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刻影響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是如何退出東亞曆史舞台的?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一個強悍的民族,給中原人民帶來的軍事壓力持續幾百年,從西周到漢朝,中原北方各王朝無不把抵禦匈奴入侵當做頭等邊境軍事重略。公元48年,匈奴發生分裂,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兩部。此後在各方勢力的影響下,南匈奴南遷附漢,北匈奴向西遷徙,最遠遷到歐洲,給歐洲的民族大遷徙以及其它方面帶來很大的影響。北匈奴遷徙的第一站就是中亞。北匈奴的西遷隻在中亞短暫的停留,而沒能象其它遊牧民一樣從遊牧轉為農耕,從依水草而息轉為定居生活,是有其諸多方面的制約。究其原因則是其自身和外部大環境造成的結果。大月氏從遊牧轉為農耕也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也是有諸多方面決定的。

深刻影響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是如何退出東亞曆史舞台的?

一、北匈奴因何而西遷?

漢朝頻繁征伐匈奴,強大的軍事壓力,以及周邊諸族和内部各部落的反抗,迫使北匈奴西遷。在匈奴剛剛崛起時,還是“東胡強而月氏盛”。匈奴東破東胡,西逐月氏,南聯諸羌,北服丁零、堅昆,而且還統治了西域,是以勢力強大,一時為盛。匈奴搶劫邊郡,殺掠吏民,給漢朝政府造成很大的威脅。自從漢朝建立以來,一直處于和匈奴敵對和戰争之中。

深刻影響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是如何退出東亞曆史舞台的?

經過漢朝幾代皇帝的努力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強大,物資豐盈,對匈奴進行大規模的反擊。從公元前134年開始,經過30年的戰争,先後打通了河西走廊,占領渾邪王故地,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移民實邊,修驿站,置亭障,立烽火台,通渠開墾,加強警備,以保中西交通。而匈奴日益向西北退卻,遷到外蒙。此後,漢武帝對匈奴又進行了幾次讨伐,但以失利告終。公元前99年派李陵率步兵五千人出擊匈奴,李陵被匈奴包圍,遂降匈奴。公元前90年派李廣利率軍七萬出擊匈奴。李廣利由于卷入漢朝内部争鬥,其妻子均被逮捕,故恐懼不安。加上匈奴單于親率五萬騎兵來阻,漢軍大亂,李廣利便投降了匈奴。是以匈奴一時又呈強盛之狀。

公元前74年,匈奴進攻烏孫,烏孫向漢朝求救,烏孫與西漢兩面夾擊使匈奴老弱奔走,趕着牲畜遠逃。“匈奴群眾死傷而去者,及畜産遠移死亡不可勝數。”同年冬天,匈奴單于親自數萬騎兵進攻烏孫,傳回時遇上大雪大雨,匈奴的士兵,牲畜凍死,能回到匈奴境内的還不到十分之一。此時丁零乘其衰弱從北面進攻,烏桓從東面進攻,烏孫攻擊匈奴西面。三國合力殺死匈奴數萬人,獲馬數萬匹,牛羊甚重,經此戰匈奴元氣大傷。原來統屬的部落都紛紛反叛瓦解。

深刻影響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是如何退出東亞曆史舞台的?

公元前89年,衛律除掉受單于器重的漢降将李廣利,反映匈奴上層激烈的内部鬥争。公元前85年,單于病重,遺命立自己的弟弟右谷蠡王為單于。但單于死後,在單于掌權的衛律等與颛渠阏氏合謀,秘不發喪,假托單于的指令,立單于之子左谷蠡王為單于。這引起了左賢王、右谷蠡王的不滿,二王不再服從單于,匈奴于是發生分裂。直至公元48年冬10月,日逐王比自立為單于,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南附歸漢,深受優厚,單于屯屠何為報效漢朝,上書漢武帝提出:“宜及北虜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為一國。”王莽時期,匈奴趁漢朝發生内亂之際侵入西域,中亞地區又成為匈奴的勢力範圍。

東漢為了重新統一西域,控制東西商路,于公元73年2月譴将分四路進攻北匈奴。恢複了中斷65年的統一,重新派西域都護及戊己校尉。公元83—85年間,北匈奴人紛紛南下歸漢,有七十三批,大大削弱了北匈奴的實力。公元85年左右,北匈奴又遭到重大打擊。史書記載:“時北虜衰耗,黨衆離畔,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後,鮮卑擊其左,西域侵其右,不複自立,乃遠引而去。”從公元89年起,連續三年,東漢政府不斷給予北匈奴以嚴重的打擊。公元91年2月,窦憲又派兩将出居延塞,圍北單于于金微山(今阿而泰山),大破匈奴。此後北單于逃走,下落不明。

深刻影響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是如何退出東亞曆史舞台的?

北匈奴是遊牧民族,畜牧業是其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畜牧經濟有其不可避免的脆弱性,牲畜的養殖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極大。一場暴風雪或者旱災蝗災就可以吞噬數一萬計的牲畜,可以加速或導緻遊牧國家的分裂、衰敗以至滅亡。北匈奴是遊牧經濟,是以也不例外。公元48年北匈奴連年發生旱災蝗災,遍地數千裡。人口牲畜因饑荒疫病而死亡者大半。這直接導緻了北匈奴經濟的薄弱,再加上漢朝以及周邊諸族的進攻,北匈奴被逼西遷。

鮮卑的強大加速了北匈奴的西遷。鮮卑部落集團,先秦時已活動于大興安嶺山脈中部與北部,其名稱最早見于東漢初年,語言習俗與烏桓相同。烏桓興盛的時候,鮮卑和中原的接觸較少。後來西拉木倫河流域的烏桓人南遷,鮮卑人乘機占據了這塊地方。這時的鮮卑人處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漢朝,鮮卑也願意歸附于漢朝,同漢朝、南匈奴、丁零及西域各族一起共同出兵攻擊北匈奴。鮮卑騎兵在多次戰争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東漢和南匈奴的共同進擊下,北匈奴逃離漠北,向西遷徙。鮮卑占據了廣大的漠北地區。

深刻影響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是如何退出東亞曆史舞台的?

