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培養良好的基本生活習慣

首先,要在孩子幼兒期,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基本生活習慣,這是首要的目的。這一點對父母和孩子同樣重要,孩子年幼時,父母們總不舍得過多批評他們,結果等孩子升人了國小高年級,父母們不得不跟在孩子後邊再三叮咛:“洗手了嗎?”“手絹帶了嗎?”“快點兒!别老磨蹭。”然而孩子們到了這個年齡,自我意識漸漸形成,對父母過多的指令不耐煩起來,父母如果說“這都是為了你好”,反倒會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是以想要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要從幼兒期開始,要使用恰當的批評和表揚用語。然而我們必須記住,對于幼兒期的孩子,因其年齡小,很難僅靠語言達到教育的效果。

“不是告訴你了嗎?别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

如此一味地教訓孩子,他們隻會了解這種行為“不可以做”,然而該怎樣做,除非父母身體力行地做給他們看,否則他們永遠無從得知。

就眼前的事情不停斥責孩子是愚蠢的。批評孩子前先要仔細考慮“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做”,“為什麼他不那樣做”,這樣,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共同思考“該怎麼辦”。

培養良好的基本生活習慣

過分的指責,會使孩子畏畏縮縮,産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最好不通過批評就達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對于已上國小的孩子,要想培養其生活習慣,與其對一件件細小的事橫加指責,不如讓他幫忙做些家務,以激起其積極性。根據情況,把一些家務配置設定給孩子,比如讓他幫着買點東西、放桌子、洗碗、做些簡單的小菜等。孩子們會因為發揮了自己的能力,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上進心。為使他們做得更好,父母要對日常家務做好安排,并自己帶頭遵守,比如遊戲時間、晚飯前做家務時間、看電視時間、睡覺時間,都井井有條地安排好,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訓斥孩子看電視要看到什麼時候”、“該學習了”等等。

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對他的成績給予肯定:“洗了這麼一大堆碗,真是幫媽媽大忙了,謝謝。”對于孩子來說,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揚,會信心大增,無論做家務,還是其他方面,都會更積極地去努力。

像這樣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習慣,教給他們自我保護的基本技巧,是我們表揚、批評孩子時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将來能在社會上自立,為此要使他們養成應當具備的人格素養。

說明:該文章部分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