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過得如何?陪着别人的丈夫,養着别人的孩子

在民國的曆史上,陸小曼堪稱一代名媛。

徐志摩說:她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睛光裡蕩起,心泉的秘密

她和徐志摩之間的情愛故事更是被無數紅塵男女奉為世間真愛。在徐志摩因為空難早逝之後,陸小曼便也漸漸消失于公衆視野。

沒有了徐志摩,陸小曼的後半生過得如何?她又和翁瑞午有着怎樣的糾葛?

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1903年,陸小曼出生在上海。6歲跟着父母去了日本,後來回到北京度過少年時光。

陸小曼出身名門,祖上名人輩出,按着陸家人自己的說法,宋朝大文豪陸遊,南宋名臣陸秀夫都是陸家祖上。

父親陸定東渡日本留學,畢業于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在日本留學期間,陸定就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民國建立之後,陸定長期在财政部供職,同時和人還創立了中華儲蓄銀行。

陸小曼的母親家族常州吳家,祖上出過清朝的江西巡撫。陸小曼的外祖父更是常州的名流,陸小曼的母親吳曼華從小就在家庭的熏陶之下有着很深的古文修養,更是擅長丹青。

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陸小曼16歲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精通外語。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過得如何?陪着别人的丈夫,養着别人的孩子

這個時候的陸小曼已經成了一代名媛,她的風采如天上的星光般耀眼,無數人在她的一眸一笑中沉醉。

郁達夫說:小曼是一位震動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

胡适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偏偏就是這樣的女子,卻早早地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嫁給了一個自己并不愛的人。

父母為陸小曼選的丈夫叫王庚。

王庚不是普通人,清華畢業,然後公派美國留學。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又考入美國西點軍校,和後來的美軍名将、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是同學。王庚從西點畢業的時候,是全校第10名的成績。回國之後,王庚就在軍界任職。

無論從家世還是前景來看,王庚都是陸家的乘龍快婿。

但是奈何世界情愛一事,總是要先看“愛不愛”。

很遺憾,陸小曼并不愛王庚。陸小曼年輕愛玩,熱衷于各種舞會酒會;而王庚對這些事情并不上心,軍人出身的他總有些刻闆嚴肅。這一點上,兩口子顯得格格不入。婚後,王庚出任哈爾濱警察廳廳長,帶着陸小曼一同去哈爾濱上任。

哈爾濱雖然也是一個大城市,但是到底不能和光鮮亮麗的上海相比。陸小曼呆了沒多久,就跑回來了上海。從此,夫妻兩人分居兩地,感情更是日趨淡漠。

獨居在上海的陸小曼過得很開心,周旋于種種社交場合之中。1924年,她認識了徐志摩。

為她瘋狂的徐志摩

遇到陸小曼之前,徐志摩正沉浸在失去林徽因的痛苦之中。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徐志摩遇到了陸小曼。

陸小曼能歌善舞,容顔豔麗,又擅長丹青。徐志摩一見陸小曼,便被她深深迷住了。失戀的苦痛,很快便被對陸小曼的熱情所取代。

而和王庚的刻闆不同,徐志摩天生是一個交際高手,浪漫多情,才華橫溢。徐志摩身上的浪漫氣息也同樣讓陸小曼着迷。徐志摩對于陸小曼來說,不啻是黑夜中的一道亮光,讓她孤寂的心看到了希望。

兩人很快陷入了熱戀之中。

兩個人的熱戀,卻也是三個人的苦痛。最後,王庚選擇了退出。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過得如何?陪着别人的丈夫,養着别人的孩子

1926年,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徐志摩的老師梁啟超當證婚人,梁啟超的證婚詞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着實讓徐陸兩人一陣尴尬。

