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期末臨近,面對成績,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會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點亮自己、照亮他人,愛的教育就是未來

2021年快結束了,對于孩子們來說,接下來的半個月可能是最緊張又興奮的時刻了。

興奮是因為快放寒假了,緊張是因為要迎來期末考試了。

其實期末考試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父母的考驗。

做父母的,孩子考的好當然會開心,但孩子考的不如我們的預期時,其實更需要我們的關心鼓勵。

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如果我們能處理好,不僅能給孩子更多信心,其實也能給孩子面對未來的勇氣。

期末臨近,面對成績,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會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01 懦弱的孩子,打壓的父母

在達達老師的《家庭教育共讀會》中提到了一個案例:

期末臨近,面對成績,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會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期末成績下來後,孩子考了98分,自己特别高興。

但沒想到把試卷給媽媽後,媽媽不僅沒表揚,還盯着打叉的地方問孩子,“怎麼又差兩分,這兩分這麼難嗎?你稍微努力一點,稍微仔細看一下題不就能考上,你看隔壁家小海每次都考100……”,媽媽可能話都沒說完,孩子已經笑不出來了。

可能在父母自己看來,自己說的是事實,目的也是為了孩子更努力學習,不能因為一次考得好就驕傲自滿,但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他會感覺非常的無力,會覺得自己永遠也達不到父母的标準,繼而可能失去面對困難的勇氣。

就像達達老師說的:如果父母長期,隻看到孩子不足的地方,而沒有幫助孩子找到事情的正面價值,其實會讓孩子越來越相信自己是不行的。而我不行,就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魔咒。

在這樣的打壓下,孩子會自然認為自己“不行“,不如别人。

而一個沒有自我價值的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他隻會想逃避,而不是去挑戰。

02 剪掉了翅膀,卻怪你不會飛翔

期末臨近,面對成績,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會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有這樣一個漫畫《父母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卻怪孩子不會飛翔》,其實父母不相信,質疑的話,對孩子來說就是那把沉重的剪刀。

達達老師也說過身邊朋友的一個例子:一次她送朋友回家,恰好在車上朋友上國中的兒子打電話給媽媽。

開始時,朋友兒子很開心,因為住校很久沒見媽媽了,好不容易從老師那拿到電話,就想和媽媽分享下最近學校裡很開心的事,還問了媽媽身體怎麼樣。

沒想到後來說到了考試,媽媽一句話:你這次沒什麼進步啊。聽到這句話孩子開始還在争辯。

再之後,媽媽一句:你看你的好朋友,每次都考得很好呀,你為什麼不行呢?兒子就立馬不說話了,兩人匆匆就結束了通話。

期末臨近,面對成績,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會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朋友的兒子本來很開心,但媽媽的不認可和質疑,如果繼續下去,就會讓孩子自己都開始質疑自己。

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做飯,工作之後總是聽到父母說,你看你這麼大了都不會照顧自己。

其實這時候更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你特别怕孩子進廚房呢,因為孩子總會幫倒忙,可另一層,你的拒絕,其實也剝奪了孩子自己學習的機會。

就像孩子假期的時候隻知道在家看電視,從來不幫忙打掃,父母總會抱怨孩子不知道體諒自己的辛苦。

可作為父母,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當孩子想要幫忙的時候,你總會說,你去忙學習就好了,其他事情不需要你來幹。

久而久之孩子學會了視而不見。

我們總是打着“為孩子好”的旗号拒絕孩子做事,可孩子長大之後,我們又總抱怨孩子不會做事,你的拒絕,其實就是在剪刀孩子自立的翅膀。

03 放手的父母,自信的孩子

期末臨近,面對成績,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會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每一個懦弱,沒有自信的孩子背後,其實都有一對這樣的父母,總是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

但就像人本主義之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的:父母會很自然地關注孩子的問題,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狀,但一味關注短處和缺點,事态并不會有任何改變。

其實消除缺點最簡單的辦法是,不看短處,而是要看長處。

期末臨近,面對成績,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會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對于這一點,就像《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一書中說的,很多時候,隻需要父母換個角度看問題:

比如,不是“陰郁”,而是“溫柔”。

不是“反應慢半拍”,而是“謹慎”。

不是“性急”,是“靈活”。

不是“多嘴”,而是“親切”。

不是“感覺遲鈍”,而是“擁有自己的世界”。

不是“老是失敗”,是“面臨許多挑戰”。

隻要改變觀點,世界就會驟然改變。

父母對待孩子也是,但父母換個角度,可能親子關系也會豁然開朗。

期末臨近,面對成績,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會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其實一位朋友的做法是個轉念得很好示範。

孩子這次隻考了“80”分,看到成績,她自己先開心地和孩子說:那我又有活幹了,你又有進步空間啦,每次都考得那麼好,我都不知道怎麼幫助你。

這樣的回報其實就把孩子從結果中拉出來,不僅感受到了父母的支援,還明白錯誤其實很正常,我們都是在錯誤中學習,這其實比一次成績更重要。

當然,能夠做到這一點,包括孩子能夠給予她如此積極的回報,背後離不開她近半年對孩子無條件的支援,孩子對她本身非常信任。

期末臨近,面對成績,家長做好這一點,孩子會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是以對于父母來說,放手是一種勇氣,但放手更需要智慧,父母不是不管,而是更加智慧地去引導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每位父母的心其實都一樣,陪伴孩子的成長之路,其實也是父母的自我成長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