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核夫妻陪10歲兒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後差别驚人

老王開通視訊号啦!

▲關注老王,每天分享一點跑步小知識▲

來源:跑步指南(id:running_guide)

作者:老王

老王看到一條新聞。

在河南洛陽一家公園裡面,一起跑步的三口之家的一個視訊走紅網絡。

視訊中,一家三口穿着親子運動裝,兒子跑在前面,母親在中間,父親在最後。一家人,整齊地呈一條直線奔跑,跑姿标準優美,形成一道靓麗的風景。

硬核夫妻陪10歲兒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後差别驚人

這段視訊拍攝于伊川縣伊河國家濕地公園沿河樂道。父親是一名短跑運動員,兩年前,他和妻子從外地回到家鄉,在縣城開了一家體育用品店。

此後,就經常帶着妻兒跑步。久而久之,一家三口養成了每天跑步的好習慣。

在接受采訪時,父親謙虛地說,沒什麼特别的,就是他和妻子堅持每天帶着孩子跑5公裡。

說起原因,爸爸隻是簡單的說了一句:在跑步中陪伴。

該視訊已獲得近40萬點贊,不少媒體和網友也争相刷屏。他們也被網友稱為“硬核夫妻”。

如果有時間陪孩子一起跑步,老王覺得這是一種最好的陪伴。

如何陪伴孩子,對很多成年人來說一直是個難題,因為——陪伴≠陪着。

對于孩子來說,你拿個手機有人無心地陪着他,并不比無人陪伴好多少。

TED 演講曾經也做過一個實驗:

硬核夫妻陪10歲兒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後差别驚人

當父親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和他一起玩耍,一起歡笑時,孩子的眼裡發光,臉上洋溢着幸福。

當父親不再看着孩子,轉過頭去做其他事情,對孩子的呼叫沒有回應時,孩子的笑容頓時消失了,無助的情緒明顯升起。

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最需要的不是一個一直捧着手機的像“手機架”一樣的父母,而是帶他們出去玩,仔細聽,一起笑,一起瘋狂,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克服困難的至親。

硬核夫妻陪10歲兒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後差别驚人

對于孩子來說,媽媽的關懷和爸爸的鼓勵,一樣不可少。隻有被父母用愛陪伴的孩子,才會快樂開朗。

一起跑步,一起汗流浃背,一起經曆痛苦,一起跑出健康,互相陪伴和鼓勵,這就是一種高品質的陪伴!

這種陪伴,會影響孩子一生。

事實上,跑步還可以強化少年兒童的骨骼。兒童時期的運動可以提高骨密度,并且維持至成年時期。這種對骨骼的健康益處可以長期維持。同時,每次進行10-20分鐘跑步,每周堅持三天,可以促進少年兒童骨骼的發育。而青少年骨骼健康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直接關系到成年後的骨骼健康以及骨質疏松等老年疾病的預防。

雖然跑步時一項安全的運動,但是為了照顧生長發育,還是不能過快過多增加跑量——畢竟,青少年的最大任務是長身體,而不是馬拉松。

硬核夫妻陪10歲兒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後差别驚人

尤其是孩子跟大人一起跑步還是需要科學對待。

兒童機體各部分的功能還不成熟,從3~6歲孩子骨骼、肌肉的發育特點看,骨骼彈性大,硬度小,容易發生變形,肌肉的纖維較細,易疲勞和受損傷。

呼吸、循環方面,小兒的肺活量相對較小,是以呼吸頻率要比成人快,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孩子的心髒隻有成人的1/3大,心髒壁薄,每搏輸出量少。

兒童的身體對較激烈的運動适應能力差,同樣不能耐受如長跑、舉重之類的運動項目。

萬不可脫離兒童實際,而以成人的标準來安排和要求孩子。

硬核夫妻陪10歲兒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後差别驚人

去年老王朋友圈有個媽媽發出來和兒子一起完成了半馬,雖然大家都感到很勵志,但是老王卻不推崇這種讓小孩子去進行耐力跑的行為。

半程馬拉松21公裡,對成人來說都是超長的耐力跑。不要以為現在跑馬拉松的人多了,好像全馬都不稀奇了。這種想法都是不對的,無論是半馬還是全馬都已經是極限運動了。是以,老王非常反對為了各種目的讓小孩子去進行這種超長距離的跑步。

一般小孩子鍛煉身體為目的,慢慢跑一兩公裡、兩三公裡就可以了,最遠不要超過5公裡。對小孩來說足夠了。

今天就聊到這裡了,原創不宜,請大家順手點個贊,能轉發一下就更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