你們倆都是用情不專,屬于離而又結.希望你們用情專一,白頭偕老

雖然徐志摩和陸小曼彼此非常相愛,但是戀愛是一回事,結婚生活在一起又是另一回事。

結婚之後,兩人生活在上海。陸小曼的生活裡除了舞會就是酒會,她依舊熱衷于各種交際。陸小曼又愛享受講排場,自己并不工作。家裡的開銷都要徐志摩一人維持。

那個時候徐志摩雖然在幾所大學教書,收入也很是可觀。但是徐志摩再怎麼能賺錢也趕不上陸小曼花錢的速度。

更要命的是陸小曼後來還染上了鴉片,這對徐志摩的經濟壓力來說更大了。徐志摩對陸小曼多次勸說,希望她戒掉鴉片,不要再沉迷于燈紅酒綠之中。

奈何陸小曼就和一個任性的小孩一般,怎麼勸都沒用效果。徐志摩又是一個文化人,舍不得對陸小曼用狠手段。

無奈之下,徐志摩隻好北上教書,而陸小曼終究不願意離開十裡洋場的繁華,一個人留在了上海。

徐志摩終究是愛陸小曼的。

在北京的時候,他一個月的薪水大概在600元,他把其中的500元寄給陸小曼,供她應付在上海的開銷。畢竟陸小曼出行要有司機,在家要有廚子、仆人,這一切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徐志摩人在北京,但是他的心時時刻刻在陸小曼的身上。他不停地寫信勸陸小曼改掉過去的生活習慣,希望她也來北京,順便可以拜訪名師提高自己的畫技。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過得如何?陪着别人的丈夫,養着别人的孩子

陸小曼也不是不想徐志摩,但是她總是割舍不掉内心那份喧嚣。

朋友們勸徐志摩和陸小曼離婚,甩掉這個“累贅”。胡适更是認為陸小曼已經妨礙了徐志摩的事業發展,力勸徐志摩拿出當初結婚的勇氣,果斷離婚。

但徐志摩不願意,他心裡依舊有團火為陸小曼燃燒。

在北京的日子裡,徐志摩舍不得陸小曼,經常北京上海兩頭跑。而為了省錢,徐志摩就想辦法蹭那些免費的飛機。

而正是這不要錢的飛機,最終奪去了詩人的生命。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飛機從南京北上。結果飛機在大霧之中撞山墜毀,徐志摩遇難,年僅34歲。

和别人的丈夫同居,養着别人的孩子

徐志摩走了,陸小曼很傷心,扶棺痛哭。

徐志摩走了,另一個人開始在陸小曼的生命裡占據重要的地位。

這個人叫翁瑞午,他也算是名門之後。父親翁绶琪是清末知名畫家。翁瑞午從小就接受家庭的熏陶,精通國畫,後來師從名醫丁鳳山,學得一手推拿本事。20多歲就在上海開業行醫,收入頗豐,也算是滬上名人。

徐志摩遇難之前,翁瑞午就和陸小曼頗為暧昧。

陸小曼體弱多病,尤其是哮喘和胃病,讓陸小曼特别痛苦。徐志摩四處求醫,經人介紹找到了翁瑞午。翁瑞午雖然不能根治陸小曼的疾病,但是卻能極大減輕陸小曼發病時的痛苦。陸小曼幾次昏厥,都是經翁瑞午救治而複原。

除了治病這一層,翁瑞午和陸小曼也都對戲曲和繪畫有着濃厚的興趣,而且不是一般的票友。翁瑞午都是跟着名師學的平劇和昆曲,繪畫更是家學。

凡此種種,翁瑞午和陸小曼兩人也是頗為投緣。陸小曼隻要身上不舒服,便要翁瑞午來家裡治療。這按摩自然是有身體相處,漸漸地兩人的關系也有了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暧昧。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過得如何?陪着别人的丈夫,養着别人的孩子

有一次,陸小曼問翁瑞午,我發病了要是你不在身邊,怎麼辦?翁瑞午便建議陸小曼抽鴉片止痛。從此,兩人經常在陸小曼家裡吞雲吐霧。

1938年,翁瑞午和陸小曼開始同居,翁瑞午也開始承擔起對陸小曼的供養。日常開銷,基本都是翁瑞午出錢,

陸小曼對翁瑞午的感情很複雜,愛情、親情、友情似乎都夾雜着一點。陸小曼自己是這樣說的

我與翁最初絕無苟且瓜葛,後來志摩墜機死,我傷心之極,身體太壞。盡管确有許多追求者,也有許多人勸我改嫁,我都不願,就因我始終深愛志摩。但是由于舊病更甚,翁醫治更頻,他又作為老友勸慰,在我家長住不歸,年長日久,遂委身矣

