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說下古代四大妖姬都有誰呢?前三位都是導緻亡國了的妺(mò)喜(夏朝),妲己(商朝),褒姒(西周),最後一位就是春秋時期的骊姬。
前面三位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們今天來說下這最後一位骊姬:

骊姬是春秋時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領的女兒,獻公五年(公元前六七一年),晉獻公率兵攻打骊戎(即西戎族)。在出征之前,晉獻公找占蔔官蔔了一卦,負責占蔔的史官史蘇對晉獻公說:“此次攻打骊戎,是‘勝而不吉‘,請停止攻伐”,但是晉獻公沒有聽勸,結果一路打到了骊戎國都。骊戎主戰敗之後,為了讨好晉獻公不得已将自己的女兒骊姬和少姬送進了宮。
晉獻公初見骊姬時就被骊姬深深吸引住了,立馬将史蘇卦象所言抛到了九霄雲外。骊姬到底有多美呢?這一點我們從莊子的《莊子·齊物論》裡就能找出答案。“毛嫱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誰都沒想到卦象中不吉的來源就是這樣一位樣貌沉魚落雁的女子。
骊姬一入宮,晉獻公就被迷得神魂颠倒,再也沒有寵幸過其他的妃子,沒過多久,骊姬就為晉獻公生下了一個兒子,名為奚齊。此時,晉獻公總共有九個兒子,名見經傳的有五個:太子申生,齊姜所生;公子重耳、夷吾,大戎部落進貢的兩位美女所生;骊姬所生的奚齊;還有一個便是同骊姬一起入宮的少姬所生的卓子。
奚齊出生之後,晉獻公更是寵愛骊姬,不顧大臣的勸谏,執意要立骊姬為夫人,骊姬成為夫人之後,晉獻公就想着也立骊姬的兒子為太子,沒想到骊姬一聽便跪下說:“申生早已立為太子,為天子、諸侯和世人所知。如廢申生立奚棄,妾甯願去死。”晉獻公聽後更是覺得骊姬不僅漂亮,還十分賢德,更是寵愛骊姬。
但是其實這一切都是骊姬假裝的,其實她心裡恨不得自己的兒子馬上成為太子,這樣她才能穩定住自己的地位,畢竟母憑子貴。但是她感覺目前形勢對自己十分不利,此時提出大臣們必定反對,而且也會打草驚蛇,讓申生那邊有防範。于是她思前想後,決定派自己的親信優施去收買晉獻公最寵愛的兩個大臣梁五和東關五,讓他們幫助自己。
“二五”收受賄賂之後,一天朝會上,合計向獻公進言說:“曲沃是晉祖始封的土地,又是先君宗廟所在處,是個非常重要的地方。蒲地與屈地(在山西吉縣)瀕臨黃河,緊挨戎狄外族,是邊防要地,這三個地方應該派自己人去鎮守,如能讓太于申生去曲沃,重耳、夷吾去蒲地和屈地,主公居中指揮,晉國江山定能堅如磐石,固若金湯”。
晉獻公思前想後,認為派兒子們去那麼遠且又十分荒涼的地方鎮守,實在欠妥,更何況其中一個還是未來的晉國君主。上關五早料到晉獻公會這麼想,便緊接着說:“這些地方雖然荒涼,可是地域廣闊,位置重要。如果能把這些地方建成城池,晉國就相當于有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屏障,何樂而不為?”
