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名将中,齊國有管仲,吳國有孫武,晉國第一名将是誰?

全文共2416字 | 閱讀需6分鐘

談及戰國名将,我們可以如數家珍,孫膑、吳起、白起、李牧等等,但春秋有哪些名将呢?除了齊國管仲、吳國孫武與伍子胥、秦國孟明視等寥寥幾人之外,似乎很難有什麼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名将。

原因其實很簡單,西周到春秋早期,當時戰争“崇尚周朝軍禮”,比較死闆,就是擺好陣勢有禮節的厮殺,偷襲埋伏、截取糧道之類的勝之不武且遭人鄙視,謀略能力與指揮能力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宋襄公就是崇尚周朝軍禮的國君,是以在春秋大部分時間裡,沒有後世标準下的名将生存的土壤。

春秋名将中,齊國有管仲,吳國有孫武,晉國第一名将是誰?

但到春秋中晚期,戰争理念發生巨大變化,從春秋“崇禮”逐漸向“詭詐”轉變,宋襄之仁已經不合時宜了,用兵詭詐慢慢成為了主流,為了取勝可以不擇手段、不拘一格。是以,春秋中晚期之後名将輩出,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代表是說出“兵者,詭道也”的孫武!

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在春秋五霸中,含金量最高的是晉國,維持霸主地位長達150餘年,晉國的霸主地位肯定不是充話費送的,而是打出來的。其實,在晉國稱霸過程中,有一位春秋第一名将輔佐,并且他在戰争由“崇禮”轉向“詭詐”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春秋名将中,齊國有管仲,吳國有孫武,晉國第一名将是誰?

齊桓公去世之後,天下霸主之位空缺,秦國、楚國、晉國紛紛逐鹿天下,争奪霸主之位。其中,沒了齊國壓制的楚國,又開始北上入侵中原了,這一次獵物是宋文公時的宋國,其祖父宋襄公時楚國就曾入侵過。

其實,齊桓公稱霸之前,南方楚國非常強大,與北方戎狄幾乎打穿了“中國”,史書記載的是隻在一線之間,當時華夏危在旦夕。但即便齊桓公稱霸時,也隻是率領中原諸侯壓制楚國,而沒有與楚國發生戰争,說到底齊桓公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宋文公向晉文公求救,但面對強大的楚國,剛剛穩定國内的晉文公,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出兵救宋,與楚國打,不僅沒把握,打輸的話局面更糟糕,而且楚國曾經幫過他,還會給人忘恩負義的印象;但宋文公也幫過他,不救宋也說不過去。

春秋名将中,齊國有管仲,吳國有孫武,晉國第一名将是誰?

晉文公少年時,有五個品德高尚的好友,其中之一叫先轸,他繼位後先轸擔任下軍佐,郤縠擔任中軍将。晉文公繼位後實行“三軍六卿制”,即中軍、上軍、下軍,主官分别為中軍将、中軍佐、上軍将、上軍佐、下軍将、下軍佐,都由“卿”級别的貴族擔任。是以,先轸擔任下軍佐,在高層排名中是最後一位,地位不太高。

對于救不救宋,先轸認為必須救宋,因為不救宋國,不僅是忘恩負義,而且将失去中原其他小國的信任,進而在争霸中出局。在先轸與狐偃的勸說下,晉文公下定決心出兵救宋。

但楚國實力過于強大,先轸即便再自信,也不敢輕易與楚國硬碰硬,于是晉文公與先轸等人決定首先聯合秦齊等國,以在外交上孤立楚國,然後決定先打楚國盟友曹國、衛國,以此逼迫楚國放棄圍困宋國。其實,這就是戰國時出現的圍魏救趙之計,也就是說圍魏救趙之計早就出現了。

春秋名将中,齊國有管仲,吳國有孫武,晉國第一名将是誰?

