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一个质朴的农家保姆

一个伟大的亲情东家

1949 阔别二十年 故人相见

解放 让时间与空间 再次交接

血与火 生与死之间

是那一段不老的纪念 一段永恒的记忆

1949年7、8月间,长沙即将和平解放的前夜,曾经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女同志悄悄进入了长沙城。此人是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她在这个时局微妙的时刻进城,是受毛主席的委托,来处理一些私务。历史在这里,引出了一个人,一个给毛泽东与杨开慧当了四年保姆,人称孙嫂的陈玉英。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孙嫂陈玉英和女儿孙燕

1949年7月25日,距离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还有十天。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悄悄进了长沙城。这次回乡,她是受主席重托,寻找一个叫孙嫂孙八娘的故人。

联络上接头的同志,她得到了一个颇感意外的消息,主席拜托要找的孙嫂,已经在教育西街21号等她了。

杨开英第一次见到孙嫂,还是在1926年。那一年,毛岸英四岁,毛岸青两岁。时值冬日,杨开慧又即将生第三个孩子,需人照顾。经人介绍孙嫂来到了这个家庭。

开慧后来对陈玉英说,我们当初一眼就看中你了,看中了你的大脚和一头短发。裹脚盘头发是封建社会束缚妇女的东西,是要破除的,大脚和短发的女人看起来多精神啊。

陈玉英,夫家姓孙,人称孙嫂。从小给人做童养媳的孙嫂,10岁就外出帮工。来到这个家庭之前,孙嫂已经有过十多年保姆经历,但东家的这席话,显然是她第一次听到。孙嫂心说,这次遇上了好人家。

孙嫂不会想到,这一次的保姆经历,将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态度与轨迹。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杨开慧和岸英、岸青

其实,孙嫂在这个家庭中的经历并不长。四年后的1930年,杨开慧遇难,岸英、岸青兄弟们的父亲,那位润之先生又音讯不通,孙嫂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外婆家。几个月后,有人找过来将孩子接到上海,后又送往苏联,孙嫂也回到宁乡老家。从此,孙嫂与毛家断了联系。

不过,从那时起,孙嫂就一直在打听毛家人的消息。一等二十年,直到1949年春。

孙嫂的女儿孙燕生前回忆,“解放前期的时候,到处打仗,我妈妈就听说了朱毛要进城,她知道朱毛是谁,听了以后就到庙里去抽一支签,签上就是说,你如果到外面去的话,需要早点去,去到东方遇故人。”

1949年4月,孙嫂突然决定把当时才九岁的女儿孙燕托给亲戚照顾,自己独身回到长沙城里,找了个东家住下。

这一天东家要从文运街搬到教育西街。在清理物件时,孙嫂偶然听到隔壁有人在谈话。其中一个名字,让孙嫂眼前一亮,杨开英,记得杨开慧的堂妹就是叫这个名字。这些年,毛家和杨家亲人的名字,早在孙嫂心中,念了无数遍。

如同冥冥中有注定,杨开英就这样顺利找到了孙嫂。

杨开英说,她在北京时见到毛主席,主席多次询问你的情况,并且托我来长沙,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你。明年五月杨老太太过生日,岸英会回来,住在希圣园8号杨老太太家。

岸英也要回来了,这是孙嫂这20年来无数次梦到的一幕。

孙嫂女儿孙燕,“我妈妈在他们家,杨开慧让我妈妈当家作主,要她去管教三个孩子,打也可以,骂也可以,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当然打的不是很疼。”

将近20年了,孙嫂一直在期盼着这家人的消息,那是一种朴素的亲情。那一段时间的相处,孙嫂对这一家人已经产生了深深的情感认同。家庭中的氛围,更让孙嫂打开了眼界。甚至,在经历了风雨磨难之后,这种情绪中还增添了一种患难与共的情怀。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大革命初期,毛泽东经常下乡考察,还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杨开慧帮着整理和抄写各种材料。家中则是聚会场所,著名革命家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人,都是常来常往。

