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最近看到一部紀錄短片,主角是導演的外公外婆。

短片在外公外婆兩條線索切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兩人将錄影機當作傾訴工具,各自陳述離婚往事,他們的回憶有諸多事實偏差。

當我們透過短片,真切看到外公與外婆如今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很大程度上正由曾經的經曆所塑造,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陳述的皆是自己所見所感。

“羅生門”式的真相令人唏噓之餘,也讓人反思什麼才是生活的真實。

當下,輿論場上總是劍拔弩張,人們急于站隊,急于分辨黑白,急于去揭露與爆料,但絕對的真實與黑白,一定存在嗎?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外公外婆的老照片裡,藏着那個年代的愛情。

今年,新周刊與旗下視訊欄目《局外人》發起“熱聲”非虛構短片征集,并最終從361部作品中篩選出5部優秀作品,開頭提到的短片正是其中之一——《當你老了》。

導演楊仁以第三者視角,不偏不倚地講述外公外婆的故事,用參與的方式捕捉生活表象下面的真實,且故事完整而有溫度,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之餘,多一分對人的了解與共情。

11月14日,新周刊在廣州扶光書店舉辦了“熱聲”線下觀影會,并邀請到此次活動終審評委——紀錄片工作者蔣能傑、影評人君偉,以及獲獎作品《明暗之間》的導演仲晴暄來到現場,與讀者展開交流。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蔣能傑提到,這些脫穎而出的片子,打動他的不是多專業的技術,甚至部分短片在剪輯上存在明顯缺憾,但紀錄片要緊的是故事,是回歸人本身。

這些故事題材各不相同,但都把鏡頭轉向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是身邊的親人,有的是邊緣人與社會弱勢群體。

它們講述這個時代的人間故事,呈現生活本身的複雜性,也讓人真實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廣州“熱聲”線下觀影會現場

紀錄的是他們,也是我們

所有個體的命運在具體呈現千差萬别的同時,背後又有相似的特征。真實的生活總有許多共通之處,這也是好的故事能給許多人共鳴的原因。

幾年前,晴暄參與了一場無障礙電影的公益講解活動,活動結束後,觀影者陸續離開,一對情侶吸引了她的注意:他們坐在窗邊,正分享一雙耳機,男孩全盲,女孩半盲。

這對有點特殊的情侶讓晴暄有些好奇,于是,以鏡頭為媒體,她逐漸走進他們的生活。這是《明暗之間》創作的起源。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真實的生活,本就在明暗之間。

但短片最終呈現的不單純是一對視障者的愛情故事,其内容要更廣闊與複雜。

作為半盲者,女孩聰陽的世界模糊卻非完全黑暗,她在明暗兩個世界遊走,身份尴尬。晴暄提到,聰陽是一個非常遊離、很模糊的一個形象,但同時,她又有女性想要去争取愛的權利那種特别堅實的根基在裡面。

短片中,聰陽的内心被鏡頭呈現得細膩而動人,讓人看到一位鮮活而有力的女性形象。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縱使如困獸被生活包圍,聰陽也有自己的堅持。

現代性的交通工具是片子的重要組成元素,聰陽遊走在三城之間,追逐愛情、尋找自我。這也承載着主創的思考:交通工具可以讓人在各個地方遷徙,“但到底哪個地方才是真正的落腳點,哪個地方才是真正的歸屬,這是一個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影評人君偉則在父母對聰陽愛情、婚姻的反對中,看到了中國當代社會的一種慣性沖突——“中國愛情故事與中國式親情,往往處在一種巨大的觀念與意識的撕扯和糾纏之中。”

近年來,家庭私影像在公衆的認知裡逐漸被接受,存在感增強。家庭影像是很多影像工作者的啟程之地,這次我們也征集到不少圍繞“家庭”、“家人”的創作。

而作為記錄外公、外婆當下與過去的家庭影像,《當你老了》以完整的故事和帶着溫度的叙事引人共鳴,讓很多人想起自己家中的老人。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老人的“勸告”,亦是對其前半生的體悟。

導演楊仁提到,當他通過影像走近兩位老人,才逐漸發現:最習以為常的平凡言語、行動背後,仔細探究總能發現很多故事。

親人時常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短片或許也提醒着觀衆,該坐下來傾聽他們的故事,在認識他們之是以成為他們的原因中,也探究自己的來處,“了解自己是誰,應該如何去夫妻”。

