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7年,失明老農為戰友掃墓,意外發現自己墓碑,怎麼回事?

中國三十多年未動刀槍,人民安居樂業,于是一些人開始懷疑,開國領袖毛主席提出的“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經典論斷是否已經過時。然而從這些年來的迹象表明,帝國主義從未放棄圍堵中國,從未放棄肢解中國。他們之是以不敢動手的原因,是中國在建國後先後打赢抗美援朝、對印、對越反擊戰等幾場大戰,扼住了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而中國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離不開為共和國抛灑熱血的老兵們,他們是我們最該學習的榜樣!

2007年,失明老農為戰友掃墓,意外發現自己墓碑,怎麼回事?

烈士陵園

2007年清明節,廣西防城烈士陵園的從業人員接待了一群老兵,他們是來祭奠犧牲的戰友的。

這裡長埋着在對越反擊戰中犧牲的320名烈士,他們是共和國的驕傲,更是這些幸存戰友們的驕傲。

在這群老兵中,有一位年過花甲之年的老兵十分顯眼,他衣着樸素,右眼失明,很容容易判斷出他曾在戰場上和敵人英勇拼殺。他和另外幾名戰友一起,挨個為犧牲的戰友掃墓。然而當他來到一座墓碑前時,他的眼淚像洪水一樣決堤,他不禁俯下身來,撫摸着墓碑,表情顯得十分痛苦。

衆人察覺到老人的異樣,圍過來一看究竟,隻見墓碑上寫着“

晏禮根烈士永垂不朽

”幾個大字,另一側還有“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三七二二部隊

”的落款。對于三三七二二部隊,老兵們太熟悉了,這正是他們當年服役的那支部隊,

而“晏禮根”這個名字,他們也同樣熟悉,那正是眼前這位老人的名字!

晏禮根蹲在那裡,28年來遭受的委屈瞬間噴薄而出,他又回憶起了那段往事......

2007年,失明老農為戰友掃墓,意外發現自己墓碑,怎麼回事?

張萬年上将

張萬年的警衛員

張萬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上司人,曾被授予上将軍銜。張萬年的身邊曾有過多名警衛員,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位名叫晏禮根的戰士曾擔負過他的保衛工作。

晏禮根出生于江西萬載的一個農村,由于家庭貧困,他被迫背井離鄉到河南洛陽謀生。當時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的硝煙雖然散去,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屢屢在中國邊境挑起事端,極大阻礙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程序。在這樣的背景下,1969年,晏禮根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

第43軍127師

的一名士兵。由于表現出色,不久後晏禮根被調到師長張萬年身邊,擔任警衛員。

晏禮根加入解放軍的初衷是為了謀生,聽上去也有面子。在張萬年的教誨下,他才逐漸了解到,

當兵不是為了升官發财,而是要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這才是軍人的意義。

2007年,失明老農為戰友掃墓,意外發現自己墓碑,怎麼回事?

七十年代的解放軍戰士

1974年,晏禮根五年服役期滿,準備轉業回地方。當他在火車站準備登車時,團長追了過來,一把奪過他的證件,要求他重新歸隊。團長告訴他,張萬年回部隊後聽說晏禮根退伍,覺得他是個好苗子,離開部隊太可惜,于是趕緊讓團長把他叫了回去。

1976年,在部隊的安排下,晏禮根進入師部工兵營學習拆彈排雷技術。當時越南不斷挑起事端,部隊上司認為大戰在所難免,考慮到美軍曾在越戰中吃了不少地雷的苦頭,部隊上司未雨綢缪,決定培養一支優秀的排雷部隊,在未來的戰場上為主力部隊掃清障礙。

晏禮根膽大心細,很快在工兵營脫穎而出,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排雷兵,不僅學以緻用,為百姓排除了諸多安全隐患,還帶出一批又一批排雷兵,成為導師級别的人物。

身為一名解放軍戰士,為國盡忠是晏禮根的心中所願,他時刻準備着,等待着一場大戰的到來。

2007年,失明老農為戰友掃墓,意外發現自己墓碑,怎麼回事?

對越反擊戰

英勇排雷,不幸負傷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解放軍東西兩路大軍分别從廣西、雲南開拔,越過中越邊境線,直插越南腹地。解放軍的攻勢堪稱摧枯拉朽,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就接連攻陷越南二十多座城鎮,兵鋒直指越南首都河内。

在現在看來,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戰争,但是有戰争就會有犧牲。

奸詐的越南人,不僅化妝成平民屢屢偷襲解放軍,還在解放軍前進的道路上鋪設大量地雷,地雷種類多樣,而且不僅埋在地上,樹杈上、溪水中都有越軍鋪設的地雷,給解放軍造成較大上網。

作為一名排雷兵,晏禮根總是走在部隊的最前列,為緊随其後的大部隊掃清障礙。由于敵人的地雷太多,

在排雷器械用盡的情況下,工兵營的許多戰士不得不采用“人身排雷法”,用自己的身軀趟過雷區,被炸得粉身碎骨。

晚年的晏禮根回憶起這悲壯一幕時,仍然止不住落淚。

2007年,失明老農為戰友掃墓,意外發現自己墓碑,怎麼回事?

