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在孩子幼儿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这是首要的目的。这一点对父母和孩子同样重要,孩子年幼时,父母们总不舍得过多批评他们,结果等孩子升人了小学高年级,父母们不得不跟在孩子后边再三叮咛:“洗手了吗?”“手绢带了吗?”“快点儿!别老磨蹭。”然而孩子们到了这个年龄,自我意识渐渐形成,对父母过多的指令不耐烦起来,父母如果说“这都是为了你好”,反倒会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从幼儿期开始,要使用恰当的批评和表扬用语。然而我们必须记住,对于幼儿期的孩子,因其年龄小,很难仅靠语言达到教育的效果。
“不是告诉你了吗?别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如此一味地教训孩子,他们只会理解这种行为“不可以做”,然而该怎样做,除非父母身体力行地做给他们看,否则他们永远无从得知。
就眼前的事情不停斥责孩子是愚蠢的。批评孩子前先要仔细考虑“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为什么他不那样做”,这样,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共同思考“该怎么办”。

过分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最好不通过批评就达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对于已上小学的孩子,要想培养其生活习惯,与其对一件件细小的事横加指责,不如让他帮忙做些家务,以激起其积极性。根据情况,把一些家务分配给孩子,比如让他帮着买点东西、放桌子、洗碗、做些简单的小菜等。孩子们会因为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上进心。为使他们做得更好,父母要对日常家务做好安排,并自己带头遵守,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训斥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该学习了”等等。
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洗了这么一大堆碗,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像这样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教给他们自我保护的基本技巧,是我们表扬、批评孩子时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上自立,为此要使他们养成应当具备的人格素养。
说明:该文章部分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