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關羽整天拿着一本《春秋》?

為啥關羽整天拿着一本《春秋》?

拜關公 結善緣 學關公 行鴻運

關羽英武忠義的故事,因為大量小說、圖書和相關影視作品的創作流傳,大到七老八十,小到三歲孩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便已經過了上千年,他的藝術形象幾乎都是固定不變的。關于關羽的形象,除了他身跨赤兔馬,手拿冷豔鋸的戰鬥狀态,就是他左手拂髯,右手拿一本《春秋》,左邊關平捧印,右邊周倉扛大刀的形象了。

為啥關羽整天拿着一本《春秋》?

《三國演義》裡,關羽離開曹操護送二位嫂子去找劉備,途中夜裡休息的時候,關羽就拿出一本紅寶書《春秋》,在燭光下認真學習起來。夜讀《春秋》,也成了關羽的經典形象。人們想象中的古代武将,如果要看書一定會是兵書,但是關羽最愛看的為何卻是《春秋》?

有人說,人們将關羽塑造為愛看《春秋》的形象,是為了展現關雲長文武雙全,武能上馬安天下,文能下馬定乾坤。但隻是說對了一半,這就要從關羽手裡的《春秋》說一說了。很多人對《春秋》的印象,可能還隻停留在學生時代,知道它是大陸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但是對裡面的内容卻不甚了解。

為啥關羽整天拿着一本《春秋》?

《春秋》又叫《春秋經》,又稱《麟經》或者《麟史》,是古代儒學經典六經之一,全書共35卷。《春秋》記錄的是周朝魯國的國史,從魯隐公元年(公元前772年)至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前後跨度近三百年。為啥一本記載曆史的書被捧得如此高?因為修訂它的不是别人,正是儒家創始人孔子。

《春秋》一書語言非常簡練,“簡”到了什麼程度呢,基本每年隻記幾件事情,每件事隻有一句話。比如其中一段:“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三月,公會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秋,大水。冬十月。”一年就這麼記完了,不交代前因後果,也不說是非曲直。

為啥關羽整天拿着一本《春秋》?

這又有什麼好看的呢?這就要看看這本著作的背景了,此時"周道衰廢…",尊崇禮儀的傳統廢弛,是以孔子"克己複禮"而作《春秋》。孔子哀歎禮崩樂壞,著此書以警醒世人。《春秋》記載了很多反面例子,比如弑父、弑君,背信棄義等等,以此來警告那些亂臣賊子,故有“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之說。

司馬遷對《春秋》贊不絕口:"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辮人事之紀,别嫌疑,明是非,定猶,善善惡惡,賢賢賤不消,存亡國,繼絕世,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春秋》把反面例寫出來了,是以為人臣子者必須要多讀《春秋》,如此才能夠明白正确的應該怎麼做。

為啥關羽整天拿着一本《春秋》?

關二爺正是忠義的代表,崇尚“仁義禮智信”,有匡扶漢室的夙願,愛讀《春秋》也就不違和了。不過,由于春秋太重要,卻又太簡練,後人就寫了三本書來解釋春秋,即《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和 《榖梁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春秋左傳》,關羽看的就是這本。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江表傳》稱:“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斯人(關羽)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淩人。”《左傳》有許多關于戰争的詳細描寫,相當于是孫子兵法的例題,是以喜愛這本書的大多都是武将,甚至當時盛傳,這本書是名将吳起所著。

為啥關羽整天拿着一本《春秋》?

是以關羽讀《春秋》,不僅僅是為了學兵法,而是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忠貞不二,明辨是非,深明大義,義薄雲天!

來源:關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