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嶽最倚重的将軍,第三次長沙會戰充當主力軍,最後卻死于非命

抗戰中,薛嶽擔任第九戰區司令官,而當時第九戰區所有戰鬥都是圍住長沙城打響,了解曆史朋友都知道,湖南當時是抗戰中的主戰場,尤其是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挫敗敵軍銳氣,同時提高我軍民士氣。

然而在三次長沙會戰中,有一位将軍一直充當主力軍,而且還是薛嶽最倚重的将領,可以說是逢站必用,這位就是李玉堂。

李玉堂山東省廣饒縣人,他畢業于黃埔一期,在國軍中與李延年、李仙洲三人并稱“山東三李”而且都是猛将,雖然他是畢業于黃埔軍校,但并非老蔣嫡系。

薛嶽最倚重的将軍,第三次長沙會戰充當主力軍,最後卻死于非命

但在戰場上李玉堂全靠戰功升晉,從最初一名小兵到抗戰中擔任第十軍軍長。其實最初李玉堂是第八軍軍長,當時麾下有第3師、第2師、預備第11師,而第二師師長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陳明仁。

而讓他擔任第十軍軍長是在第一次長沙會戰後,當時戰區司令官決定将第八軍,第十軍合并整編,還是李玉堂為第十軍軍長,從此一支像泰山一樣的王牌軍誕生。

1941年9月第二長沙會戰爆發,當時薛嶽讓第十軍守長沙,但是由于戰場上瞬息萬變,薛嶽讓第十軍開赴高橋、金井、福臨鋪一線構築防禦工事并阻擊敵軍。

日軍為了占領長沙用第3師團主力、第6師團和第40師團各一部對李玉堂部發起進攻,要知道第六師團在日軍中可有鐵軍之稱,可見戰鬥力的強悍。

面對敵軍的進攻第十軍損失慘重,109副師長賴傳湘就是在這次戰鬥中殉國,于是李玉堂讓第十軍撤往長沙外圍的東山、浏陽河、撈刀河一線構築工事,阻擊日軍四晝夜,可以看出第十軍是一支非常善守之軍,後援軍到來第十軍與兄弟部隊反攻敵軍,并将其打退,成功粉碎了日軍第二次占領長沙的夢想。

薛嶽最倚重的将軍,第三次長沙會戰充當主力軍,最後卻死于非命

但在戰後,李玉堂因丢失金井被撤職,但找到第十軍全體官兵的反對,認為在此次會戰中第十軍沒功勞也有苦勞,不嘉獎就罷了,怎麼還把我們的軍長撤職了,這樣一來讓第十軍全體官兵戰鬥士氣第低落。

而且到了12月,日軍集結重兵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這次薛嶽決定打個大勝仗,又是讓李玉堂第十軍擔任守長沙之重任。

而第三次長沙會戰,也是李玉堂軍事生涯中最輝煌與戰績最高峰,面對敵軍三個師團進攻,李玉堂部成功抵擋敵軍第一次攻擊,然而在飛機坦克協同作戰下,日軍進入長沙城,但李玉堂讓部隊化整為零,與敵軍展開巷戰,直到堅持大部隊往長沙趕來合殲這股日軍,這也是薛嶽将軍的天爐戰法,而長沙城就是爐膛,守爐人就是李玉堂。

薛嶽最倚重的将軍,第三次長沙會戰充當主力軍,最後卻死于非命

這一戰第10軍赢得“泰山軍”的榮譽稱号,而李玉堂被提升為第27集團軍副總司令,而第十軍由方先覺任軍長,在1944年第十軍衡陽城再創輝煌,雖然敗了,但也是輝煌。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抗戰名将,為何最後卻死于非命!這和他夫人有很大關系,當時李玉堂跟蔣介石來台後,懷疑他夫人有通共嫌疑,不分青紅皂白的蔣介石,就對這位抗戰英雄下了黑手,可惜了對抗戰有功的李玉堂卻死于老蔣之手。

薛嶽最倚重的将軍,第三次長沙會戰充當主力軍,最後卻死于非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