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标題,估計小夥伴們也都猜到了,我準備聊聊滿滿受傷的事兒。
講真,一開年就碰到娃頭部外傷的事兒,也真是夠刺激的。還好隻是看着吓人,實際上并沒大礙,尤其是後來傷口恢複得不錯,我才真正松了一口氣。
但整個過程心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實在是太揪心了!
老張一個勁兒地安慰我:養男孩是這樣的,後面路還長着,什麼磕傷劃傷摔傷,破皮拉口骨折之類的,肯定少不了。
以我自己的成長經曆,一三五請家長,二四六去醫院,就是生活常态。你一定要把心态放好,以後類似的情況肯定少不了。
我聽完倒吸一口涼氣,What?你确定這是安慰嗎?明明是一部恐怖片的驚悚預告!看老張一點沒有開玩笑的意思,我開始真正了解養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别。

雖然這一點在之前《科學官宣認證:小男孩就是難養!》中,我已經跟大家聊得明明白白,但真攤上事兒時,自己還是慌的一匹。
如果養女孩是文藝片,那養兒子就是一部集戰争、玄幻、動作、驚悚、末日等綜合題材的超級大片。
老母親想不被氣死吓死,除了心夠大,還得有點善于假裝的演技和有緊急情況下處理危機的能力!要不然可能真熬不到退休。(這天天吓唬人,老母親真招架不住)
02
大家可千萬别小看假裝的本事,這可能成為我們化解危機的關鍵!尤其是作為家庭支柱的我們,更得戲精附體,才能hold住一切。
就拿滿滿這次受傷來說,全家人都慌了神!
其實滿滿摔傷時我并不在身邊,意外是和外公在外面遛彎時發生的。我和外婆正在家準備飯,忽然接到外公電話,說孩子磕破頭得去醫院。
當時我媽就着急了,着急忙慌地讓我穿上衣服一起下樓接應,多擔心都不用說了。很快我們就和外公接上頭,幸好我爸還算冷靜,但也難掩慌亂和急躁,努力向我解釋當時的情況。
講真,這個時候我還算淡定,滿滿不哭不鬧看着狀态還好。可等我真看見滿滿頭上的傷口時,我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兒。
傷口比我想象中要嚴重許多,開口很大,已經快和耳朵一樣寬,周圍的血迹讓傷口顯得格外觸目驚心。真的,每看一眼都是折磨。
(傷口預警,謹慎點開....)
我去,這可如何是好?别扯什麼從容淡定,當時我絕對是吓傻了,各種念頭在腦子裡亂轉:會不會有内傷,會不會有更嚴重的後果?後面怎麼弄?
這時候滿滿才反應過來,哇的一聲就哭了,一直摟着我喊“媽媽,好疼”。
娃一哭大家就更慌了。我媽捂着胸口,表情憂慮;我爸也急的不行,催促我趕緊上醫院。
我們都知道,人在慌亂的時候就容易做出匆忙卻不全面的決策。越是這種情況,就我就越需要冷靜。
隻有我冷靜了,老人才不會慌張,孩子才能安心不害怕,我們也能做出更合适的決策。
如果做不到,那就隻能先裝!為了掩飾自己的慌張,也讓自己冷靜,我先要以最快的速度做了這幾件事:
1.分析孩子的狀态
我告訴爸媽先不要着急,先簡單告孩子當時的情況,怎麼受的傷,流血情況,受傷之後的反應,哭的狀況。
在根據當下的情況做初步判斷:傷口已經不出血了,傷口平整沒有腫脹外翻,而且他精神良好,能哭能說話能走路,情緒也很穩定,說明問題不大。
我也把這些判斷告訴父母,安撫他們的情緒。畢竟咱也得有理有據才有說服力。
2.立刻跟爸爸商量
孩子雖然是我的,但也是全家的,出了狀況我必須立刻跟孩子爸爸一起商量決定。我也這麼告訴我爸媽,目前還沒有嚴重到十萬火急的狀态,也沒輕松到可以擅自決定,容我先給老張打個電話。
然後,我立刻跟老張說明了滿滿受傷的情況,老張一聽趕緊了解了狀況,一起确定了方案:我們帶娃立刻去挂急診,老張立刻奔赴醫院和我們彙合。
3.標明方案趕緊行動
放下老張電話,我就開始選醫院。要麼兒童醫院要麼三甲兒科,但....三甲兒科外科包紮不行呢?萬一破傷風針沒有進口的呢?這種事我之前就遇到過,是以最保險的就是兒童醫院。
