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文|凝媽悟語

回顧2021年的親子關系,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我發現,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而是我的一些做法影響孩子心情,需要反思改變的是我,而不是孩子。而且,修複親子關系的最佳時期,是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因為這時你才會去反思,孩子也更容易發現你的改變,要抓住機會。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2021年10月份,兒子心情不愉快,他第一時間不是告訴我,而是向老師傾訴。把上國中的一些不快經曆、上高中後面臨的困難或困惑、自己的想法等等和盤托出。

老師了解到,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外在表現存在很大反差。兒子很喜歡笑,看上去很陽光,但是内心卻很脆弱。兒子有機器人特長,但成績卻不拔尖。老師認為像兒子這樣有特長的孩子有很大潛力,但是因為心态不好,阻礙了進一步發展。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家長說心裡話,而選擇和老師說,是因為老師善于傾聽和接納孩子,讓孩子沒有戒備之心,傾訴之後,心情能得到釋放。

老師指出,我們的親子關系一定存在一些問題,家長需要學習,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态,幫助孩子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孩子隻有心情愉快,才有學習幹勁。

我也曾經為孩子做出了很多改變,尊重孩子、支援孩子的興趣,在他苦悶的時候,甯願陪他運動,也不會為他寫不完作業耿耿于懷。

但是,孩子的需求和期待在不斷變化,我沒有跟上他的節奏。我做的還不夠,還需要再次學習、反思、改進。努力兩個月後,親子關系得到很好修複,我們擔心的很多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是以,現在才寫出來,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多管道學習

日思夜想孩子遇到的問題,幾乎處于半失眠狀态,半夜會突然醒來。醒來時就趕緊上網查詢到底哪些課程、哪些書能點醒我、盡快解決我的煩惱。

找啊找啊,找到了積極心理學——哈佛幸福課,看了介紹,又看了幾集視訊,還有文字版和對應的書籍,對我的心态調整幫助很大,下面幾點我感覺很重要。

不要追求完美。作為家長的我也有很多缺點,更不要拿高标準要求孩子。

那些自信、有好奇心的人,會更容易成功。孩子好奇心特别足,就是自信心差一些,需要幫助他。

培養積極的心态,把眼光放在長處上。孩子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要善于發現。

注重培養能力,而非改正錯誤。不要隻盯着孩子的錯誤不放,而是專注于培養孩子需要的能力。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後來接觸到儲殷教授的家庭教育理念,收獲也很大,戳中了我的幾個痛點:

多用雙向溝通,少用單向溝通。我往往是把我的觀點和想法灌輸給孩子,沒有給孩子反駁的空間和時間,但是孩子幾乎從來不照做。

多肯定孩子少否定孩子。我經常否定孩子的做法和行為,對孩子沒有信心。

母親最糟糕的問題是“冷漠”。因為對孩子不滿意,是以常常不給孩子好臉色,不想和孩子說話,即使并肩行走卻又距離遙遠。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還聽了清華博士趙昱鲲老師的積娃理念,發現過去的很多錯誤,導緻孩子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使親子關系緊張。

孩子的自主感不足。喜歡糾正孩子,居高臨下指導孩子,而沒有關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孩子的勝任感虛假。過度獎勵和誇贊孩子,并沒有讓孩子真正感到自己進步,隻是我們單方面認為孩子進步而已。

孩子的連接配接感缺乏。給予孩子太多,而沒有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另外,還讀了幾本書,像《你會做,孩子就自覺》《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

第一本書讓我認識到自己能力的局限性,缺乏溝通技巧、缺乏适時借助榜樣的力量鼓勵孩子,我的不足限制了親子關系的推進。

第二本書讓我了解到評判孩子的表現、忽視孩子的感受、幹涉孩子的行為,都會把孩子推向對立面。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通過多管道學習,深刻體會到親子關系差的根本原因,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而是家長的責任,需要反思和改進。

全面反思

有了基本理論的武裝,我想到了很多事實上的錯誤,這些錯誤,看看你有沒有犯過呢?

