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起,孩子學會了要零花錢,明明已經為他提前準備了零食、學習用品,但依舊還會向父母索要,而且理由千奇百怪。甚至,還有很多孩子偷零花錢,或者直接用父母的手機支付買東西……

感歎現在孩子聰明的同時,也擔憂他們的金錢概念。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則視訊,男孩因為沉迷手機遊戲,居然把父母用來買房子的首付錢,都偷偷沖了遊戲。對于這樣的行為,即便是痛打一頓,又能怎樣呢?
都說“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有了第一次的“偷竊”行為,接下來隻會變本加厲,很難痛改前非。因為孩子現階段的自制力比較差,很容易被喜歡的稀奇事物所吸引,同樣的錯誤,可能會重複犯多次。
歸根結底,還是零花錢的問題,孩子不經允許拿錢和轉錢的行為,都是是以而起,是以要不要給孩子零花錢呢?看看父母都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柚子媽媽:不建議給孩子零花錢,因為所有的生活及學習用品,全部都是帶着她一起采購,完全沒有再買其他物品的需要。而且給了孩子零花錢,擔心她買不健康的食物,尤其是學校門口的小包包食物,品質真的堪憂。若是吃出了問題,該由誰來負責呢?
星星媽媽:從兩歲開始,孩子對金錢有簡單的概念,知道錢可以買喜歡的東西。那一刻,就會給他零花錢,每周給十元,如何花由孩子決定。作為父母,會給予合理的建議,告訴他這種零食怎麼樣,但最終的選擇權還在孩子手裡。原本以為他會大手大腳,沒想到孩子對金錢的安排特别合理。
關于零花錢給不給的問題,其實父母兵分兩派,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不想給他們零花錢,是擔心孩子不懂克制,買一些不健康的零食,更擔心他們不懂節約;而給孩子零花錢,是希望他們從小懂得支配金錢,小小年齡做到心中有數。
隻能說,父母的出發點是一樣,隻是做法上有些分歧而已。作為兩個孩子的寶媽,站在自身的角度來說,提倡給孩子零花錢,但前提是注意“度”。零花錢的量不能太多,而且計劃性的給,讓孩子養成習慣。
若是克扣孩子的零花錢,其實會讓他們産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要知道,孩子也需要社交,也會分享和炫耀自己的東西,而零花錢可以買到喜歡的卡片、學習用品,這些都會成為孩子自信的基礎。這并非膚淺,而是孩子融入社交的一種方式,父母要了解。
綜合來看,那些有偷錢行為的孩子,就是因為父母平時的管束太嚴格。迫于無奈,孩子隻能通過這種錯誤的方式,擷取自己想要的金錢。是以,試着給孩子零花錢,才是聰慧父母該有的樣子。
孩子的财商,就是在零花錢中培養出來的
1、明白金錢和物品的交易意識
第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知道,所有喜歡的物品,都需要用等價的金錢的去換取,讓他們從小就建立了商品交易的意識,不會産生偷拿的想法。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小朋友,到了超市随意亂拿,甚至直接打開包裝袋,壓根不知道需要先付款,這些東西才屬于自己。
2、早早學會規劃理财
當孩子有一筆屬于自己的零花錢,那他就會在心底做計劃,為零花錢安排合理的消費方式。可能最初,一周的零花錢會被一次花完,但接下來孩子就會知道,零花錢是需要計劃的。一次揮霍權當一次教訓,孩子慢慢就會懂得理财,當然這還需要父母的引導。
3、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家長會發現,最初孩子會把零花錢買很多無關緊要的東西。但是後來,他們買東西的頻率越來越低,反而把零花錢都存起來,買一件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好的儲蓄習慣,就是從此時養成的,将來一定不會成為月光族。最重要的是,孩子不會超前消費,凡事都會有條不紊的進行。
總而言之,給孩子零花錢是好事,可以從小培養他們的金錢觀念和财商。很多消費習慣,就是從現在開始養成的。當然,零花錢不能給的太多,不然孩子就不懂珍惜。可以通過獎勵的方式,或者勞動的方式去換取,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父母就可以用金錢當做獎勵,他們會更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