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取自今日頭條圖庫
俗話說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成長。人們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首先父母就要有規矩意識,要以身作則,并嚴格要求和督促孩子,否則父母本身就沒有規矩意識,何來要求孩子遵守呢?
男孩四年級了,最近越來越迷上手機了,他從接觸遊戲植物大戰僵屍開始漸漸地喜歡上了玩手機遊戲,看遊戲視訊。一開始家長沒有太在意,但直到今年才發現孩子每次一回家就匆匆忙忙地寫作業,家長起初好開心,感覺孩子很有責任感自己的作業不用家長督促就能完成。父母總是下班回來以自己要工作為由,或者是工作壓力為由,試圖想讓孩子諒解自己的辛苦,并以此為由肆不忌憚地在孩子面前刷手機。這對孩子公平嗎?孩子一天下來也沒有見到父母,唯一見到父母的時候也就是下班的時間,可是當孩子想和父母一起遊戲玩耍時,卻發現自己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和一個巴掌大的黑色盒子玩,喜歡聽裡面的聲音,時不時還會發出笑聲。孩子失落着,好奇着,爸爸媽媽怎麼那麼喜歡這個黑色盒子呢?在好奇的驅使下,孩子也開始沉迷手機了。于是這個家庭在也沒人說話了,全家都在圍着那個黑色的盒子。
從那以後孩子一寫完作業後,孩子着急忙慌地就玩手機遊戲,一玩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在遊戲裡面還罵罵咧咧的,情緒很激動,暴躁。但有一天家長檢查作業時,發現孩子的作業字迹潦草,還錯誤連篇,這時孩子不僅不檢查作業,反倒拿着手機玩的不亦樂乎,家長讓他把手機放下,趕緊過來把作業修改一下,沒想到孩子不聽,反而指責父母沒資格管他,父母很生氣,一氣之下把手機砸了,孩子哭着說:“憑什麼?憑什麼砸我的手機?為什麼你們一回家就可以玩手機,而且一玩就是玩到睡覺才不玩,憑什麼我就不能玩?”父母聽到這,愣在了那裡,是啊,自己總是在玩手機,還怎麼讓孩子去遵守自己設立的規矩呢?
父母有時候是自私的,總是想以高姿态去教訓孩子,讓孩子遵守規則,而父母自己呢?将規則兒戲化,比如:放學後不許孩子看電視,讓孩子去寫作業,而自己卻看着電視時不時還哈哈大笑;要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卻經常闖紅燈;想要孩子懂禮貌,自己卻有時爆粗口……
是以,想孩子遵守規則,作為父母就要起到榜樣作用。
1.制定規矩時要嚴肅認真
要想讓規矩産生效果,在設立規矩的時候就一定要本着嚴肅,認真的态度。如果以随意的态度為孩子設立規矩,那麼孩子在執行規矩的過程中就會不當一回事,拖拖拉拉,十分懶散。
2.讓孩子參與到制定規矩中來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值得被尊重。在制定規矩的時候,要遵循公平的原則,尊重孩子的意見,一同制定規矩,設立的規矩不僅要讓孩子遵守,同時家長也要遵守,這樣的規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自己也有參與權和話語權,自己的意見父母也會聽取采納,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被要求。
3.自己制定規矩一定要遵守
規矩要遵守,自己制定的規矩也要遵守。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将自己制定的規矩作為一件擺設,堅持了幾天就又打回原形了。堅持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強大的毅力和堅信,尤其是孩子,還那麼小,他更容易放棄,這時候父母就要給他樹立榜樣,父母要堅持遵守規矩同時要不斷地鼓勵孩子堅持下去。一旦養成了習慣,孩子就會有良好的習慣并且具備堅強的毅力。
4.對孩子設立的規矩内容一定要具體
很多父母在給孩子設立規矩時,有時候範圍很大,有時候很概念空洞模糊,有時候是孩子做不到的規矩。這種形式的規矩設立就猶如沒設立一樣,是以家長一定要内容具體,比如:周一至周五放學後寫完作業并檢查修改錯誤後,可以玩手機半小時。這樣的内容孩子易懂也容易遵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給孩子樹立規矩,首先父母就要有規矩意識,這樣孩子才能更容易遵守父母設立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