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省份新增本土确診92例
1月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确診病例16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30例,福建9例,廣東8例,四川8例,浙江7例,河南3例,廣西3例,北京1例,天津1例,遼甯1例,山東1例,雲南1例),含12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确診病例(浙江5例,河南3例,四川2例,遼甯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92例(河南56例,其中許昌市39例、鄭州市11例、洛陽市2例、安陽市2例、商丘市1例、滑縣1例;陝西30例,均在西安市;天津3例,其中津南區2例、南開區1例;浙江2例,均在甯波市;廣東1例,在深圳市),含3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确診病例(均在河南)。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2、張文宏:奧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今天出席了光華科技公益論壇。在研究了奧密克戎後,張文宏表示:“有自媒體說這個變異株 (奧密克戎) 引起的是‘大号流感’,這是不足為據的。”
奧密克戎在不久前的11月份才被發現,而在短短幾個月内已經肆虐全球,導緻多國和地區的感染人數激增。在張文宏看來,奧密克戎是一種“會咬人”的毒株。
為了抵禦新毒株,他認為疫苗的接種至關重要:“我們允許關于疫苗接種的争論,但要看到,疫苗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表示,如果不積極接種疫苗,築起強大的免疫屏障,那麼1918年的那場全球疫情将再次上演。
張文宏也提到,在亞洲,新加坡兩針及以上的疫苗接種率已經超過90%,這正是為什麼新加坡能把病死率控制在極低的水準。
3、奧密克戎是不是天然疫苗,它的毒性如何,仍然存在争議
在英國,奧密克戎病人人數暴增,但重症人數、死亡人數下降。目前,倫敦醫院需要使用呼吸機的住院病患比例為6%,去年夏季時的比例則為20%。專家判斷,英國此輪疫情峰值已過。
法國衛生部長韋朗認為,法國和感染率相似的一些國家即将實作群體免疫,疫情結束的曙光已經顯現。目前法國正處于第五波疫情。韋朗判斷很可能是最後一波。
他說:“從法國和一些其他國家的感染率判斷,我們很可能已認證接種疫苗或感染已獲得某種形式的免疫力。
有人把奧密克戎形容為“天然疫苗”。英國雷丁大學病毒學家伊恩教授認同,他說,由于奧密克戎具有高度傳染性,但比其他變種更溫和,可以在不引起重症的情況下産生抗體,提高對其他病毒株的免疫力,形成群體免疫。
以色列衛生部高官Nachman Ash也同意這個看法。他說,奧密克戎在以色列大面積傳播,很可能形成群體免疫。
美國Mayo醫學中心判斷,必須達到94%疫苗接種率和自然感染率,才能形成群體免疫。
專家對此意見分歧。
美國德州健康科學McGovern醫學院傳染病科主任Luis Ostrosky指出,群體免疫最大的難題是時效性和有效性,“抗體會随時間流逝而下降。而且,感染奧密克戎之後産生抗體也不一定對預防其他病毒株有效。”
他說,把希望寄托在群體免疫,風險很高。大面積出現感染意味着可能出現大量住院病人,導緻醫療系統崩潰,大批人死去。
Mayo醫學中心疫苗研究主任Gregory Poland說,隻要冠病病毒繼續變異,就談不上永久免疫,“如果出現一個可以完全逃逸目前的抗體的新變異病毒,我們就得重新開始”。
4、奧密克戎感染者有19種症狀
ZOE冠病應用程式通過收集400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使用者的資料,總結出了奧密克戎的19種常見症狀。
這19種症狀為:流鼻涕、頭痛、疲勞、打噴嚏、咽喉疼痛、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發冷、發燒、暈眩、腦霧(brain fog)、嗅覺不靈、喪失嗅覺、眼睛不适、異常的肌肉酸痛、食欲不振、胸口疼痛、腺體腫脹以及情緒低落。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流鼻涕是最常見的症狀,影響了近73%的冠病患者,其次則是頭痛(68%)、疲勞(64%)、打噴嚏(60%)和咽喉疼痛(60%)。但出現以上症狀絕非代表一定感染上冠病,因為它們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