解放軍排雷

解放軍的雷霆出擊沉重打擊了越南的嚣張氣焰,在中央軍委的訓示下,大部隊回撤國内。然而就是在大軍回撤途中,一次平常的排雷任務,徹底改寫了晏禮根的命運。

部隊在回撤途中經過一片雷區,一個叫毛永德的新兵不小心踩中一枚地雷。這是一枚反步兵地雷,一旦踩中後松腳,地雷就會被引爆,輕則缺胳膊少腿,重則當場陣亡。

晏禮根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立即讓毛永德停下來,并安慰道:“

千萬不要亂動,等我過去!

晏禮根來到毛永德身邊,準備想辦法排除腳下的地雷。毛永德剛參軍不久,從未面對過這樣的局面,此時遠處又傳來一陣槍炮聲,他一時緊張,雙腿忍不住打顫,失去了力道。

頃刻間,地雷被引爆了,晏禮根憑借多年的經驗一躍而下,翻到旁邊的草叢中,毛永德則永遠失去了生命。

戰士們趕緊一擁而上,檢視爆炸後的狀況。身體多處負傷,陷入重度昏迷的晏禮根被緊急送到醫院,經過治療後脫離了危險。

但是由于離爆炸點實在太近,晏禮根的右眼被炸瞎,腦袋裡的幾枚彈片再也無法取出。

無奈之下,晏禮根又被送到廣西南甯的解放軍303醫院接受治療,從此和部隊失去了聯系。

2007年,失明老農為戰友掃墓,意外發現自己墓碑,怎麼回事?

晏禮根

受盡委屈,别讓英雄寒心

由于傷情嚴重,恢複時間緩慢,晏禮根在醫院一住就是四五年。在此期間,他孤身一人,沒有親人的陪伴,更讓他感到疑惑的是,怎麼沒有部隊上司和戰友來看望自己?

帶着這個疑問,晏禮根傷愈出院後,第一時間來到部隊,但是眼前的景象讓他傻了眼,部隊裡沒有一個他認識的熟人,都是一群新兵。士兵們告訴他,對越反擊戰已經結束了,他所在的部隊傷亡慘重,

許多戰士犧牲在戰場上,部隊番号雖在,但早已物是人非。

晏禮根身患殘疾,已經不能繼續留在部隊服役,隻要選擇複員回鄉。然而當他辦理複員手續時,從業人員一時疏忽,把他歸類到“

因公受傷

”人員,而不是“

因戰受傷

”人員。雖然隻是一字之差,但待遇上天差地别,

更重要的是,這相當于否定了晏禮根在戰場上流過血、負過傷的經曆。

2007年,失明老農為戰友掃墓,意外發現自己墓碑,怎麼回事?

晏禮根展示他“因公負傷”證件

晏禮根回到老家才察覺到不對勁,因為這一字之差,地方政府沒有給他安排較好的工作,他隻能扛起鋤頭以務農為生。為了找回本該屬于自己的“

軍人的榮譽

”,晏禮根開始在江西、河南、廣西多地來回奔波,在二十多年間提供了上千份材料,向地方政府證明自己的身份。但由于晏禮根找不到老戰友出面作證,又拿不出住院證明,晏禮根的身份始終得不到認可。

直到2007年,年過60歲的晏禮根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下與部隊的老團長取得了聯系。

老團長轉業後,在某地一個民政局工作。

老團長見到晏禮根大吃一驚,當時戰友們把他送到醫院後,由于戰事緊急,再加上晏禮根轉院,和戰友們失去了聯系。為了核實晏禮根的情況,部隊曾給他的老家寫信,也沒有回應。于是,部隊将晏禮根犧牲名單,在廣西防城烈士陵園給他立了一座墓碑,讓他和犧牲的戰友們“葬”在一起。過去二十多年間,老團長曾多次到陵園掃墓,給晏禮根的墓碑燒紙上香。

2007年,失明老農為戰友掃墓,意外發現自己墓碑,怎麼回事?

晏禮根墓碑

聽着老團長叙述事情經過,晏禮根忍不住淚流滿面,

原來部隊沒有忘記他,戰友們沒有忘記他,那座立在陵園裡的衣冠冢,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年的清明節,在老團長的組織下,晏禮根和幾位老戰友一道前往廣西防城烈士陵園,祭奠犧牲的戰友們。他撫摸着自己的墓碑,幾十年的委屈一掃而空,他心想:

相比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友,他已經算得上幸運了。

最終,在戰友們的證明下,晏禮根的身份得以恢複,享受國家發放的退伍津貼、傷殘軍人補貼、家人優撫待遇,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老兵不死,隻有凋零,緻敬老兵!緻敬革命先烈!緻敬每一位為共和國奉獻汗水和鮮血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