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硬核夫妻陪10岁儿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后差别惊人

老王开通视频号啦!

▲关注老王,每天分享一点跑步小知识▲

来源:跑步指南(id:running_guide)

作者:老王

老王看到一条新闻。

在河南洛阳一家公园里面,一起跑步的三口之家的一个视频走红网络。

视频中,一家三口穿着亲子运动装,儿子跑在前面,母亲在中间,父亲在最后。一家人,整齐地呈一条直线奔跑,跑姿标准优美,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硬核夫妻陪10岁儿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后差别惊人

这段视频拍摄于伊川县伊河国家湿地公园沿河乐道。父亲是一名短跑运动员,两年前,他和妻子从外地回到家乡,在县城开了一家体育用品店。

此后,就经常带着妻儿跑步。久而久之,一家三口养成了每天跑步的好习惯。

在接受采访时,父亲谦虚地说,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他和妻子坚持每天带着孩子跑5公里。

说起原因,爸爸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在跑步中陪伴。

该视频已获得近40万点赞,不少媒体和网友也争相刷屏。他们也被网友称为“硬核夫妻”。

如果有时间陪孩子一起跑步,老王觉得这是一种最好的陪伴。

如何陪伴孩子,对很多成年人来说一直是个难题,因为——陪伴≠陪着。

对于孩子来说,你拿个手机有人无心地陪着他,并不比无人陪伴好多少。

TED 演讲曾经也做过一个实验:

硬核夫妻陪10岁儿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后差别惊人

当父亲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和他一起玩耍,一起欢笑时,孩子的眼里发光,脸上洋溢着幸福。

当父亲不再看着孩子,转过头去做其他事情,对孩子的呼叫没有回应时,孩子的笑容顿时消失了,无助的情绪明显升起。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一个一直捧着手机的像“手机架”一样的父母,而是带他们出去玩,仔细听,一起笑,一起疯狂,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克服困难的至亲。

硬核夫妻陪10岁儿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后差别惊人

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的关怀和爸爸的鼓励,一样不可少。只有被父母用爱陪伴的孩子,才会快乐开朗。

一起跑步,一起汗流浃背,一起经历痛苦,一起跑出健康,互相陪伴和鼓励,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这种陪伴,会影响孩子一生。

事实上,跑步还可以强化少年儿童的骨骼。儿童时期的运动可以提高骨密度,并且维持至成年时期。这种对骨骼的健康益处可以长期维持。同时,每次进行10-20分钟跑步,每周坚持三天,可以促进少年儿童骨骼的发育。而青少年骨骼健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直接关系到成年后的骨骼健康以及骨质疏松等老年疾病的预防。

虽然跑步时一项安全的运动,但是为了照顾生长发育,还是不能过快过多增加跑量——毕竟,青少年的最大任务是长身体,而不是马拉松。

硬核夫妻陪10岁儿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后差别惊人

尤其是孩子跟大人一起跑步还是需要科学对待。

儿童机体各部分的功能还不成熟,从3~6岁孩子骨骼、肌肉的发育特点看,骨骼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肌肉的纤维较细,易疲劳和受损伤。

呼吸、循环方面,小儿的肺活量相对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要比成人快,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孩子的心脏只有成人的1/3大,心脏壁薄,每搏输出量少。

儿童的身体对较激烈的运动适应能力差,同样不能耐受如长跑、举重之类的运动项目。

万不可脱离儿童实际,而以成人的标准来安排和要求孩子。

硬核夫妻陪10岁儿子跑步1年:用心陪伴孩子,10年后差别惊人

去年老王朋友圈有个妈妈发出来和儿子一起完成了半马,虽然大家都感到很励志,但是老王却不推崇这种让小孩子去进行耐力跑的行为。

半程马拉松21公里,对成人来说都是超长的耐力跑。不要以为现在跑马拉松的人多了,好像全马都不稀奇了。这种想法都是不对的,无论是半马还是全马都已经是极限运动了。所以,老王非常反对为了各种目的让小孩子去进行这种超长距离的跑步。

一般小孩子锻炼身体为目的,慢慢跑一两公里、两三公里就可以了,最远不要超过5公里。对小孩来说足够了。

今天就聊到这里了,原创不宜,请大家顺手点个赞,能转发一下就更好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