他们开会时,孙嫂总是坐在门外的一张小竹椅上等着,隔一会儿便进屋去给他们添茶。虽然听不懂他们讨论的事情,但她感觉:东家润之先生和朋友们商量的,一定是大事。

孙嫂跟随东家一家住在武昌的时候,因为她没文化,讲一口宁乡方言别人听不懂,毛泽东担心她出去办事找不到回家的路,就给她做了一块白布条。上面写道:武昌都府第四十一号陈玉英。毛泽东对孙嫂说:“给你个标记,上街时把布条放在口袋里,如果走错路。不知道回家了,拿出来问过路人,人家就会告诉你怎么走。”

1927年夏,大革命失败,杨开慧带着孩子回长沙板仓。秘密潜回湖南的毛泽东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8月底,毛泽东前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并叮嘱自己丈夫东最好扮成郎中。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次话别,竟成夫妻永诀!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杨开慧留在长沙板仓坚持秘密工作。因为经常宣传革命道理,周边农民都亲切地称她为“霞姑”。

孙嫂在杨开慧家当保姆,到这时候已经一年多。因为杨开慧忙于革命工作,这个家和三个孩子便都由孙嫂照料,孙嫂则把自己一颗心完全放在了这个家中。

在杨开慧家4年多的时间里,孙嫂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也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为了做事方便,为了省下梳头发的时间,她干脆把头发也剃光了。本来孙嫂在杨开慧家做保姆,是有工资的,每月5元。但看到此时杨开慧也很困难,孙嫂主动提出不拿工资,还把以前积蓄的工资全拿出来贴补家用。

上井冈山之后,毛泽东用暗语给杨开慧写了封信,大意是说,我在这里做买卖,赚了钱,生意兴隆,而且还提到自己的脚伤。

1928年初,信辗转到了杨开慧手中。杨开慧激动万分,连夜给丈夫写回信。回信由孙嫂送到一个叫罗家铺子的地方,这里是党的地下交通站。此后每隔几天,孙嫂就到那里看看有没有润之先生的回信。但关山远隔,回信没有等到。

那一段时间,杨开慧在日记中写道,

“他终于有信来了,我欢喜得眼泪滚滚而下,然而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我总是要带着痛苦度日……”

“又是一夜没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

“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着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1930年10月24日,岸英8 岁生日,这一天,他和妈妈杨开慧一同被捕了。敌人把杨开慧母子,还有保姆孙嫂押回长沙,关进了协操坪监狱。

号子里没床,只在潮湿的水泥地上,铺了一层稻草。夜里,母子与孙嫂挤成一堆,等待黎明。号子里即使大白天,也昏暗潮湿,透不进阳光。

天天提审,天天受刑,杨开慧和孙嫂被敌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是,她们始终没有屈服。

反动派对杨开慧说:只要你登报声明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马上可以放你回去,否则,你只有死路一条。杨开慧说:要杀就杀,我不会听你们的。杨开慧对前来探监的同志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许多年后,1982年在维修杨开慧板仓旧居时,人们发现了她藏在夹墙中的诗文,发黄的纸页上是她那娟秀的字迹,字字句句倾诉着对丈夫的真情挚爱,倾诉着她对3个孩子的拳拳眷恋。

“我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共这一个命运……”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字字珠玑、情真意切。

1930年11月14日,荷枪实弹的军警将杨开慧押出牢房。平常总是她和孙嫂一块被押去受审,这次只带她一个走,杨开慧和孙嫂都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

杨开慧说,孙嫂你好好带着孩子,告诉他爸爸这情况,以后你们会好的,你们要坚强。孙嫂不停地哭,不停地喊,要杀就杀我吧,然而,杨开慧就这么走了。看着哭得喘不过气的岸英,孙嫂紧紧地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在长沙识字岭,年仅29岁。

