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要去怀念1820年的那个“世界的巨无霸“

我今天看到一张图,是介绍的公元1820年,也就是大清嘉庆二十五年的全球经济数据,其中有一个非常明亮的条目标出了,中国,也就是那时候的大清GDP占全球的32%以上。

这张图的标题很有号召力——《世界的巨无霸》,然后很多人都在说,1820年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从此以后清王朝就开始走向衰落。在这个标题和内容的感染之下,很多人在评论区里开始自豪、憧憬、怀念那个“经济三分天下”的年代。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对清史不太熟,世界史也忘得差不多了,对于那时候的经济数据也是两眼一抹黑,所以我的确判断不了这个数据是不是真实的,那时候的大清是不是真的是地球上的巨无霸。

但是我想说,不管这个数据是不是真实的,请都不要去怀念那个时代。

几天以前,我曾经在朋友圈里问过一个问题:史书上那些盛世,普通人的生活真的过得好吗?

我没有什么具备足够说服力的数据和证据,我只能从史料里面的记载去寻找。

嘉庆二十五年,就是嘉庆驾崩的那一年。《清史稿·仁宗本纪》和《清史稿·宣宗本纪》里面的记载,绝大部分都是嘉庆驾崩、道光登基这一系列的皇位更迭、人事安排,基本上没有提到普通人的生活。

但是好在《清史稿·五行志》里面会记载那一年的很多“够不上皇帝本纪”的事情。我好奇地翻了一下,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这一年,七月,桐乡大疫,太平大疫,青浦大疫;八月,乐清大疫,永嘉大瘟疫流行;冬,嘉兴大疫。

这一年,宣化、宁晋、宁河、宝坻、文安、东安、涿州、高阳、安州、静海、沧州、埠山、大名、南乐、长垣、保安、万全、怀安、西宁、怀来、新河、丰润、丽水大水。

这一年,新城自二月至七月不雨。五月,黄梅大旱。八月,缙云、丽水、嵊县、南昌、建昌、临江、赣州、袁州、武昌、咸宁、崇阳、金华、常山旱。

这仅仅是嘉庆二十五年一年的记录,假如你有兴趣翻阅一下《清史稿》,你会发现,这样的记载贯穿了整个“康乾盛世”,当然也包括了嘉庆年间这个由盛转衰的“世界巨无霸”年代。

这里面只是用非常简单的“大疫”“大水”“大旱”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了这些惨剧,但是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些简单词汇的背后,隐藏着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剧。

那时候的普通人生活水平如何呢?此前二十多年,也就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康乾盛世的大治年代。有一个叫马嘎尔尼的英国人带着一个使团来到过中国,他曾经写过一个很详细的见闻录,里面有不少篇幅介绍了普通人的生活,贫穷、饥饿、麻木、毫无尊严,与皇帝、王公、官僚们的富裕、挥霍、奢侈、趾高气扬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当然,我们也不能保证马嘎尔尼的记载就是百分百准确,但是接下来,我想说的问题是,一个喜欢历史、或者读过历史的人,应该有这么一个判断:在古代皇权社会里,资源集中在谁的手里,分配权又在谁的手里。

不仅仅是那个孕育了“世界的巨无霸”的大清。

历史上的那些盛世,更多的是皇帝开疆拓土的盛世,是国库丰盈富足的盛世,是战场摧城拔寨的盛世,是官员纵情享乐的盛世。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是相对安稳和宽裕一点,自己居住的地方不会成为战场,遇到天灾能够得到赈灾和减税,能够摊上一个不那么贪并且具有基本法治精神的地方官,仅此而已。他们的生活,远比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那些光鲜亮丽悲惨太多。

皇帝大宴群臣,文官煮酒写诗,武将酒肉穿肠,士子风流倜傥,这些其实都跟普通的百姓没什么关系。

在座的年轻朋友可以回家问问长辈,上了岁数的朋友可以好好回忆一下,如果你们家是普通家庭,你们家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够天天吃上肉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用穿带着补丁的衣服的?

这些年看宋史,经常有人问我,两宋319年,哪一段时间百姓的生活过得最好?

我其实是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也可能会挨骂,但是我还是想把我的想法说出来:我觉得是南宋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之后,到绍兴三十一年海陵王南侵之前的这二十年时间。

在这二十年里,南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没有大笔花钱的地方,没有像太祖、太宗那样四处征战,没有像真宗那样先打仗又大修道观,没有像仁宗以后那样一直跟西夏打仗,没有像神宗、哲宗、徽宗那样用变法来取财于民,没有像后来的孝宗、宁宗、理宗那样,不是在金蒙打仗,就是在积极备战准备打仗。

绍兴年间的这二十年,取消了熙宁新法的措施,经常能够看到减税、免税的记录,增加了不少福利措施,高宗虽然害怕金国,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备战(很大原因是不敢,怕落口实),百姓的生活虽然说不上富裕,但是我觉得应该是负担最轻松的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正巧是被喜欢宏大叙事的历史爱好者们最诟病的年代。

历史啊,真会开玩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