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一誤吞意外,媽媽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還不會的快來學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父母最在意的當然是孩子的安全,但随着寶寶一點點發育,活動範圍變大、能力也越來越強,很多意外的發生并不在父母的掌控範圍内。

但面對突發和意外父母的反應至關重要,畢竟生死關頭時間寶貴,擁有一定的急救知識和能力才能為孩子保駕護航。

又一誤吞意外,媽媽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還不會的快來學

孩子被面條卡喉,寶媽用海姆立克法解除危險

孩子誤吞發生卡喉的事例每年都有發生,小到幾歲的嬰兒、大到國小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通過這些案例也能看出,如果父母能有預防意識或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否則釀成悲劇就後悔莫及了。

近日又發生了一起誤吞意外,多虧這位媽媽機智果斷,用海姆立克法救了孩子一命。

在監控拍下的視訊中可以看到,爸爸原本是準備帶着兩個女兒下樓的,結果小女兒喝完水沒站穩,一個踉跄磕到了頭,導緻早上吃的面條回流嗆到了氣管中。

又一誤吞意外,媽媽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還不會的快來學

僅僅一分鐘内,小女兒就沒了聲音且四肢僵硬,眼看着就不行了。

情急之下爸爸喊來媽媽,媽媽也顧不上太多,想起了海姆立克法就立即對女兒進行急救。但由于媽媽并沒有真正實踐過,動作不夠标準,女兒始終沒有任何反應。

又一誤吞意外,媽媽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還不會的快來學

于是全家人出動帶女兒上醫院,進入電梯後媽媽也沒有停止急救,反複操作了幾次,終于小女兒吐出了面條,發出了微弱的聲音。

送到醫院後也進行了相關的檢查,現在小女孩已經脫離危險了。

又一誤吞意外,媽媽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還不會的快來學

視訊引發廣泛關注後,寶媽親自發聲提醒各位家長,雖然自己最終用海姆立克法救回了女兒,但由于動作不标準耽誤了不少時間,希望家長們把異物卡喉當回事,學會正确的急救方法。

又一誤吞意外,媽媽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還不會的快來學

還不會海姆立克法的家長,快快來學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用美國外科醫生海姆立克的名字命名的,利用擠壓使空氣上流将異物沖擊出去進而獲救,正确的操作如下:

對于3歲以下的幼兒,施救者要讓孩子趴卧在自己的手臂上,腳部要高于頭部;另一隻手在孩子肩胛骨中間拍打,拍打5次後就要觀察孩子的情況,如果沒有吐出異物那麼久重複此動作;

又一誤吞意外,媽媽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還不會的快來學

如果多次重複仍沒有效果,那麼施救者可以把孩子翻轉過來,将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朝着孩子胸部向下一指處的位置按壓。

對待3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施救者要站在被救者身後,用手臂抱住被救者的腰部,右手抓住左手的拳頭。

又一誤吞意外,媽媽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還不會的快來學

保持好姿勢後,施救者伸出左手大拇指放置在被救者胸部下、腹部上的中間位置,然後突然緊收手臂向被救者腹部施壓,重複此動作,直到異物出來為止。

發生吞咽意外,父母的反應決定孩子安全與否

第一步:觀察、急救

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寶寶的反應。寶寶的呼吸道和喉嚨都是非常窄的,是以卡住異物後會呼吸困難,臉部會變成黑紫色。

此時最有效的就是海姆立克法,千萬不要用摳和喝水沖的方式急救,盲信偏方最後受傷的還是孩子。

第二步:送醫院檢查不能少

無論父母自己是否完成了急救,都要把孩子送到醫院再檢查一遍,有些異物卡住可能會劃破喉嚨,但父母肉眼是無法判斷的。

是以呀,不論父母自己是否完成了初步的急救,都要送孩子到醫院再仔細檢查一遍。

又一誤吞意外,媽媽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還不會的快來學

第三步:預防意外發生才是關鍵

意外就代表了有未知的可能性,凡是意外都不可控,是以比起掌握各種急救方法,更重要的還是父母要預防意外的發生。

對于3歲以下的兒童,基本上不可以讓他們單獨待着,稍大的孩子即便是單獨待着,也要保證身邊沒有小零件或危險物品;

在孩子的飲食上也要注意,有硬核或籽的食物都不能直接給孩子吃,容易發生吞咽的食物更要遠離孩子……

誤食異物導緻窒息死亡的案例太多了,可這份傷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年輕父母們在帶娃過程中要再細心一點,不要讓痛苦的悲劇再次發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