一个月后,远在井冈山的毛泽东,从敌人的报纸上知道了开慧遇难的消息。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他提笔给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一封信,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寄款请他为开慧修墓立碑,上刻“杨母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杨开慧牺牲以后,孙嫂带着岸英在里面又坐了一个多月的牢,每日受尽刑罚。杨开慧的死不仅没有吓到瘦弱的孙嫂,反而激起她骨子里的倔狠。哪怕两个膝盖被夹烂掉黑掉,她也始终什么都不肯说。

我们后人已经难以想象20世纪初,中国满目悲怆的岁月,数千年的文明轰然倒下,新的方向、新的光明尚未照耀进来之前,那种黑暗与窒息。在那个时代,有人奋斗、有人彷徨、有人投水、有人牺牲。杨开慧和毛泽东正是那些得风气之先,将民族的命运看透,决意用生命为中国打出一方崭新天地的湖湘儿女。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毛岸英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 杨开英将找到孙嫂的消息电告了主席。50年4月,毛主席派长子岸英回湖南给外婆拜寿, 为妈妈扫墓,同时嘱咐岸英到长沙找到孙嫂,并安排好她的生活。

1950年5月24日,离别二十年后,岸英回湘。见到年幼时的保姆,岸英与孙嫂抱头痛哭。

得知孙嫂的丈夫已去世,唯一的女儿还在乡下,岸英当即拿出10多元钱,要孙嫂将女儿孙燕接到长沙。

毛岸英在长沙住了一个月,那段日子里,孙燕成了他的尾巴。岸英走到哪里,孙燕就跟到哪里。

孙嫂女儿孙燕,“杨奶奶生日那天,来了好多人,岸英就在台阶上,像做报告一样,听岸英讲,人不是生来就苦的,你们要当积极分子。我站在门口等了他好久,看见他回来了我就特别高兴,也有些埋怨,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咯,他说我送他们去了,给他们讲土地改革的一些道理。我那么小哪里懂得什么政策,我就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对穷人这么好。”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此后,湖南省委统战部每月给孙嫂20元生活费,当时的物价低,20元钱可以买200斤大米。孙嫂托人写了一封信给岸英,向他表示感谢。这年8月19日,孙嫂收到了岸英一封长达四页的来信,信中说:‘你在信中感谢我,决然不敢当……这是你二十年前,在敌人威胁面前,在敌人监狱中,挨打坚定不屈应有的代价,这是你的光荣。”

往后的日子里,孙燕经常翻着日历,掰着手指,盼望岸英哥哥回来。

多年后她才知道,原来分别五个月后,岸英哥哥在朝鲜战场上冲天的大火中壮烈牺牲。那一次故乡奠母之行,是他生前唯一一次,站到了母亲的坟前。

孙嫂:一个农家保姆和东家之间的故事

岸英写给孙嫂的信

岸英的牺牲对孙嫂来说,是个沉痛的打击。那几天,她不吃不睡,终日以泪洗面,想到岸英苦难的童年,想到杨开慧牺牲前对她的临终嘱托,孙嫂就揪心的痛。

1982年,孙嫂病逝前的弥留之际,对女儿孙燕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要走了,我要去见开慧了。

毛主席和孙嫂的见面,是在1957年的6月。此时距离离家去秋收起义,整整30年。故人相见,主席说:“你和开慧同甘共苦,今天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开慧。你以后就是我家里人了。”

追思如水,点滴情深。五、六十年代,毛主席给孙嫂母女写了上十封信,在中南海四次接见了孙嫂,两次接见孙嫂女儿孙燕,每次同桌进餐,亲如一家人。1962年杨老太太逝世,主席寄去了500元安葬费,同时也寄了500元给孙嫂。

如今,血雨腥风的年代早已过去,似乎已成了一缕轻烟。但历史不该被人忘记,历史中的细节,我们尝试着为您挖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