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作業不用催,家長是怎麼做到的

★每天一篇原創,今天是第1687天

《管見參考》

全國走好網上群衆路線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績突出個人

紹興市網上文化家園示範項目

紹興市全民閱讀優秀項目

紹興市最美領讀者

做作業不用催,家長是怎麼做到的

文/管見 主播/張彬

孩子上學後,做父母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不願意做作業,非得等父母一催再催,很多時候催了也沒用,最後導緻家裡雞飛狗跳。

不過話說回來,自覺做作業的孩子們也很多,那麼,這些家長又是怎麼做到的呢?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01

孩子被催作業很正常

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自覺的,特别是國小低段,幾乎每個孩子都被父母催過,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家是公平的。

但到了國小高段,就開始分化了,自覺的孩子不需要再催,不自覺的孩子越催越慢。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裡面有家長的因素。

國小低段之前的孩子,行為限制要靠父母,需要父母堅持底線,給孩子立下規矩。

國小是學習生涯的開始,學習本身是一件難事,是以孩子有惰性很正常,在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02

培養孩子定時的習慣

很重要的一個好習慣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作業。

孩子的時間觀念,要從小抓起。

具體可以這麼來做:

第一是認識時間,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借助鐘表等工具,去幫助他認識時間,以及時間的流逝。

同時,給所做的事情設定一個時間限制,比如電視隻能看一小時,晚上八點半之前必須睡覺等等;

第二是培養輕重緩急。

把每天要做的事情,給孩子排個輕重緩急,這個排序很重要,堅持下來就能解決拖延問題,比如先做作業再吃飯,先吃飯再看新聞。

03

幫助孩子建立信心

做任何事情,信心是赢的基礎,做作業也一樣,如果老是做不對,就沒有信心做作業了。

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并不完全是拖拉,而是感受不到成就感,當孩子把作業當成痛苦時,第一反應就是躲避,躲避的直接反應就是拖延。

不要說孩子,其實大人也一樣,碰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六神無主,不由自主想逃避。

這是很多孩子的困境:作業太多,擔心做不完,題目難了,擔心不會做,不能及時交作業,怕老師批評,于是,孩子就會開始逃避。

在這樣的時候,父母催促是沒有用的,應該想辦法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是無助的狀态。

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起“我一定行”的信心,關于這方面技巧是很多,比如讓孩子先做簡單的,把作業分段進行,同時,适當對孩子予以表揚。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學會忍耐,不要急着去責怪孩子,也不要馬上告訴孩子答案。

04

要有做作業的氛圍

父母的榜樣和家庭環境很關鍵。

監督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非常痛苦,家長得時時刻刻監督留意,這個過程,家長也要自律,而不能像現在很多人一樣,把孩子丢一邊,自己玩手機。

孩子在家作業時,父母在邊上做什麼很重要。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盡量不在孩子旁邊閑聊,不看電視或視訊,讓孩子擺脫外部的幹擾,把心思花在作業上。

好的習慣,父母堅持實行。

壞的習慣,父母不要去做。

這樣的教育,對孩子最有說服力。

自覺的父母,培養自覺的孩子。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管見參考》視訊号

更新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