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是黃埔軍校首任校長,而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都稱他為“校長”,像其他地方将領都叫“委員長”,還能稱校長之人都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
等到了1947年身務繁忙的蔣介石讓出校長之位,交給畢業于黃埔一期的“關麟征”将軍,他可是一位能打,而且還是一位及善于用兵的将軍,經曆東征,北伐,中原大戰,八年抗戰等曆練,已經是一位身經百煉的戰将,是以說由他出任黃埔軍校第二任校長綽綽有餘,就這樣關麟征成為繼蔣介石第二任黃埔校長。

再來看看關麟征将軍的戰績。
關麟征,陝西鄠縣人,在民國大學者于右任老先生介紹下考入黃埔軍校,其實杜聿明,張靈甫都是于老先生的舉薦到黃埔軍校。
在這個他受到孫中山的訓話,其中這一段話令他印象深刻“不僅要做一個有高度才能的軍人,而且要做一個不怕苦、不怕死的軍人”,這對關麟征影響甚大。
從軍校畢業後,他首次戰鬥便是東征陳炯明,可能說每一位黃埔一期生必經曆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他也迎來人生第一次戰功,他率先攻入敵城,作戰中十分骁勇,但也是以他的膝蓋遭到中槍,由于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失血過多,整個大腿都麻痹了,當時醫生建議截肢,截肢意味着失去一條大腿,這對軍人來說簡直失去生命還可怕。
假如關麟征真的失去一條大腿,可能軍事生涯就此結束了,但在這裡,他遇到他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廖仲恺,當時廖仲恺去醫院慰問官兵,這時關麟征知道自己要截肢,心情十分暴躁,也不配合治療,剛好被路過的廖中凱看到,就詢問何事?
這才得知其中緣由,也正是在廖仲恺堅持反對向,并與醫生商量研究,要求精心治療,這樣才保住了關麟征的大腿,多年每當他回憶往事時,對廖先生總是感激不已,說他是好人。
經曆此劫後,關麟征在經後戰争中,越打越打勇,也展現出秦人善勇的一面,随着戰功不斷增加,關麟征職位也從原來連長升任旅長,當時杜聿明就是他部下任團長。
1932年6月,關旅奉命随徐庭瑤第四師進攻鄂豫皖蘇區,迫使紅軍轉移,讓蔣介石十分高興,随之關旅晉升關師,編号25師(也是後來著名王牌師千裡駒師),25師(千裡駒師),所轄兩個旅,分别為是杜聿明和張耀明。25師在關麟征調教,訓練下迅速成為一支:準、狠,又善于長于急襲的王牌師。
1933年3月,關麟征奉命率25師随17軍軍長徐廷瑤北上,參加長城抗戰,這也是關麟征首次與日軍交手,他親率一團猛烈反擊日軍,在與敵軍擊戰中關麟征身上被日軍榴彈炸傷,渾身是血,但是他堅持不退,與敵軍厮殺,終于擊退了敵人占領了最高地,但25師經此戰也傷亡慘重,後撤往後方休整,而關麟征也因與日軍作戰勇敢,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然而在抗戰全面爆發後,關麟征升任五十二軍軍長,而部下兩人師長分别是第二師(師長鄭洞國),第二十五師(師長張耀明),投入抗日戰争上。
在以後的抗戰中,關麟征的英勇指揮也為他赢得關鐵拳的稱号,尤其在長沙會戰中,找準戰機,主動出擊,集并收複失地,也是以升任15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生中繼胡宗南第二人,在抗戰中任集團軍總司令,都知道胡宗南的集團軍總司令,是靠溜須拍馬得來的,而關麟征則是在戰場上一點拼殺而出的。
但是到了解放戰争,關麟征因不願意打内戰,漸漸失去蔣介石的信任,也是以丢了兵權,最後調他去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在蔣介石敗局已定,關麟征攜帶一家老小來到香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