還有,急診的話醫院一定選路況好到達時間快而不是距離近的!萬一堵車或者早晚高峰都會耽誤時間。
標明之後,我就立刻打上車帶家人孩子奔赴醫院,老張也獲得位址往那趕。
03
這三件事兒都落實之後,我的情緒就真的平複多了,不再無所适從,心裡也有底氣一些。
果然經過思考之後理性腦戰勝了情緒腦,成為主導。而在有條不紊的行動下,大家的情緒似乎都好了一點。
我摟着滿滿揉搓着他的小手,輕輕在他耳邊說着:“沒事的,媽媽會保護你,陪着你,有媽媽在就沒什麼好怕的。”滿滿一路都很安靜,沒有哭鬧也沒有喊疼,就和平時一樣。
我猜他是真的覺得有依靠吧,媽媽會保護他。
同時,我還握着我媽的手安慰她,好讓她安心。這次是真給老太太吓得不輕,剛才還看她偷偷吃藥。
我爸更是自責的不得了,一直跟我叨叨着當時的情況,後悔得不得了。其實我知道我爸是所有人裡最難受的那個,畢竟是在他手裡出事的,壓力比誰都大。我也一個勁兒勸他是個意外,誰都不希望發生,已然這樣了,咱趕緊處理就是了。
安慰了一圈,我忽然就體會到什麼叫“上有老下有小”了,家庭的責任感讓你必須調整好一切,不能慌、不能亂、做正确的決定,承擔最多的壓力和問題。
如果做不到,那也得裝做到,裝着裝着也就做到了。以前我隻是嘴上念叨着“人到中年”,心裡卻一直不接受。現在.....真·中年老母親。
剛想到這,我的電話響了,是老張。他叮囑我到醫院要做這幾件事:挂急診、處理傷口、打破傷風!别慌,他一會就到。
雖然我已經不慌了,但聽到隊友赤裸裸的支援和鼓勵,真的特别暖。
其實我知道老張也特别慌,從他的反應和語氣就能聽出來,和我剛才一模一樣。但他也用了和我一樣的方法保持淡定,那就是解決問題和化解風險,沒有半點的情緒和問責。
講真,這一點真挺難做到的,這是人遇到狀況的本能反應。老張也做不到,但他也假裝了,假裝自己很淡定。
果然,人生如戲,全憑演技!這就是中年人的處世哲學。
04
另外,父母還得有點應對意外磕碰的應對經驗。
小朋友活潑好動,再怎麼注意,擦傷、割傷也在所難免。輕微的擦傷咱們就不說了,大家都能處理,用清水或雙氧水清洗,用碘伏消毒,再上藥膏或者直接Ok繃包紮的過程,幾乎人人都可以從容應對。
但比較嚴重的割傷,光假裝淡定可不夠,還要及時妥善地采取措施。
止血:
利器劃破表皮,傷到皮下組織造成出血,要用幹淨的紗布或布片有力地按住傷口,持續5-10分鐘或者直到止血。
千萬不要過早打開紗布檢視傷口情況,對止血不利。
如果還不能止血重複這個過程。而且大人務必保持冷靜和鎮定,不僅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判斷,孩子也不會過于不安。
清理和包紮:
止血後,用清水輕柔地清洗傷口,認真地檢視,確定傷口潔淨。
隻要傷口邊緣能夠閉合,輕微割傷就可以在家處理。在傷口上塗抗生素軟膏,用幹淨的紗布包紮或者貼上Ok繃。
就醫:
如果傷口的寬度或者深度超過1.3cm,即使流血不多也要就醫,傷口較大可能傷及神經和肌腱,需要更專業的救治。比如縫針,傷口必須在8小時内縫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就像滿滿這次,傷口接近2cm而且邊緣敞開無法閉合,必須去醫院處理。
還有傷口内有很多髒東西自己清理不幹淨,或者傷口愈合不好,有發炎的征兆,以及其他在家無法處理的傷口,都應該及時去兒童醫院外科處理。
破傷風
隻要傷口較深或者很髒,就需要打破傷風。但這個針大多需要做皮試,像我3個批号的皮試都通不過,隻能打進口的免皮試破傷風。與其折騰,不如直接打免皮試的省心。
另,這個針一定要打。
相信我,掌握這些護理措施之後,我們才能保持淡定,否則要多慌有多慌。是以,再買本育兒百科傍身吧!
這是我的那本...以上知識就是我從這裡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