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為什麼會有兩個版本?

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春秋戰國曆史正式開啟。在春秋時期,諸侯争霸戰争形成了春秋五霸。不過,針對春秋五霸具體是哪五個諸侯國的君主,目前還是存在多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認同度最高的有兩個版本。按照介紹,一種是司馬遷在《史記》給出的觀點: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與此相對應的是,另一種版本《荀子·王霸》中提出來的,分别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那麼,問題來了,“春秋五霸”有兩大版本,哪種說法更靠譜?對此,你怎麼看呢?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為什麼會有兩個版本?

首先,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周王室的實力明顯下降。在周天子衰微的背景下,秦國、晉國、齊國、楚國等大國不斷擴張,促使東周王室已經無法控制這些諸侯國了。特别是鄭莊公小霸之後,各個強大的諸侯國幾乎都希望稱霸中原。而這,促使春秋五霸出現了多個版本,也即因為不少諸侯國為了争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争霸戰争,互相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讨,導緻諸侯霸主也是更疊頻繁,加上春秋這一曆史階段曆時數百年,各個諸侯國之間實力的此消彼長,是以,一開始稱霸的諸侯,不一定能堅持到最後。比如齊桓公之後,齊國就從霸主的寶座上跌落了。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為什麼會有兩個版本?

在此基礎上,春秋五霸形成了兩大版本,一種是司馬遷在《史記》給出的觀點: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與此相對應的是,另一種版本《荀子·王霸》中提出來的,分别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對此,在筆者看來,更同意第二種觀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春秋五霸有兩種觀點,但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三位是沒有争議的。就齊桓公來說,是春秋五霸之首,在春秋初期,齊桓公這位君主九盟諸侯,三平晉亂,平複衛國,驅逐戎狄。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為什麼會有兩個版本?

在齊桓公之後,晉文公重耳任用賢能、強大晉國;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勤王敗楚、稱霸春秋。特别是在城濮之戰中,晉文公重耳退避三舍,擊敗了強大的楚國,開啟了晉國霸業。在晉文公之後,楚莊王北上争霸,邲之戰擊敗晉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位列春秋五霸。在此基礎上,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在春秋五霸中幾乎是沒有争議的,而争議的焦點則是秦穆公、宋襄公和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上。其中,就秦穆公來說,主要的成就是讓秦國稱霸西戎,但是,因為晉國的阻隔,秦國根本沒有機會向中原地區擴張。至于宋襄公,在和楚國的較量中兵敗受傷,最終身亡,顯然缺乏稱霸的硬實力。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為什麼會有兩個版本?

最後,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吳王阖闾來說,吳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也即吳國的實力強大到差一點就消滅楚國了。至于越王勾踐,在消滅吳國後,越王勾踐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由此,在自身實力上,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是要明顯強于秦穆公、宋襄公。特别是越王勾踐,在消滅吳國,會盟諸侯後,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肉,承認越王勾踐諸侯的“伯”(霸主)。是以,筆者更認同“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的春秋五霸版本。對此,你怎麼看呢?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情懷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