晉國戰争機器開動之後,先轸的作用愈發凸顯,他首先用詭詐之計,迅速攻陷衛國的五鹿(今河南濮陽縣南),然後又用計攻入曹國都城,俘虜了曹衛國君。在此過程中,中軍将郤縠去世,晉文公就立即把先轸提拔為中軍将,連升五級,成為晉國二把手。

占領曹衛後,楚國為了安定手下小弟們的心思,于是派人告訴晉文公,答應雙方共同撤兵,恢複到以前的狀态,和平似乎已經到來。但在新任中軍将先轸的建議下,晉文公囚禁楚國使者,又忽悠曹衛于楚國斷交,由此激怒楚國進軍。

果然,楚國主将子玉覺得晉國得寸進尺,就率軍進逼晉軍,而晉文公以回報楚國恩情為由,順勢退避三舍避其鋒芒,最終雙方在城濮(山東鄄城西南)這個地方展開了決戰。

春秋名将中,齊國有管仲,吳國有孫武,晉國第一名将是誰?

晉國先轸、郤溱統領中軍,狐毛、狐偃統率上軍,栾枝、胥臣統率下軍。楚國子玉統領中軍,子西統率左軍,子上統率右軍,其中許國、鄭國、陳國、蔡國仆從軍都在楚國左右軍中。

按照傳統戰法,中軍對中軍,左軍對上軍,右軍對下軍,雙方擺開陣勢厮殺。但先轸卻計謀百出:首先,他是先捏軟柿子,先猛攻楚國最弱的陳蔡仆從軍,導緻楚國右軍潰敗;其次,在楚國加強對晉國上軍與中軍攻勢後,先轸卻讓晉國上軍緩慢撤退,自己又命中軍拖拽樹枝奔馳撤退,以遮蔽戰場阻斷楚國中軍進軍之餘,引誘楚國左軍深入;第三,楚左軍進攻晉上軍時,突然遭到晉中軍、上軍夾攻而潰敗。至此,楚國左右兩軍都潰敗了,子玉不得不退兵。

透過城濮之戰可以看到,先轸打破了春秋戰争的正常,創造了戰場機動用兵,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的先例,開創了避強擊弱、避實擊虛、佯退誘敵、各個擊破等的詭詐戰法。是以,孫武的兵不厭詐并非首創,而是他對春秋中晚期一系列戰争的總結,在某種程度上說,城濮之戰是孫武思想的源頭之一,先轸是孫武的兵法老師之一。

春秋名将中,齊國有管仲,吳國有孫武,晉國第一名将是誰?

如果說城濮之戰還可以說是不徹底的詭詐用兵,還存在很多“崇禮”痕迹的話,那麼先轸指揮的崤之戰就是徹徹底底的颠覆。

晉文公去世後,秦穆公想要動搖晉國霸主之位,竟然派出一支兵馬,私下越過晉國邊疆突襲鄭國。但沒想到走到半路時,被鄭國商人弦高發覺,于是秦軍改變計劃,滅掉了晉國的鄰居滑國後回國了。

先轸認為秦國在晉文公屍骨未寒之際,出兵且擅自入境攻打晉國的同姓鄰居,這是在挑釁,在動搖晉國霸主地位,必須要給予教訓。于是,先轸緊急動員,讓全軍穿上黑衣,然後在崤(今河南陝縣東南)這個地方伏擊了秦軍,俘虜了秦國三位主帥,其中一個是百裡奚之子孟明視,史稱“崤之戰”。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伏擊戰是最常見的戰術,但在先轸之前根本沒有伏擊戰的生存土壤,也從未有過伏擊戰,是以崤之戰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場伏擊戰,更是兵行詭道的最初最顯著的代表。

春秋名将中,齊國有管仲,吳國有孫武,晉國第一名将是誰?

先轸通過兩場戰争,奠定了晉國150餘年的霸主地位,而在他之後,兵行詭詐慢慢成為主流,到了春秋晚期詭詐已經泛濫,乃至老子都喊出“絕詐棄僞”(郭店楚簡道德經)。

然而,作為第一個真正實踐“兵不厭詐”思想、實際戰績遠超孫武的軍事天才,中國兵法轉折性、革命性代表人物,堪稱中國兵家聖祖的先轸,卻并未得到該有的曆史地位,《史記》中沒有為他單獨列傳,《左傳》中對他的叙述寥寥數筆,古今文人論及《孫武兵法》時也鮮有提及他。

曆史有時是公正的,但曆史有時也是不公正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