或許因為陸小曼心裡也知道,自己并不是那麼愛翁瑞午,但是自己于經濟上、精神上又無法擺脫對翁瑞午的依賴,久而久之,也就這樣了。

吊軌的是,陸小曼偏偏又不準翁瑞午離婚,“不許他抛棄發妻,我們不正式結婚”。

翁瑞午就這樣兩頭跑,既照顧陸小曼又照顧自己原配子女。

對于這樣的關系,旁人都勸陸小曼早點決斷,不要這樣不清不楚地拖下去。但是陸小曼自己心裡不這麼想,她覺得自己問心無愧,她說

情愛真不真,不在臉上、嘴上,而在心中。冥冥間,睡夢裡,仿佛我看見、聽見了志摩的認可

翁瑞午對陸小曼很好,可以說無微不至,事事滿足。

隻要陸小曼開心,他什麼都願意去做,即便變賣家産也要養着陸小曼。但是從1938年兩人同居開始,直到1961年翁瑞午去世,翁瑞文養了她23年。23年的時間陸小曼從來沒有答應翁瑞午的求婚。

時間久了,總有些事情會慢慢變化。翁瑞午收養了一個名叫關小寶的少女,起初翁瑞午隻是把關小寶當做養女和徒弟。

但是日子久了,翁瑞午似乎在關小寶的身上看見了年輕時的陸小曼,她們都是那樣的光彩照人,都是那樣的明豔動人。

翁瑞午和關小寶的關系變了,後來關小寶為翁瑞午生下了一個孩子。

關小寶産子之後,便離開陸家,從此不知所終。而陸小曼則收養了這個孩子。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地流逝,陸小曼再也沒有愛上誰。她和翁瑞午的關系也依舊如此,隻同居不結婚。她就這樣陪着别人的丈夫,養着别人的孩子。

翁瑞午終究是走在了前面,1961年翁瑞午去世。臨走之前,他依舊沒有忘記陸小曼,拜托友人“照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會感激不盡”。這樣他還不放心,還要自己的女兒繼續供養陸小曼

翁瑞午走了,陸小曼又成了一個人。她每天出門一個人,回家一個人。陸小曼一生都在聚光燈之下,何時有過這樣的凄涼和孤獨。

但是她隻能在這“海一般深的凄涼和孤獨”中默默度過剩下的人生。

最後的時光

徐志摩的死,對陸小曼觸動極大。她決心要成為徐志摩所希望的一種人,她要認真地做一點事業。

她戒掉了鴉片,重新撿起了畫筆,拜訪名師苦練畫技。

1941年,陸小曼在上海開了自己個人畫展。

1947年,陸小曼把徐志摩的遺作整理成集出版,這也可以看做陸小曼對徐志摩的回應和交待。

1956年,陸小曼成了上海文史館館員,終于她有了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踏實而穩定,洗盡鉛華的陸小曼也似乎終于開始了獨立。

1959年,陸小曼被評為全國美協評為“各行業傑出的女人”

1961年,翁瑞午去世。又一個重要的人離開了陸小曼的生命。陸小曼說我對翁瑞午雖然沒有愛情,但是有感情。

這麼多年的歲月共處下來,翁瑞午對陸小曼而言更像是一個家人,而非夫妻。陸小曼心中的夫妻永遠隻有一個,那就是徐志摩。

1965年陸小曼去世,一代名媛的離開沒有燦爛的煙火,沒有喧嚣的音樂,隻有冷清的唏噓。

陸小曼希望能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人不認陸小曼這個媳婦。

不能和徐志摩合葬,陸小曼的骨灰也無人認領,隻能長年躺在殡儀館内。鬥轉星移,殡儀館搬遷,最終陸小曼的骨灰也不知去向。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過得如何?陪着别人的丈夫,養着别人的孩子

一直到1988年,陸小曼的堂侄陸宗,堂侄女陸宗麟一起出資,在蘇州東山華僑公墓建造了衣冠冢。

一代名媛陸小曼才終于入土為安。

自始至終,陸小曼深愛徐志摩。她對徐志摩所有的感情最後凝聚在她寫的挽聯上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複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

萬千别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她和翁瑞午,親情勝過了愛情。兩個人不過是孤獨世間的彼此慰藉。雖然沒有如對徐志摩那般的愛得濃烈,但是情誼卻還是有的。

在陸小曼的個人檔案上,家人那一欄,她填的正是翁瑞午

問世間情為何物?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道得明白?

徐志摩不行,翁瑞午不行,陸小曼也不行。

全文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