上面寫道:武昌都府第四十一号陳玉英。毛澤東對孫嫂說:“給你個标記,上街時把布條放在口袋裡,如果走錯路。不知道回家了,拿出來問過路人,人家就會告訴你怎麼走。”

1927年夏,大革命失敗,楊開慧帶着孩子回長沙闆倉。秘密潛回湖南的毛澤東日夜進行暴動的準備。8月底,毛澤東前去指揮秋收起義,行前囑咐楊開慧照顧好孩子。楊開慧給丈夫帶上草鞋,并叮囑自己丈夫東最好扮成郎中。但誰也沒有想到,此次話别,竟成夫妻永訣!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1927年,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楊開慧留在長沙闆倉堅持秘密工作。因為經常宣傳革命道理,周邊農民都親切地稱她為“霞姑”。

孫嫂在楊開慧家當保姆,到這時候已經一年多。因為楊開慧忙于革命工作,這個家和三個孩子便都由孫嫂照料,孫嫂則把自己一顆心完全放在了這個家中。

在楊開慧家4年多的時間裡,孫嫂沒有回過一次老家,也沒有往家裡寫過一封信。為了做事友善,為了省下梳頭發的時間,她幹脆把頭發也剃光了。本來孫嫂在楊開慧家做保姆,是有工資的,每月5元。但看到此時楊開慧也很困難,孫嫂主動提出不拿工資,還把以前積蓄的工資全拿出來貼補家用。

上井岡山之後,毛澤東用暗語給楊開慧寫了封信,大意是說,我在這裡做買賣,賺了錢,生意興隆,而且還提到自己的腳傷。

1928年初,信輾轉到了楊開慧手中。楊開慧激動萬分,連夜給丈夫寫回信。回信由孫嫂送到一個叫羅家鋪子的地方,這裡是黨的地下交通站。此後每隔幾天,孫嫂就到那裡看看有沒有潤之先生的回信。但關山遠隔,回信沒有等到。

那一段時間,楊開慧在日記中寫道,

“他終于有信來了,我歡喜得眼淚滾滾而下,然而他那生活終歸是要使我憂念的,我總是要帶着痛苦度日……”

“又是一夜沒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裡去……”

“可憐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着一個重擔,一頭是他,一頭是小孩,誰都拿不開……”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1930年10月24日,岸英8 歲生日,這一天,他和媽媽楊開慧一同被捕了。敵人把楊開慧母子,還有保姆孫嫂押回長沙,關進了協操坪監獄。

号子裡沒床,隻在潮濕的水泥地上,鋪了一層稻草。夜裡,母子與孫嫂擠成一堆,等待黎明。号子裡即使大白天,也昏暗潮濕,透不進陽光。

天天提審,天天受刑,楊開慧和孫嫂被敵人折磨得死去活來,但是,她們始終沒有屈服。

反動派對楊開慧說:隻要你登報聲明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馬上可以放你回去,否則,你隻有死路一條。楊開慧說:要殺就殺,我不會聽你們的。楊開慧對前來探監的同志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死不足惜,但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許多年後,1982年在維修楊開慧闆倉舊居時,人們發現了她藏在夾牆中的詩文,發黃的紙頁上是她那娟秀的字迹,字字句句傾訴着對丈夫的真情摯愛,傾訴着她對3個孩子的拳拳眷戀。

“我是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敵人捉着去殺,我一定要同他共這一個命運……”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字字珠玑、情真意切。

1930年11月14日,荷槍實彈的軍警将楊開慧押出牢房。平常總是她和孫嫂一塊被押去受審,這次隻帶她一個走,楊開慧和孫嫂都意識到将要發生什麼。

楊開慧說,孫嫂你好好帶着孩子,告訴他爸爸這情況,以後你們會好的,你們要堅強。孫嫂不停地哭,不停地喊,要殺就殺我吧,然而,楊開慧就這麼走了。看着哭得喘不過氣的岸英,孫嫂緊緊地把孩子抱在了懷裡。