兒子想走讀,但我想到他國中時總是磨蹭拖拉,不想再被氣瘋,而且想花更多時間照顧二寶,直接拒絕他的要求。我并沒有讓他詳細說說自己的感受,以及未來的規劃和想法。 他被拒絕後,隻能請老師幫忙說服我。

我希望兒子5點半起床,6點前出門,如果兒子做不到,我就會敲門催他起床,在路上還會埋怨他“這麼晚走,路上堵車,沒法走,明天一定要早點走!”沒聽到回音,還要反複再問。結果第二天比前一天還要晚,從6點磨蹭到6點15分。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兒子晚上睡覺很晚,我又不淡定了,時不時去探查一下他睡了沒有,如果發現沒有睡,就會敲門告訴他“早點睡啊,要不明天起不來。”結果,越睡越晚,根本把我的話當作耳旁風。

兒子的房間很亂,提醒他“快收拾房間,亂糟糟得直接沒法下腳了”。可是房間一如既往地亂,幫他收拾,他還不高興,着急也沒用。

兒子總是買東西,我就很生氣,經常告誡他“不要買了”,但是發現買的東西越來越多,數額越來越大,真的是被欲哭無淚。

......

總之,過去,我總是否定孩子、催促孩子、指令孩子、拒絕孩子,管得太寬,讓孩子缺乏自信、心情不愉快,總是和我對着幹。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努力改進

既然發現自己有錯,就趕緊改正,兒子的笑容又重新出現在臉上。雖然有些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但是看到孩子有個好狀态,也是非常知足。

用積極資訊代替負面資訊。有段時間我很沮喪,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情,諸如老人生病、工作不順等等,幾乎每天都會告訴孩子這些不好的消息。後來想通了,孩子本身壓力已經很大,不能讓他再去承受成人的痛苦,增加心理負擔。

于是改成每天都會努力找一些開心的事情,和他分享喜悅。比如,老人的病有了一線希望,某平台得到了獎勵,弟弟有個可愛的事情等等。

用正向語言代替負面語言。努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或者換個角度看問題,及時給他表揚鼓勵。比如英語老師恭喜他進入特優行列,國文老師表揚他寫作業認真、實體過程評價得了滿分、地理老師很看好他、買東西退換兩次說明精益求精、早上起得很早、做事速度快了、飲食開始均衡了等等。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用安靜等待代替催促。早上不再催他早起,而是做好準備安靜地等他,早上居然也不遲到。晚上不再逼他睡覺,而是自己安心去睡,他大多時候也會11點睡覺。吃飯的時候單獨給他盛出來,讓他專心做完自己的事情,他反而聽到我們吃飯,自己會主動出來吃。

用目标提醒代替唠叨。周末節假日在家的時候,看他在玩不寫作業,我不會唠叨。隻是在他放松的時候、出去玩的時候,會強調一下他的未來目标,告訴他為了目标該做哪些努力。他自己有計劃,在去學校前會開始學習,我調侃說,“兒子心态好,學習效率高”。

用詢問、傾聽、了解代替數落。兒子買東西的時候,我不會直接告訴他不能買,而是會問他為什麼買,他會說明原因。我告訴他目前的經濟狀況,他會有規劃、有節制。确實喜歡的時候,會賣掉自己不常用、不喜歡的東西,再去買一些新的東西回來開展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我做到了陪伴、尊重、諒解和肯定,給他正能量,讓他有自主感、勝任感。他做事的時候不是被外力驅使,而是靠内驅力。是以,他的心情變得非常愉悅,親子關系也不再劍拔弩張。

親子關系不好,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家長的責任,該學習反思了

結語

總的來說,當親子關系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先不要忙着抱怨、責怪孩子,而是先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在學習中、學習後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做法,之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用我們和孩子都感到舒服的方式相處,親子關系一定會得到很好改善,孩子的問題也會逐漸得到解決。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