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去懷念1820年的那個“世界的巨無霸“

我今天看到一張圖,是介紹的公元1820年,也就是大清嘉慶二十五年的全球經濟資料,其中有一個非常明亮的條目标出了,中國,也就是那時候的大清GDP占全球的32%以上。

這張圖的标題很有号召力——《世界的巨無霸》,然後很多人都在說,1820年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從此以後清王朝就開始走向衰落。在這個标題和内容的感染之下,很多人在評論區裡開始自豪、憧憬、懷念那個“經濟三分天下”的年代。

衆所周知,我的主業是讀宋史,對清史不太熟,世界史也忘得差不多了,對于那時候的經濟資料也是兩眼一抹黑,是以我的确判斷不了這個資料是不是真實的,那時候的大清是不是真的是地球上的巨無霸。

但是我想說,不管這個資料是不是真實的,請都不要去懷念那個時代。

幾天以前,我曾經在朋友圈裡問過一個問題:史書上那些盛世,普通人的生活真的過得好嗎?

我沒有什麼具備足夠說服力的資料和證據,我隻能從史料裡面的記載去尋找。

嘉慶二十五年,就是嘉慶駕崩的那一年。《清史稿·仁宗本紀》和《清史稿·宣宗本紀》裡面的記載,絕大部分都是嘉慶駕崩、道光登基這一系列的皇位更疊、人事安排,基本上沒有提到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好在《清史稿·五行志》裡面會記載那一年的很多“夠不上皇帝本紀”的事情。我好奇地翻了一下,隻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這一年,七月,桐鄉大疫,太平大疫,青浦大疫;八月,樂清大疫,永嘉大瘟疫流行;冬,嘉興大疫。

這一年,宣化、甯晉、甯河、寶坻、文安、東安、涿州、高陽、安州、靜海、滄州、埠山、大名、南樂、長垣、保安、萬全、懷安、西甯、懷來、新河、豐潤、麗水大水。

這一年,新城自二月至七月不雨。五月,黃梅大旱。八月,缙雲、麗水、嵊縣、南昌、建昌、臨江、贛州、袁州、武昌、鹹甯、崇陽、金華、常山旱。

這僅僅是嘉慶二十五年一年的記錄,假如你有興趣翻閱一下《清史稿》,你會發現,這樣的記載貫穿了整個“康乾盛世”,當然也包括了嘉慶年間這個由盛轉衰的“世界巨無霸”年代。

這裡面隻是用非常簡單的“大疫”“大水”“大旱”這樣的詞彙來描述了這些慘劇,但是讀過曆史的人都知道,這些簡單詞彙的背後,隐藏着無數家破人亡的慘劇。

那時候的普通人生活水準如何呢?此前二十多年,也就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康乾盛世的大治年代。有一個叫馬嘎爾尼的英國人帶着一個使團來到過中國,他曾經寫過一個很詳細的見聞錄,裡面有不少篇幅介紹了普通人的生活,貧窮、饑餓、麻木、毫無尊嚴,與皇帝、王公、官僚們的富裕、揮霍、奢侈、趾高氣揚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當然,我們也不能保證馬嘎爾尼的記載就是百分百準确,但是接下來,我想說的問題是,一個喜歡曆史、或者讀過曆史的人,應該有這麼一個判斷:在古代皇權社會裡,資源集中在誰的手裡,配置設定權又在誰的手裡。

不僅僅是那個孕育了“世界的巨無霸”的大清。

曆史上的那些盛世,更多的是皇帝開疆拓土的盛世,是國庫豐盈富足的盛世,是戰場摧城拔寨的盛世,是官員縱情享樂的盛世。

對于普通人來說,也就是相對安穩和寬裕一點,自己居住的地方不會成為戰場,遇到天災能夠得到赈災和減稅,能夠攤上一個不那麼貪并且具有基本法治精神的地方官,僅此而已。他們的生活,遠比我們在史書上看到的那些光鮮亮麗悲慘太多。

皇帝大宴群臣,文官煮酒寫詩,武将酒肉穿腸,士子風流倜傥,這些其實都跟普通的百姓沒什麼關系。

在座的年輕朋友可以回家問問長輩,上了歲數的朋友可以好好回憶一下,如果你們家是普通家庭,你們家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能夠天天吃上肉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用穿帶着更新檔的衣服的?

這些年看宋史,經常有人問我,兩宋319年,哪一段時間百姓的生活過得最好?

我其實是很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也可能會挨罵,但是我還是想把我的想法說出來:我覺得是南宋紹興十一年宋金和議之後,到紹興三十一年海陵王南侵之前的這二十年時間。

在這二十年裡,南宋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沒有大筆花錢的地方,沒有像太祖、太宗那樣四處征戰,沒有像真宗那樣先打仗又大修道觀,沒有像仁宗以後那樣一直跟西夏打仗,沒有像神宗、哲宗、徽宗那樣用變法來取财于民,沒有像後來的孝宗、甯宗、理宗那樣,不是在金蒙打仗,就是在積極備戰準備打仗。

紹興年間的這二十年,取消了熙甯新法的措施,經常能夠看到減稅、免稅的記錄,增加了不少福利措施,高宗雖然害怕金國,但是并沒有大規模備戰(很大原因是不敢,怕落口實),百姓的生活雖然說不上富裕,但是我覺得應該是負擔最輕松的一段時間。

而這段時間,正巧是被喜歡宏大叙事的曆史愛好者們最诟病的年代。

曆史啊,真會開玩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