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最近我發現,4歲的女兒無比癡迷于所有粉紅色的東西。

粉紅色的發夾、粉紅色的衣服、粉紅色的書包。

有時候,我會給她推薦一些比較中性的棕色和灰色。然而,她卻堅定地說:“這些是男孩才會喜歡的顔色,我是小女孩。” 這個回答有些出乎我意料,原來,在她4歲的世界裡,性别色彩已經出現了。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恭喜你,是個男孩/女孩。“每個生命從出生起,就被父母寄予了不同性别的相關期望。 孩童時期,我們希望女孩兒可以學舞蹈,男孩兒可以打籃球。學生時期,我們又覺得女孩兒學文科好,男孩兒則該學理科。步入社會後,女性則是有份穩定工作就好,收入多少的不重要,男性則要多賺錢,因為隻有在事業上有一番成就才叫成功。 總之,“男孩就該是男孩的樣子。”“女孩就該是女孩的樣子。”

用這種刻闆、傳統的觀念來束縛男孩和女孩,就是性别刻闆印象,即性别成見。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到3歲的孩子就已經帶有性别刻闆印象了。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男孩可以開飛機,女孩不可以;洋娃娃是女孩才玩的,男孩不能玩;男孩不能哭,要比女孩勇敢,女孩不能馬虎,要比男孩細心。 這些被孩子們預設的刻闆印象,我們從南韓攝影師JeongMee Yoon的攝影作品《粉紅與藍色計劃》可以窺見。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IHUMAN MOM

這個攝影項目的創作靈感來源于Yoon的女兒,“計劃最初起源于我的女兒,她非常喜歡粉色,隻穿粉色的衣服、隻玩粉色的玩具。” 她花了10多年,走訪了很多家庭。 在拍攝的過程中她發現,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孩子們使用的物品的顔色便已經開始有了藍色和粉色的差別。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當女孩子還和洋娃娃一樣大時,粉紅色就成了她顔色世界裡的主旋律;

而在男孩子的房間裡,連毛絨玩偶都是被預設與男性綁定在一起的藍色。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任職于性别研究和教育中心的Erica Boas博士說:“并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不同性别的孩子先天對顔色有任何偏好,更多的是社會習慣給他們的暗示。” 而作為孩子們接受性别教育的第一源頭,父母無疑是那個影響孩子對于性别的認識的人。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父母對孩子的性别角色的期待從服飾玩具、興趣愛好的選擇和日常溝通的話語中就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了。 但實際上,性别成見不僅是對女孩的不公,也是對男孩的損害。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據BBC報道,一對英國夫婦在孩子出生後,為了使他遠離潛在的性别成見,幹了一件外人眼中非常瘋狂的事情。 對所有的近親——甚至包括孩子的祖父母,都隐瞞了其性别。

目的是為了想讓孩子可以在性别上保持中立。

夫妻倆人覺得人們對性别的成見常常是無意識的,就像大家普遍認為穿粉色衣服的是女孩,穿藍色衣服的是男孩。 是以媽媽還在孕期時,他們就開始考慮如何減少這些無意識的性别成見,最後他們認為對外隐瞞寶寶的性别是最好的選擇。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孩子父親解釋說 : “‘中性’ 是指我們試圖對孩子表現得中性,而不是試圖讓Ta保持中性。”“我們并不想讓Ta變成任何人,隻想讓Ta做自己。 ”也有很多人不了解這樣的決定,但他們仍堅持己見。他們希望這可以為孩子編織起一個保護網,讓TA做自己,長大後再決定自己的性别。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一旦我們的孩子長大了,TA可以自己決定想要成為什麼樣的性别,但是目前隻希望TA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長大。”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不被外界對性别的刻闆印象限制,這點确實值得稱贊。 但避免性别歧視的影響,并不意味着讓孩子忽視自己的性别,對孩子的性别教育是必要的,因為性别意識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保護。像綜藝節目《放學後》裡的一位1年級小女生就做得很好。 她在換衣服時,拒絕了外公幫她一起換,她說男女有别。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在這個年紀就能有這樣的性别意識,得到了所有人的稱贊。 是以性别教育越早進行越好,因為在孩子較小的年齡時,他們更容易客觀地接受。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一旦對性别有了區分,就會慢慢地生發出一些對同性群體的認同感,對異性群體的排斥和好奇。尤其是當孩子步入國小後,男孩女孩會慢慢開始形成間隔。他們會找同性的孩子當朋友,并傲嬌地說:“哼!我不喜歡跟男生/女生玩!”是以,幫孩子了解性别之間的差異,是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的重要一環。家長們具體可以這樣做。01、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如前面所說,父母是孩子性别教育的第一人。

是以,想要幫孩子擺脫成見,要從認識自己的成見開始。我們應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曆,我們目前對性别所存在的成見有哪些?是否可以避免?以及性别成見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孩子的? 然後,我們要從身邊開始改變。例如,買玩具時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們都不帶預設地為他們挑選,遵從孩子的愛好。如果小女孩想要玩賽車,小男孩想要買洋娃娃,我們都鼓勵他們選自己所愛,不去阻止他們。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論主題是:該不該讓兒子穿裙子去幼稚園,袁奇奇說了這樣一段話。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是以,保持中立,适時引導才是最好的答案。02、滿足孩子對身體的好奇在教孩子應對認識性别成見前,我們應先給孩子做好生理上的性教育。 因為如果爸爸媽媽不科學引導,孩子便會自行探索。 我們可以通過繪本或者卡通片的形式,和孩子談“性”。 告訴他們男孩和女孩的身體之間有何差異,提醒他們身體是很私密的,要怎樣保護自己的身體。隻有在孩子對身體的好奇被滿足後,才能更正确的認識自己。03、教孩子認識性别差異除此外,還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幫孩子更生動形象地了解性别差異。 《我讨厭男孩兒!其實也不是……》和《我讨厭女孩兒!其實也不是……》這兩本繪本,就是講當男孩和女孩各自站在自己的視角如何看待對方的故事。在男孩兒的眼中,她們超級喜歡蝴蝶結,總是穿各種奇怪的衣服,經常湊一起說悄悄話;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而在女孩兒的眼中,他們總是亂蓬蓬、髒兮兮的,耳朵總是紅紅的。

不但愛摳鼻子,還喜歡玩鼻涕。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不過,話說回來,有男孩兒在,好像總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讓人感到快樂。 女孩兒會跟你分享零食和糖果,再喜歡的也不會藏私,是以,女孩兒有時候還真是挺讨人喜歡的。

男孩造火箭,女孩做手工:父母該如何教孩子正确對待性别成見?

這種比生理構造更廣義的性教育,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别角色,并對自己的性别角色擁有滿足感。其實,不光是孩子。自诩為成年人的我們,是否又真的了解自己的性别角色?是否真能達成超越性别的自由呢?而對孩子們來說,作為大人的你,就是這個社會的樣子,就是這個時代的樣子。

要想讓孩子生活在理想的未來中,你首先要成為它。

作者:Viv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