東漢後期,鮮卑首領檀石槐建庭于高柳(今山西陽高縣)北彈汗山(今内蒙古商都縣),組成諸部軍事行政聯合體,分東、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領。檀石槐上司的強大的軍事聯盟,是繼匈奴消亡後建立的又一個北方遊牧民族政權。鮮卑進攻北匈奴據說在:“章和元年(公元87年),鮮卑入左地,擊北匈奴,大破之斬優留單于,取其匈奴皮而還。”這樣經過近二十年的時間,北匈奴基本上被打跨。在這樣一個強大的新興勢力的威逼下,北匈奴單于在烏孫鄰近住不下去了,遂決定率部西遷到康居。”

二、在中亞的西遷路線及繼續西遷原因

匈奴人漸漸開始向西方遷移。是因為在匈奴人的北方,是密布森林的西伯利亞,南方是強大的漢,東方鮮卑勢力漸盛,是以隻能向西方遷徙。金微山大敗後,北單于率部分人衆逃遁。《南匈奴傳》和《窦憲》傳都說:“北單于逃亡,不知所在。”《袁安傳》則說:“遁走烏孫,塞北地空,餘衆不知所屬。”《南匈奴傳》論:“單于震懾屏氣,蒙氈遁走于烏孫之地。”從以上史料來看北匈奴西遷第一站應是烏孫。

深刻影響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是如何退出東亞曆史舞台的?

2世紀中葉,鮮卑同盟日盛,在這一個強大的新興勢力的威逼下,匈奴已無法在烏孫鄰近呆下去了,精壯部分遂向西北遷徙。第二站為康居。有史料可證:“悅般國,在烏孫西北,去代一萬九百三十裡。其先,匈奴北單于之部落也。為漢車騎将軍窦憲所逐,北單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羸弱不能去者住龜茲北。地方數千裡,衆可二十餘萬,涼州人猶謂之‘單于王’。”公元四世紀中葉,匈奴人擊滅位于今南俄草原以東的阿蘭卿國,這是匈奴西遷的第三站。但匈奴并沒有在這些地區定居生活,而是繼續西遷。

匈奴到達烏孫時。烏孫數度上書求助于漢,漢因于公元前72年大舉出兵攻打北匈奴。次年匈奴遂被漢和烏孫的聯軍所敗。是年冬,匈奴再度率兵進攻烏孫,其頗有所獲,欲歸,适遇大雪,匈奴兵馬損失慘重,能夠安全歸國者隻有十分之一。于是許多以前曾被匈奴征服的人民,紛起複仇。匈奴四面受敵。此時,匈奴全境又發生大饑荒,人民死者十分之三,畜産死者十分之五,國勢益衰。

深刻影響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是如何退出東亞曆史舞台的?

大月氏西遷至中亞南部地區是由于匈奴強盛後的攻擊,迫使其從伊犁河流域遷出。其西遷的路線,史書上說他們:“過宛,西擊大夏(巴克特裡亞)而臣之。”大月氏曆史的第一個時期是五部翎侯統治的時期。這個時期延續了一百多年。據史書上講:“後百歲餘,貴霜翎侯丘就卻攻滅四翎侯,自立為王,國号貴霜。”根據這段話看,是丘就卻結束了五部翎侯分立的局面,統一了為貴霜國,其時間在五部翎侯分立之後百餘年。貴霜帝國建立後,最繁榮的時期是在伽膩色伽(128-151年)在位時期。此後貴霜帝國走向衰落。

大月氏在征服巴克特裡亞以後,就逐漸地從遊牧生活轉為定居并從事農業。是以當張骞要求傳回東方攻擊匈奴時,他們不願意是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比原來好很多的生活。貴霜帝國的統治者對農業采取鼓勵和保護政策,興建了很多灌溉工程。貴霜帝國處在東西方的商路上,其統治階級因貿易而得到很多利益,相應的他們也會積極地鼓勵貿易。

而在此時的樓蘭、龜茲、莎車、車師皆歸附漢朝,漢朝于公元前處于繁榮,蒸蒸日上的時期,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之官,以鄭吉任之,駐烏壘城。都護的設立使得漢和西域諸國的關系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深刻影響歐洲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是如何退出東亞曆史舞台的?

匈奴所受外患剛告一段落,内部沖突争鬥複起。公元前58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即位,發生五單于争汗位之事,互相血戰。公元前54年遂成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對峙局面。次年,呼韓邪單于降漢,于公元前51年入朝漢天子。對匈奴來說造成不利的局面,故而北匈奴隻能繼續西遷而不能夠占大月氏領地進行農耕生活。西遷到中亞的北匈奴由于其自身和外部的原因,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諸多方面的原因,北匈奴一直處在動蕩遷移之中,而不能向其他遊牧民一樣定居于一個地區,而由于鮮卑的日益強大,迫使匈奴西走康居。

參考以下著作《漢書·匈奴傳》《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太平禦覽》《魏書·西域傳》《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