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又一误吞意外,妈妈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还不会的快来学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父母最在意的当然是孩子的安全,但随着宝宝一点点发育,活动范围变大、能力也越来越强,很多意外的发生并不在父母的掌控范围内。

但面对突发和意外父母的反应至关重要,毕竟生死关头时间宝贵,拥有一定的急救知识和能力才能为孩子保驾护航。

又一误吞意外,妈妈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还不会的快来学

孩子被面条卡喉,宝妈用海姆立克法解除危险

孩子误吞发生卡喉的事例每年都有发生,小到几岁的婴儿、大到小学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通过这些案例也能看出,如果父母能有预防意识或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否则酿成悲剧就后悔莫及了。

近日又发生了一起误吞意外,多亏这位妈妈机智果断,用海姆立克法救了孩子一命。

在监控拍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爸爸原本是准备带着两个女儿下楼的,结果小女儿喝完水没站稳,一个踉跄磕到了头,导致早上吃的面条回流呛到了气管中。

又一误吞意外,妈妈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还不会的快来学

仅仅一分钟内,小女儿就没了声音且四肢僵硬,眼看着就不行了。

情急之下爸爸喊来妈妈,妈妈也顾不上太多,想起了海姆立克法就立即对女儿进行急救。但由于妈妈并没有真正实践过,动作不够标准,女儿始终没有任何反应。

又一误吞意外,妈妈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还不会的快来学

于是全家人出动带女儿上医院,进入电梯后妈妈也没有停止急救,反复操作了几次,终于小女儿吐出了面条,发出了微弱的声音。

送到医院后也进行了相关的检查,现在小女孩已经脱离危险了。

又一误吞意外,妈妈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还不会的快来学

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后,宝妈亲自发声提醒各位家长,虽然自己最终用海姆立克法救回了女儿,但由于动作不标准耽误了不少时间,希望家长们把异物卡喉当回事,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

又一误吞意外,妈妈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还不会的快来学

还不会海姆立克法的家长,快快来学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用美国外科医生海姆立克的名字命名的,利用挤压使空气上流将异物冲击出去从而获救,正确的操作如下: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施救者要让孩子趴卧在自己的手臂上,脚部要高于头部;另一只手在孩子肩胛骨中间拍打,拍打5次后就要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没有吐出异物那么久重复此动作;

又一误吞意外,妈妈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还不会的快来学

如果多次重复仍没有效果,那么施救者可以把孩子翻转过来,将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朝着孩子胸部向下一指处的位置按压。

对待3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施救者要站在被救者身后,用手臂抱住被救者的腰部,右手抓住左手的拳头。

又一误吞意外,妈妈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还不会的快来学

保持好姿势后,施救者伸出左手大拇指放置在被救者胸部下、腹部上的中间位置,然后突然紧收手臂向被救者腹部施压,重复此动作,直到异物出来为止。

发生吞咽意外,父母的反应决定孩子安全与否

第一步:观察、急救

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反应。宝宝的呼吸道和喉咙都是非常窄的,所以卡住异物后会呼吸困难,脸部会变成黑紫色。

此时最有效的就是海姆立克法,千万不要用抠和喝水冲的方式急救,盲信偏方最后受伤的还是孩子。

第二步:送医院检查不能少

无论父母自己是否完成了急救,都要把孩子送到医院再检查一遍,有些异物卡住可能会划破喉咙,但父母肉眼是无法判断的。

所以呀,不论父母自己是否完成了初步的急救,都要送孩子到医院再仔细检查一遍。

又一误吞意外,妈妈用海姆立克法救孩子一命,还不会的快来学

第三步:预防意外发生才是关键

意外就代表了有未知的可能性,凡是意外都不可控,所以比起掌握各种急救方法,更重要的还是父母要预防意外的发生。

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基本上不可以让他们单独待着,稍大的孩子即便是单独待着,也要保证身边没有小零件或危险物品;

在孩子的饮食上也要注意,有硬核或籽的食物都不能直接给孩子吃,容易发生吞咽的食物更要远离孩子……

误食异物导致窒息死亡的案例太多了,可这份伤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年轻父母们在带娃过程中要再细心一点,不要让痛苦的悲剧再次发生。

继续阅读