這人間,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視訊裡“找自己”之外,不可忽視的是紀錄片的社會價值。現場,君偉提到,紀錄片的社會性是他比較看重的,他期待“更廣闊的表達”。

比如他首推的《未婚媽媽》,以三位女性視角,呈現不同處境下未婚媽媽的生存現狀,将未婚媽媽群體的困境帶到觀衆面前。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隐形”的未婚媽媽,時常面對孤立無援的困境。

實際上,早在2016年,我國就已經出台規定,經過親子鑒定,允許非婚生子女戶口登記,但在短片中可以看到,在社會傳統觀念中,非婚生子女要上戶口依然阻隔重重,未婚媽媽更不被待見,被側目,被歧視,最深的傷害甚至源自自己的親人。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不被了解,是未婚媽媽的生活常态。

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大資料統計的時代,我國目前尚未有關于“未婚媽媽”的資料統計。“未媽”群體被忽視了太久,而《未婚媽媽》即是一次發聲。

我們需要給予邊緣群體多一些關注,更需要對一些固有的社會觀念進行反思。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每一個名字背後,或許都藏着一個不那麼輕松的故事。

“片子最終不隻關注人,還關注生命”,蔣能傑這樣評價《未婚媽媽》。現場,他鼓勵創作者關注社會議題,用影像發聲。

作為紀錄片工作者,記錄真實,為苦難發聲,也一直是蔣能傑在做的事。比如他曾用8年時間拍下紀錄片《礦民、馬夫、塵肺病》,為中國龐大卻沉默的塵肺病勞工發聲。

這支紀錄片曾引起一時轟動,因為無法上映,也沒有宣發資金,蔣能傑便蹲在豆瓣給每個“想看”的網友發資源,這也讓他一度被戲稱為“網盤導演”。

通過這部片子,他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到塵肺病群體,也能引起社會的行動。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被生活壓倒之前,他們也不過是擁有生活情趣的普通人。/《礦民、馬夫、塵肺病》

探讨社會話題外,紀錄片也展現“另一種生活”。

短片《班瑪的抉擇》以藏族青年的迷茫與抉擇為切口,呈現了藏區獨特的人文環境。當地人獨特的語言、飲食習慣、放牧日常,都在鏡頭下得到真實呈現,為觀衆打開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如蔣能傑所說,短片除了具有社會人類學價值之外,還講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回到故鄉,還是留在城市?班瑪的困惑也存在于中國許多青年人之中,給人共鳴,同時也更有代入感。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長輩的期望,無形中也給了班瑪壓力。

為熱烈、蓬勃生長的生命力發聲

讀者交流環節,一名紀錄片愛好者分享了她的故事。她提到,在媽媽被查出患癌,她還懵懂不知死亡代表着什麼的時候,是紀錄片《人間世》托起了她,完成了她缺失的死亡教育。

“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樣的困惑,原來我并不孤獨。”面對記錄人間萬象的紀錄片,很多人曾在共鳴的瞬間得到些許安慰。

在紀錄片裡,我們關懷他人,也完成自我關懷,而更深層次的共鳴,或許始終來自對生命力的感覺。

不需要多麼跌宕起伏的情節,生命自有它蓬勃的力量。比如短片《公路散文》,在以騎行為載體的公益活動中記錄下兩岸的民間交流,鏡頭細膩捕捉少年的生動活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公路散文》充滿童真稚趣和少年感。”

不止于最終篩選出的五部作品,這次征集到的紀錄短片題材豐富多元,比如《人約黃昏後》關注中老年再婚的社會議題,《Ulbosen》呈現“招娣”現象背後社會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觀念,都是很好的題材。

在361部片子裡,那些真實而熱烈活着的生命,都有令人動容的能量。

這些好看的紀錄片,今年别再錯過了

“麻木是一堵牆,會遮住真相。”/《人間世》

2020年, “熱聲”作為“中國視訊榜”的年輕化IP出現,用更加潮流的方式了解視訊中的青年世界,熱愛生活,熱烈發聲。

同樣從去年開始,新周刊推出全新紀實視訊欄目——《局外人》,以微紀錄片的形式,關注具有讨論度的人文、社會議題,讓更多人看到“破局”的可能性。

今年,新周刊聯合局外人發起第一季“熱聲”征片,我們動容于來自生活的細節最為真誠,也開心地發現很多夥伴早已同行;

2022年,“熱聲”期待能以更豐富的形式、更有意義的内容,吸引更多元的優秀創作者參與,搭建起作品與觀衆之間的橋梁。

明年再見!

來源:中國網娛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