晉獻公不知是計,聽信了“二五”的話,便命申生去守曲沃,太傅杜原款從行輔佐;重耳去蒲地,狐毛跟從;夷吾到屈地,呂饴甥相随。為掩蓋衆人耳目,選派工匠到三地加強城牆,建築房屋。
成功将晉獻公的三個兒子和他們身邊的大臣都從晉獻公身邊趕跑,骊姬奪嗣之計的第一步圓滿完成。于是她緊接着實行了第二步計劃:給奚齊、卓子找個強硬的靠山。挑來選去,她選中了荀息。這荀息智謀過人,當年曾獻假虞滅虢,以一璧一馬而滅虞虢二國,頗受晉獻公信任。于是骊姬狂吹耳邊風,成功讓晉獻公下令荀息為奚齊的老師。
再過一段時間,骊姬發現申生雖然去了曲沃,但是大臣們還是十分喜愛他,晉獻公從之前那次談話之後也沒有再提起廢太子的事情,是以她思來想去發現隻有申生死了,自己的兒子才能登上太子之位。恰巧一天骊姬晚上做了噩夢,夢到了申生死去的母親齊姜。骊姬想了一夜策劃出了奪嫡計劃關鍵的第三步:
第二天一早,骊姬便傳喚太子申生進宮。
骊姬說:“昨晚我夢見你生母進宮來了,想是我兒久沒祭祀了。”
申生馬上表示明天就傳回曲沃祭奠。之後申生在儀式結束後按照習俗将祭肉、祭酒送到了王宮,讓父親食用。骊姬在晉獻公回來之前,派人偷偷在祭肉上下了毒,然後在宴席上獻公正要夾肉的時候,骊姬出聲阻止道:“從外面來的食物,試試再吃吧。”
骊姬随即潑了一碗肉湯到地上,地上立刻燒出一個土坑。又喚來一隻狗,喂了一塊肉,狗慘叫了幾聲就死去了。獻公還有點不相信,又叫來身邊的一個小官,叫他吃下祭肉後,小官也立刻身亡。
在骊姬的挑撥下,晉獻公大發雷霆,立刻發出诏令,要拿太子申生問罪。有臣子提前将此事告知了申生,申生逃到了新城。但是申生心知肚明,下藥的人就是骊姬,但他沒有選擇跟自己的父親解釋。他覺得“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辭之,君且怒之,不可”。申生太過于孝順,他擔心揭發了骊姬之後,父親寝食難安,是以甯願自己背負所有罪名。有大臣勸申生逃到其他國家,但是申生認為自己已經背負了弑父罪名,天下已沒有他的容身之地,最後他選擇了自殺。
之後骊姬又僞造證據向獻公挑撥說:“申生撒毒藥,重耳和夷吾應該是知道的。”重耳和夷吾得知骊姬又在暗算他們,就悄悄回到了各自的封地。多疑多忌的獻公見兩公子竟然不辭而别,越發信以為真。立即派出軍隊,兵分兩路,去追捕重耳和夷吾二人。
追兵來到蒲城,進入宮中,抓住重耳。一個名叫勃抵的小官逼着重耳自殺。重耳掙脫束縛,翻身逃跑,勃抵舉刀便砍,結果卻隻砍下了重耳的半截衣服袖子。從此重耳就開始了自己坎坷的逃亡之路。而另一路追兵來到了屈城,夷吾提前得知消息跑到了梁國躲避。
沒過多久,晉獻公就去世了,骊姬終于得償所願,讓兒子奚齊當上了君王,但是誰也沒想到在喪禮上,大夫裡克和丕鄭密約,派心腹衛士身着異服,混在雜役當中,趁奚齊吊孝的時候殺死了他。優施在旁拔劍相助,也被殺死。
但是骊姬還是不服輸,跟荀息一起再扶持自己的外甥九歲的卓子來當君王,但是不久裡克再次發動政變又把卓子也殺了。骊姬眼見大勢已去,自家性命難保,終于狠下心來,投湖自殺了。
在我看來啊,骊姬的死也算是惡有惡報,隻可惜太子申生如此孝順,卻英年早逝。你說申生如果能夠像重耳、夷吾一樣忍辱負重,懂得變通,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先顧好自己,就不會留下這樣的遺憾。但從曆史的程序來看,這一切都似乎是命中注定,重耳若不經曆這番艱險,也不會有後來的豐功偉績,曆史上也不會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參考資料:《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列女傳·卷之七》《莊子·齊物論》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