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兒不慎尿褲子,媽媽不顧給換褲子反斥責打罵:你怎麼不讓車撞死

說起尿床、尿褲子,相信不少人小時候都有過這種經曆,尤其是在進行如廁訓練的階段,孩子貪玩,可能玩着玩着就忘記了尿尿,導緻尿褲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家長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

近日,遼甯大連,就有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一名小女孩在遊樂場玩耍時不小心尿褲子了,但寒冷的冬天,孩子的媽媽不僅沒有第一時間給孩子換幹淨褲子,而是在一旁大聲嚴厲斥責孩子。

女兒不慎尿褲子,媽媽不顧給換褲子反斥責打罵:你怎麼不讓車撞死

據商場的員工于女士介紹,當時遊樂場很多人,自己聽到聲音後第一時間趕過去檢視,就看到一位媽媽在大聲地斥責孩子,而小女孩則沒有穿褲子的坐在地上哭。

周圍很多人都在勸阻這位寶媽,但是寶媽依然持續地斥責孩子,

甚至單手把孩子提起來摔打,腳踹孩子,并且大聲地罵孩子:“你尿褲子,你怎麼不讓車撞死”。

由于遊樂場沒有地暖,當時大連的天氣也挺冷的,于女士擔心孩子着涼,于是過去勸阻并且試圖抱起孩子,沒想到被孩子的媽媽一下就推倒在地。

此情此景,于女士以為小女孩是被媽媽吓尿的,事後檢視監控才知道是孩子媽媽氣孩子尿褲子,于是打罵孩子,時間長達20多分鐘。

看完視訊很多網友都在心疼這個小女孩,并且對媽媽的行為表示譴責,也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曆:“我一年級的時候想上廁所,老師說忍着等下課,結果我實在忍不住就尿褲子了,然後一上午都不敢再站起來。放學回家後告訴媽媽,媽媽就去學校把老師一頓數落,慶幸我有一位好媽媽。”

其實,正如這位網友的分享,尿床、尿褲子對于孩子來說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為對于大人來說要獨立大小便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一件頗為複雜的事。

女兒不慎尿褲子,媽媽不顧給換褲子反斥責打罵:你怎麼不讓車撞死

首先寶寶要意識到便便要出來了或者馬上要尿尿了,要感受到直腸和膀胱的壓迫感,并且明白這個壓迫感意味着什麼,而感受到這個壓迫感後自己則需要放下一切手上的東西,馬上去上廁所或者找找人求助,最後還要在脫褲子等一切準備好之前,先忍住排便的沖動。

這麼一看,獨立大小便是不是确實不簡單?尤其還是對一名年僅兩三歲的孩子而言。

對此育兒科學家雷莫博士曾經做過相關研究,研究資料顯示:2歲左右白天能大小便自理的孩子不到10%,70%的寶寶要到3歲左右,而到了4歲時這個資料就達到了90%以上。

至于不尿床、尿褲子的年齡,2歲時一個也沒有,3歲時有40%左右的寶寶不再尿床,4歲時有70-80%的寶寶不尿床,哪怕到了5歲,依然有10%左右的女孩會尿床,男孩則高達20%左右。

女兒不慎尿褲子,媽媽不顧給換褲子反斥責打罵:你怎麼不讓車撞死

是以,寶寶如廁訓練、尿便管理是需要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大人的心态尤為重要,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

寶寶多大可以開始如廁訓練?

兩歲之前的寶寶括約肌和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較弱,還無法進行排便訓練。育兒之父斯波克也曾建議:大多數孩子在2歲或2歲半以後開始如廁訓練,寶寶18個月之前接受過多的訓練不僅困難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是以,一般來說寶寶進行如廁訓練的最佳年齡時=是2周歲以上,過早的接受訓練孩子的身體尚未準備好,不僅效果差還容易對寶寶的心理造成影響。也不能太晚,比如三四歲的孩子還不懂如何上廁所,孩子很有可能因為尿褲子在幼稚園受到嘲笑,因而自尊心受挫等。

女兒不慎尿褲子,媽媽不顧給換褲子反斥責打罵:你怎麼不讓車撞死

如何引導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1、家長要耐心

寶寶如廁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耐心的一步步引導,如果家長沒有耐心很有可能導緻寶寶的抵觸心理,甚至有些寶寶還有可能出現反複的情況。

2、教寶寶學會表達

有些家長會通過觀察寶寶的一些小動作,判斷寶寶是不是想上廁所,但是這些其實都不如引導寶寶自己學會表達直接有效。

對于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家長可以教孩子用一些動作表達,會說話的寶寶就要引導寶寶直接用語言表達。

3、選擇合适的座便器

寶寶剛開始如廁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準備一個适合寶寶的座便器,最好選擇寶寶喜歡的卡通造型,這樣寶寶想上廁所的時候也會更願意主動坐上去。

女兒不慎尿褲子,媽媽不顧給換褲子反斥責打罵:你怎麼不讓車撞死

4、家長示範

我們都知道寶寶小時候很喜歡模仿,模仿身邊其他人的動作,家長可以給寶寶示範并且解釋上廁所的過程,比如:“寶寶想尿尿的時候就像媽媽這樣坐在馬桶上就可以了”,讓寶寶跟着家長的動作模仿。

當寶寶主動坐到座便器上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贊揚,寶寶受到誇獎下一次也會更加主動地如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