楊開慧被反動派殺害在長沙識字嶺,年僅29歲。

一個月後,遠在井岡山的毛澤東,從敵人的報紙上知道了開慧遇難的消息。曆曆往事湧上心頭,他提筆給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寫了一封信,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并寄款請他為開慧修墓立碑,上刻“楊母開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龍刻。民國十九年冬立”。

楊開慧犧牲以後,孫嫂帶着岸英在裡面又坐了一個多月的牢,每日受盡刑罰。楊開慧的死不僅沒有吓到瘦弱的孫嫂,反而激起她骨子裡的倔狠。哪怕兩個膝蓋被夾爛掉黑掉,她也始終什麼都不肯說。

我們後人已經難以想象20世紀初,中國滿目悲怆的歲月,數千年的文明轟然倒下,新的方向、新的光明尚未照耀進來之前,那種黑暗與窒息。在那個時代,有人奮鬥、有人彷徨、有人投水、有人犧牲。楊開慧和毛澤東正是那些得風氣之先,将民族的命運看透,決意用生命為中國打出一方嶄新天地的湖湘兒女。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毛岸英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 楊開英将找到孫嫂的消息電告了主席。50年4月,毛主席派長子岸英回湖南給外婆拜壽, 為媽媽掃墓,同時囑咐岸英到長沙找到孫嫂,并安排好她的生活。

1950年5月24日,離别二十年後,岸英回湘。見到年幼時的保姆,岸英與孫嫂抱頭痛哭。

得知孫嫂的丈夫已去世,唯一的女兒還在鄉下,岸英當即拿出10多元錢,要孫嫂将女兒孫燕接到長沙。

毛岸英在長沙住了一個月,那段日子裡,孫燕成了他的尾巴。岸英走到哪裡,孫燕就跟到哪裡。

孫嫂女兒孫燕,“楊奶奶生日那天,來了好多人,岸英就在台階上,像做報告一樣,聽岸英講,人不是生來就苦的,你們要當積極分子。我站在門口等了他好久,看見他回來了我就特别高興,也有些埋怨,你怎麼這麼久才回來咯,他說我送他們去了,給他們講土地改革的一些道理。我那麼小哪裡懂得什麼政策,我就覺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對窮人這麼好。”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此後,湖南省委統戰部每月給孫嫂20元生活費,當時的物價低,20元錢可以買200斤大米。孫嫂托人寫了一封信給岸英,向他表示感謝。這年8月19日,孫嫂收到了岸英一封長達四頁的來信,信中說:‘你在信中感謝我,決然不敢當……這是你二十年前,在敵人威脅面前,在敵人監獄中,挨打堅定不屈應有的代價,這是你的光榮。”

往後的日子裡,孫燕經常翻着月曆,掰着手指,盼望岸英哥哥回來。

多年後她才知道,原來分别五個月後,岸英哥哥在北韓戰場上沖天的大火中壯烈犧牲。那一次故鄉奠母之行,是他生前唯一一次,站到了母親的墳前。

孫嫂:一個農家保姆和東家之間的故事

岸英寫給孫嫂的信

岸英的犧牲對孫嫂來說,是個沉痛的打擊。那幾天,她不吃不睡,終日以淚洗面,想到岸英苦難的童年,想到楊開慧犧牲前對她的臨終囑托,孫嫂就揪心的痛。

1982年,孫嫂病逝前的彌留之際,對女兒孫燕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要走了,我要去見開慧了。

毛主席和孫嫂的見面,是在1957年的6月。此時距離離家去秋收起義,整整30年。故人相見,主席說:“你和開慧同甘共苦,今天看到你就像看到了開慧。你以後就是我家裡人了。”

追思如水,點滴情深。五、六十年代,毛主席給孫嫂母女寫了上十封信,在中南海四次接見了孫嫂,兩次接見孫嫂女兒孫燕,每次同桌進餐,親如一家人。1962年楊老太太逝世,主席寄去了500元安葬費,同時也寄了500元給孫嫂。

如今,血雨腥風的年代早已過去,似乎已成了一縷輕煙。但曆史不該被人忘記,曆史中的細節,我們嘗試着為您挖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