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青春期的性教育和情感教育非常重要,這些教育的缺失或者扭曲,都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造成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

上篇文章分享了很多可能出現在青春期孩子的情感問題,那麼為了避免悲劇發生,也讓孩子青春期的情感體驗為他們人生帶來更多正能量,今天就分享如何正确的情感教育的原則及方法。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在中國社會,會覺得談情感教育,尤其是性教育的部分難以啟齒?其實還是文化傳統決定了父母和子女談論性甚至談論情愛是一種社會禁忌,相對來說,一些文化和性格會讓這些相關情愛的行為看上去很暧昧,要打破這種令人尴尬的傳統,就是一定要從父母親以身作則,

我家的孩子從小就接受了情感教育,都是國小開始,甚至有一些從幼稚園開始時,就會利用簡單的人體器官模型來跟他們說明男生、女生之間的一些差異性,因為他們可以利用器官模型很明顯看到之間的不同,這個時候就會特别告訴孩子,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第一,每一個人身體的界限很重要,哪一些器官是男生有、女生沒有,或者是女生有男生沒有的,家長可以善用一些玩具、模型去教他們,并且随時提醒危險三角的位置,别人不能随便碰觸。

現在通常來說會有很多的教材,比如說會利用一些娃娃,但是這些娃娃很重要,它們是沒有什麼表情的,就是為了避免在進行教育的時候,孩子會覺得娃娃看起來好像很開心或者愉快的聯想,這樣子反而會有一些不正确的觀念就被帶入了。

是以家長習慣用沒有表情的娃娃,不論是男或是女,從胸部到下體,慢慢教孩子說哪一些範圍是我們的一個危險區域,不要随便去碰觸它。類似這種身體的界限很小就開始教導了,而不是等到青春期才教,你越早教越好教,自然能夠事半功倍。

剛才舉的例子是最簡單的,因為孩子在自己身上可以找到跟娃娃一樣相同的器官,這樣子就會知道男女之間的差别。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第二,在跟孩子溝通有關于性的相關問題時,大人千萬自己講的詞不要暧昧,也不要很隐晦,如果用一些很隐晦、替代性的說法,那對孩子養成的觀念反而會帶有一種暧昧不清、負面的示範。是以現在都是倡導說要用正确的器官名稱,因為名正言順,孩子這樣才知道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這樣的器官,我們要學會自己尊重自己,更要去尊重别人的器官。

而如果用一些俗語或一些暧昧的代名詞時,反而等于他們并沒有真正的機會去面對這樣尊重的問題,因為他們會覺得這些俗語、代名詞很好笑,這樣的話反而會讓他們更有機會去助長侵犯别人的可能性。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第三,父母親的态度真的非常非常重要,父母親如果隻會在那邊偷偷地暗自評論說:兒子發生了什麼行為,怎麼辦呢?女兒好像都在看一些言情、小說等等這些,你用一些很私密、隐晦的方式去跟你的先生或太太讨論,而不是跟孩子讨論,孩子其實他們會察言觀色,他們會了解你這種暧昧的态度。

甚至有一些父母親擔心孩子是不是交到了壞朋友,而去偷偷地看孩子的日記或者是手機的内容。提醒家長們千萬不要做這種事,不要認為這是父母親應該有的權利,要知道當你做了這樣的事,親子關系的信任就會像是一張被揉折的衛生紙一樣,裡面出現的皺痕永遠回不來了。

我們要去學會尊重你的孩子,你的孩子自然才會去尊重别人。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第四,父母親要善用一些社會話題,其實作在不斷會有很多的一些社會新聞變成熱議的話題,比如說恐怖情人,或者是一些因為沖動和男女朋友吵架而發生的一些遺憾,可以很清楚、很明确的讓孩子來進行讨論。

例如我會跟孩子說,你今天看到這樣的新聞,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會怎麼去看待他,你會怎麼去提醒他該注意的事情呢?要記得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你不要把你的孩子直接對号入座,如果是你發生了,你會怎麼做?

我們要采用第三者故事的說法,聰明的父母親會知道孩子很喜歡聽故事、說故事、傳承故事,用故事中這些主角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真正的觀念和想法。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例如你現在如果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具體會怎麼想?從父母親的角度我們能夠做什麼?父母親要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其實要先給他一點台階,利用第三者的故事來和孩子溝通與交流,也可以運用之前講的三明治表達法,也可以跟孩子說:我在你這個年紀時候好笨了,我都沒有像你這麼會想。

你這樣說就是肯定了孩子,他會覺得他自己真的長大了,他也願意去跟你再繼續讨論。因為我們講的是第三個人,而不是在指明是他。是以可以借由别人家孩子的故事,或者社會上一些不幸的、發生情感的社會事件來跟孩子溝通、說故事。

在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暧昧,也不要去逃避這些該有的話題,因為别人家的故事不是我們的孩子,是以我們都會比較願意面對及敞開心胸來溝通。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第五,父母必須要有父母的高度,現在的青少年日常都會用手機上網,建議父母親還是不要給孩子手機,這是父母親應該要有的責任。不要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好奇心發作,在網絡上看到了不該看的内容,這個時候父母親就來指責孩子怎麼會看這些東西。

其實父母親一開始就應該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及做法,稍微做一些準備,預防一些不想讓孩子看的一些内容發生。

以上這五點是父母親在對青春期孩子進行情感教育的時候,非常重要的幾個原則。

接下來再和你們分享一下,好的情感教育應該有哪一些部分呢?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第一,這個部分要先跟家長強調一個觀念,簡單來說,情感教育它并不是直接就跳到了愛情裡面,一定是先喜歡才會進入愛情。

是以最好的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親的感情好不好,當父母親的感情好,情感教育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第二,因為情感的延伸是逐漸慢慢的走進愛的漩渦裡,家長不妨常常帶着孩子去參加一些大團體的活動,慢慢的在這些大團體裡面會逐漸發現在這裡面找到跟你觀念更相近、志同道合的一群朋友,其實這種方式不隻是青春期、終身我們都可以持續地去進行。

簡單來說,父母親從小帶着孩子去參加一些活動,例如讀書會、書法會,除了父母親以身作則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借由這些活動裡面,讓孩子去發現跟他興趣、想法、觀念非常類似的夥伴,這就是一種正常、穩定的社交發展途徑。

如何自然地與青春期孩子“談情說愛”?很多家長們存在一些誤區

很多父母親會抱怨,孩子到大學以後好像開始突然性解放了。事實上大學生參加不同的社團,也鼓勵他在這些社團裡面再去發現跟自己習慣、觀念等等三觀相近的好朋友,能夠持續地交往下去,就像是由大團體到小團體,由面往點的方向去發現适合你的朋友,這一點父母親從小就要開始來引導,這一個非常重要。

如果你覺得文章說的有道理,就把這篇文章收藏起來,轉發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朋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