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越多?

为什么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越多?

“你家孩子真懂事!”听到这样的表扬,好多家长都会觉得志得意满。

懂事的孩子,好像更容易赢得好感。

他们懂得察言观色,不会提出不该有的请求;

他们很会控制情绪,总是默默忍让,笨拙付出;

他们似乎天生乖巧,行为也总能恰到好处。

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但有专家却说,太过听话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精神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曾分享过青少年抑郁症的案例,他提到,许多家长带孩子来,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家小孩平时很乖的,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在家长眼里,“乖”小孩,是不可能会出现任何问题的。

但其实孩子从来都不是“突然”出现问题的,只是懂事的孩子,选择了沉默隐忍,把伤痛藏在了心里。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01、懂事,是孩子的被迫选择

微博上看到一段视频。

年初六,爸爸要出门上班,10岁的女儿非常不舍,满眼含泪,小脸也慢慢开始垮掉。

然而,为了让爸爸安心离开,她呆呆地靠在树上保持镇静,努力对爸爸扯出笑容。

即便不知不觉中已经泪流满面,也在爸爸嘱托“照顾好家里人”时,乖巧地点头答应。

爸爸说,女儿一向很懂事,哪怕受了再多的委屈,通常也只是自己默默忍住。

女孩的懂事令爸爸心疼,同时却也让爸爸感到欣慰。

懂事,似乎从来都是一种很高的赞美,是对孩子体谅和温暖的认可。

在孩子的世界里,被称赞一句“懂事”,或许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为什么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越多?

但也看到过另外一则视频。

在外务工的妈妈要走了,留守的孩子不愿意,一路摸爬打滚拉扯着妈妈哭泣大喊。

妈妈心酸之余又气愤难堪,一边拍打孩子的手一边骂“这么大还不懂事,妈妈不走怎么赚钱养活你!”

村里人也在窃窃私语,说孩子太不懂事!

反思第一个视频中的女孩。

想让爸爸留下吗?肯定想。

爸爸会真的留下吗?肯定不会。

硬拦住爸爸会怎样?不仅会被着急的爸爸骂,还可能会被打。

那保持乖巧呢?爸爸会高兴,会感到安慰,自己也会得到一个“听话懂事”的表扬。

懂事,是孩子的被迫选择。

“乖”、“懂事”都意味着“自我”的压抑。不是没有需求,没有渴望,而是这些东西,都被早熟的他们郁积在心底了。

但压力和情绪不会因为压抑不提就消失不见,“负能量”会日益累积,直到孩子无法负荷,就会爆发出来,将孩子淹没。

为什么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越多?

02、懂事的孩子,一般都有高压的控制

一个孩子说,每当自己听到别人的称赞,都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并且感觉自己受之有愧。

而当她听到别人的负面评价时,她又会觉得别人在否认自己的能力,因此会变得更加消沉低落。

谈及原生家庭,她表示自己有一个性格强势的妈妈,妈妈在自己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学习、生活、交友、感情,妈妈全部都要干预控制。

在妈妈的干预下,表面上,她的确成为了别人眼里优秀的孩子:谈吐文雅,举止斯文,孝顺听话,成绩优秀。

但背后,她却有着深深的自卑,总是害怕自己没达到别人的期待,总是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

即便做得已经很优秀了,她还是不自信。

为什么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越多?

还有一个小孩,从小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同龄人眼中的榜样,却在步入中学生活后,由于环境与学习压力过大,成绩一落千丈,成日郁郁寡欢,易燥易怒。

女儿的反常行为让妈妈变得心力交瘁,甚至有一天,妈妈还发现女儿手上有了深浅不一大大小小的伤痕。

在父母的高压政策和强烈期望下,女孩形成了强烈的进取心和自尊心,但同时也有着深深的危机感,爱争强好胜。

一旦在学业上因种种原因跟不上全班的步伐时,就会产生焦虑感和挫败感。

恶性循环之下,人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都带着不易察觉的伤害。

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你的早年是否被父母过度控制,也要反思一下,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控制孩子。

为什么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越多?

03、懂事的孩子,积压着太多委屈

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里,主人公叶藏是一个过早“懂事”的孩子。

他不遗余力地讨好别人。

比如,他装扮小丑,只为了逗同学的开心。

比如,他为了迎合父亲,揣测着换掉自己想要的礼物。

成年后,叶藏依然改不了讨好的习惯。

他说:“从孩提时代起,我就一直在讨好周围的人,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然而,青年叶藏在压抑和痛苦中,依然走上了消亡的路。

叶藏希望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别人的善意,然而在讨好的过程中,他何尝不委屈呢?

为什么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越多?

节目《少年说》中,高一女生杨栩楠,给自己两个月大的弟弟写了封信。

她告诉弟弟,要爱爸爸,不要顶撞他,他很辛苦;要爱妈妈,她为你付出了很多。

但最后,她流着泪对弟弟说:

“你要做一个单纯快乐的孩子,可以不那么懂事,不那么乖。”

女孩的懂事,细微到令人动容,可这份懂事,也给了她很深的重量,以至于她最后,甚至叮嘱弟弟可以“不那么乖”。

懂事的孩子,并非生来懂事。他们只不过在跟父母的较量中,跟社会的拉扯中,一点一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隐藏自己,收起委屈,扮演着大家想要的角色。

为什么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越多?

可是,乖巧的表象下,被隐藏是自己的委屈和不快乐。

他们习惯了“懂事”,习惯了讨好,习惯了消耗自己,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然而,懂事的孩子长大了,他们不会拒绝,不敢发声,而且终将发现,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当懂事成为生存的手段,讨好成为价值的基点,这样的孩子,内心空虚而又危险,永远都无法快乐。

04、让孩子勇敢做自己,远比懂事更重要

我们要意识到,当孩子超越该有的年龄,表现出过分的懂事时,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都藏着自卑,藏着对被爱的不确定。

孩子对情绪和愿望,都有着最本能的反应。懂事,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压抑本能,自缚手脚。

他们习惯于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的脸色,不动声色地假装不在乎。

但如果可以被接纳,谁会愿意咽下委屈,变得懂事呢?

《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

懂事的孩子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当孩子开始出现过早懂事,请不要急于去赞美。

因为,懂事是一种抉择,让孩子勇敢做自己,远比懂事更重要。

为什么表面看着越懂事的孩子,背后心理问题越多?

点个【赞】,有你的支持,小童君会更有动力。

看更多育儿好文章,请关注【万小童】公号,期待和你一起,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