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作者:邢少山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邢少山

宣城奧壤,宜蔬、宜果、宜稻,江南魚米之鄉。宣城有宣木瓜、銀杏果、紅花、蜜栆、敬亭綠雪茶、琴魚等及文房四寶等特産。作為“宋詩開山祖師”、身為“直講”、“都管”的梅堯臣雖長期在外,但他對家鄉十分惦念與關心,并為這些特産大力“宣傳”或親自“帶貨”。

過去沒有電視台、報刋與自媒體,而隻有書文,梅堯臣依靠自已的詩詞功底及接觸到的人物與環境,竭盡全力去做。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宣城産宣木瓜,花果并秀,早在公元402年南朝宋武帝劉裕時,宣州就以所産木瓜充貢。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唐時春日觀賞木瓜花成為盛事,宣木瓜藥效特佳。梅堯臣寫有數首詠“宣州花木瓜”的詩作,其一雲:“大實木瓜熟,壓枝常畏風。貼在先漏日,噴露漸成紅。”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宣城産白果,白色橢圓,因如鴨腳,又名“鴨腳子”。梅堯臣贊曰:“高林似吳鴨,滿樹蹼鋪鋪,結子繁黃李,炮仁瑩翠珠。神農本草阙,夏禹貢書無,遂壓葡萄貴,秋來遍上都。”(《白果》)梅詩對銀杏的栽培,結實的時間,種子的形态,剝取種核的手膚之苦,作了如實載錄,又細緻描寫了銀杏的樹形高大雄偉,樹葉美觀怡人的生物特征。

這首詩的宣傳效果特佳,引起轟動及長久效應。立即就有《鴨腳子》《代書寄鴨腳子於都下親友》《宣州雜詩二十首》之十三《依韻酬永叔示銀杏》《依韻酬永叔再示》《依韻和齊少卿龍興寺鴨腳樹》《永叔内翰遺李太博家生鴨腳》《梅聖俞寄銀杏》《和聖俞李侯家鴨腳子》等和贈酬唱。後來記載不斷增加,有關“鴨腳”、銀杏的詩漸漸多起來了。楊萬裡,有“深灰殘火累相遭,小苦微甜韻更高。未必雞頭(芡實)如鴨腳,不妨銀杏伴金桃”;陸遊有“鴨腳葉黃烏臼丹,草煙小店風雪寒”。(《十月旦日至近林》)兩宋賢哲競詠“鴨腳”等。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宣城泾縣産琴魚,名貴小型魚類,魚體細長,短小,一般長約5厘米,前部略呈圓頭柱狀,後部略側扁。口出龍須,嘴寬,形似龍首蛇尾,重唇四鰓,槎頭秃尾。梅堯臣詩曰:“大魚人騎上天去,留得小鱗來按觞。吾物吾鄉不須念,太官常膳有肥羊。”意思是仙人琴高騎着大鯉魚上天去了,留下這些曠世奇才的小魚在人間彈奏着琴音……同朝的歐陽修知道了梅家有這種奇妙的茶魚,忙不疊地奉上《和梅公議琴魚》:“琴高一去不複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溪鱗佳味自可愛,何必虛名務好奇。”這位大官人深知此魚好吃,便勸說梅詩人不必去浪得虛名,有美味雅逸的琴魚相伴就夠了。

梅堯臣宣傳家鄉特産的詩還有:《次韻和王尚書答贈宣城花木瓜十韻》《時魚》《雪中廖宣城寄酒》《聞進士販茶》《次韻永叔試諸葛筆戲書》《詠諸葛筆》《永叔寄澄心堂紙二幅》《答宣城主張主溥遺雅山茶次其韻》《花紅》等。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梅堯臣為家鄉的特産帶貨,選擇多種形式。他給宣酒帶貨,精心選擇的場面是“雪中蕩舟飲酒”。當時,敬亭山下有大小酒坊三百多家,酒旗滿天飄飛。一亇大雪天,他與宣州知州廖詢從酒坊出來,拎着酒冒着紛飛的大雪來到昭亭灣(春雪漫漫昭亭山,素鷗翔鹭空中還),跨進船艙,船夫點開船,他們在船中飲起酒來(任從六花壅船戶,滿酌春色生衰顔)船在水中蕩漾,滿天的雪越下越大(輕舟泛泛昭亭灣,寒沙曲渚杳不辨),他倆開懷暢飲,無比快樂與優閑。最後梅堯臣的結束語是:“世間取樂各有分,何必舞娥高髻鬟 。”這是說,人間取樂的方式很多,不一定非要去看唱歌跳舞。要是當代,拍成電視畫面那更可人了。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白果與新茶上市了,梅堯臣開展“白色”與“綠色”帶貨活動。梅堯臣給白果貨,開場是龍興寺中高大的白果樹上結滿銀色的果子,(淩雲枝已密,似蹼葉非疎);換景解說,結的子很多像黃色的李子,而仁子晶瑩得像翠珠,(結子繁黃李,炮仁瑩翠珠);再切片,說它的觀賞作用(高林似吳鴨,滿樹蹼鋪鋪)及藥用價值(神農本草阙,夏禹貢書無);最後向人們推薦說,這白果比葡萄還貴,現在正上市哩(遂壓葡萄貴,秋來遍上都)。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對于茶葉的帶貨,梅堯臣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他讓大學士歐陽修出來泡茶、飲茶,并向介紹說,“新香嫩色如始造”,“拭目向空看乳花”;歐繼續說,這是我的好友梅堯臣家鄉宣城的敬亭綠雪茶(由來真物有真賞,坐逢詩老頻咨嗟);歐陽修再說,這是梅堯臣從千裡的家鄉弄來新上市的茶,寄給我的(建安太守急寄我,香蒻包裹封題斜);這裡把梅堯臣之前怎樣從家鄉選茶、打包、郵寄一切過程都省去了,但人們從歐陽修的叙述中看得清清楚楚。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梅堯臣給家鄉帶貨,還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梅堯臣給家鄉的文房四寶特别珍愛。他說,他有一次收到了歐陽公送的失傳的澄心堂古紙,他舍不得用,拿去送給工匠潘侯要他去複原。潘侯不負盛望,複原後又又将古贈一些給梅堯臣,梅堯臣又将古紙回贈歐陽修,歐陽修始終舍不得用,一直壓在箱底。通過這個故事,他竭力推薦說:“文房四寶出二郡”,“自茲重詠南堂紙,将今世人知首尾。”

梅堯臣給家鄉宣城特産的這些宣傳與帶貨,當時,也許他沒有直接認識到這個問題,但它确實是跟現在直播電商的經濟形式一樣,是一種帶貨活動。它推動了産品的廣泛銷售與提高了知名度。因為産品本身不會說話,但可通過帶貨人對産品的聲色描繪,親身試驗感受,好的産品就會立體的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私人企業;不管是老棄牌産品,還是新興産品,都需要竭力打造,而打造需要名人名嘴用文雅高貴的文字,深邃含蓄的哲理、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有趣的講述等。我想,當時,梅堯臣的宣傳與帶貸活動,沒有考慮哪麼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是對家鄉宣城的熱愛,從梅堯臣的這些詩句中,能看出他對故土深厚情感,而且,這些詩句,千百年年來為人們廣為傳誦。

宣城記憶之七十:梅堯臣為宣城家鄉的特産“宣傳”與“帶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