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後心理問題越多?

為什麼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後心理問題越多?

“你家孩子真懂事!”聽到這樣的表揚,好多家長都會覺得志得意滿。

懂事的孩子,好像更容易赢得好感。

他們懂得察言觀色,不會提出不該有的請求;

他們很會控制情緒,總是默默忍讓,笨拙付出;

他們似乎天生乖巧,行為也總能恰到好處。

絕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但有專家卻說,太過聽話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精神問題。

一位心理學家曾分享過青少年抑郁症的案例,他提到,許多家長帶孩子來,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我家小孩平時很乖的,怎麼突然就這樣了?”

在家長眼裡,“乖”小孩,是不可能會出現任何問題的。

但其實孩子從來都不是“突然”出現問題的,隻是懂事的孩子,選擇了沉默隐忍,把傷痛藏在了心裡。

這些心理問題的産生,在他們的成長經曆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01、懂事,是孩子的被迫選擇

微網誌上看到一段視訊。

年初六,爸爸要出門上班,10歲的女兒非常不舍,滿眼含淚,小臉也慢慢開始垮掉。

然而,為了讓爸爸安心離開,她呆呆地靠在樹上保持鎮靜,努力對爸爸扯出笑容。

即便不知不覺中已經淚流滿面,也在爸爸囑托“照顧好家裡人”時,乖巧地點頭答應。

爸爸說,女兒一向很懂事,哪怕受了再多的委屈,通常也隻是自己默默忍住。

女孩的懂事令爸爸心疼,同時卻也讓爸爸感到欣慰。

懂事,似乎從來都是一種很高的贊美,是對孩子體諒和溫暖的認可。

在孩子的世界裡,被稱贊一句“懂事”,或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

為什麼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後心理問題越多?

但也看到過另外一則視訊。

在外務工的媽媽要走了,留守的孩子不願意,一路摸爬打滾拉扯着媽媽哭泣大喊。

媽媽心酸之餘又氣憤難堪,一邊拍打孩子的手一邊罵“這麼大還不懂事,媽媽不走怎麼賺錢養活你!”

村裡人也在竊竊私語,說孩子太不懂事!

反思第一個視訊中的女孩。

想讓爸爸留下嗎?肯定想。

爸爸會真的留下嗎?肯定不會。

硬攔住爸爸會怎樣?不僅會被着急的爸爸罵,還可能會被打。

那保持乖巧呢?爸爸會高興,會感到安慰,自己也會得到一個“聽話懂事”的表揚。

懂事,是孩子的被迫選擇。

“乖”、“懂事”都意味着“自我”的壓抑。不是沒有需求,沒有渴望,而是這些東西,都被早熟的他們郁積在心底了。

但壓力和情緒不會因為壓抑不提就消失不見,“負能量”會日益累積,直到孩子無法負荷,就會爆發出來,将孩子淹沒。

為什麼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後心理問題越多?

02、懂事的孩子,一般都有高壓的控制

一個孩子說,每當自己聽到别人的稱贊,都會感到渾身不自在,并且感覺自己受之有愧。

而當她聽到别人的負面評價時,她又會覺得别人在否認自己的能力,是以會變得更加消沉低落。

談及原生家庭,她表示自己有一個性格強勢的媽媽,媽媽在自己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學習、生活、交友、感情,媽媽全部都要幹預控制。

在媽媽的幹預下,表面上,她的确成為了别人眼裡優秀的孩子:談吐文雅,舉止斯文,孝順聽話,成績優秀。

但背後,她卻有着深深的自卑,總是害怕自己沒達到别人的期待,總是害怕自己做的不夠好。

即便做得已經很優秀了,她還是不自信。

為什麼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後心理問題越多?

還有一個小孩,從小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同齡人眼中的榜樣,卻在步入中學生活後,由于環境與學習壓力過大,成績一落千丈,成日郁郁寡歡,易燥易怒。

女兒的反常行為讓媽媽變得心力交瘁,甚至有一天,媽媽還發現女兒手上有了深淺不一大大小小的傷痕。

在父母的高壓政策和強烈期望下,女孩形成了強烈的進取心和自尊心,但同時也有着深深的危機感,愛争強好勝。

一旦在學業上因種種原因跟不上全班的步伐時,就會産生焦慮感和挫敗感。

惡性循環之下,人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懂事的孩子背後,往往都帶着不易察覺的傷害。

從這個層面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一下,你的早年是否被父母過度控制,也要反思一下,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用同樣的方式控制孩子。

為什麼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後心理問題越多?

03、懂事的孩子,積壓着太多委屈

自傳體小說《人間失格》裡,主人公葉藏是一個過早“懂事”的孩子。

他不遺餘力地讨好别人。

比如,他裝扮小醜,隻為了逗同學的開心。

比如,他為了迎合父親,揣測着換掉自己想要的禮物。

成年後,葉藏依然改不了讨好的習慣。

他說:“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一直在讨好周圍的人,那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

然而,青年葉藏在壓抑和痛苦中,依然走上了消亡的路。

葉藏希望通過讨好别人,來獲得别人的善意,然而在讨好的過程中,他何嘗不委屈呢?

為什麼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後心理問題越多?

節目《少年說》中,高一女生楊栩楠,給自己兩個月大的弟弟寫了封信。

她告訴弟弟,要愛爸爸,不要頂撞他,他很辛苦;要愛媽媽,她為你付出了很多。

但最後,她流着淚對弟弟說:

“你要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可以不那麼懂事,不那麼乖。”

女孩的懂事,細微到令人動容,可這份懂事,也給了她很深的重量,以至于她最後,甚至叮囑弟弟可以“不那麼乖”。

懂事的孩子,并非生來懂事。他們隻不過在跟父母的較量中,跟社會的拉扯中,一點一點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隐藏自己,收起委屈,扮演着大家想要的角色。

為什麼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後心理問題越多?

可是,乖巧的表象下,被隐藏是自己的委屈和不快樂。

他們習慣了“懂事”,習慣了讨好,習慣了消耗自己,去滿足别人的期待。

然而,懂事的孩子長大了,他們不會拒絕,不敢發聲,而且終将發現,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

當懂事成為生存的手段,讨好成為價值的基點,這樣的孩子,内心空虛而又危險,永遠都無法快樂。

04、讓孩子勇敢做自己,遠比懂事更重要

我們要意識到,當孩子超越該有的年齡,表現出過分的懂事時,就是一種危險的信号。

懂事的孩子背後,往往都藏着自卑,藏着對被愛的不确定。

孩子對情緒和願望,都有着最本能的反應。懂事,一定意義上代表着壓抑本能,自縛手腳。

他們習慣于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的臉色,不動聲色地假裝不在乎。

但如果可以被接納,誰會願意咽下委屈,變得懂事呢?

《請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詞:

懂事的孩子隻是适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當孩子開始出現過早懂事,請不要急于去贊美。

因為,懂事是一種抉擇,讓孩子勇敢做自己,遠比懂事更重要。

為什麼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後心理問題越多?

點個【贊】,有你的支援,小童君會更有動力。

看更多育兒好文章,請關注【萬小童】公号,期待和你一起,解決育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